知言法律事務所-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

16 位追蹤者

知言法律事務所

16 位追蹤者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的沙龍
17會員
380內容數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洛杉磯「22嬰家庭」爭議,說明代理孕母的兩種技術路徑(基因型、借腹型)與制度模式(商業型、非商業型),對照加州的契約自由、臺灣《人工生殖法》未開放代孕、中國全面禁代孕卻僅處罰從業者的落差。進一步梳理倫理剝削、子女身分與監護、反悔與棄養、以及跨境國籍與「美寶」依親鏈條等高風險點。
Thumbnail
本集許律師將從大連工業大學以「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為由,擬開除女學生事件談起,檢視校方以「公告送達」名義,卻淪為社會公審的荒謬現象。解析「送達」的法律意義,指出正當程序如何保障當事人防禦權,同時揭露「有損國格」這種抽象道德規範如何與國家意識形態結合,演變成打壓個人自由的工具。
Thumbnail
本集許律師將從中國四川江油、臺灣國中割頸案、韓國釜山女學生受虐案,檢視中韓臺校園霸凌事件的共通性與差異。三地少年的暴力行為震驚社會,更引爆「未成年是否被法律過度保護」的爭論。特別是江油事件,不僅揭露未成年責任年齡與刑罰落差,也折射出中國「維穩優先」的治理模式。
Thumbnail
中國強制執行制度長期面臨「執行難、執行困、執行亂」的困境,背後原因包含官商勾結、地方保護主義與權力尋租。跨區執行與提級執行的制度設計,雖是為突破地方阻力,卻衍生人謀不臧風險。中國曾嘗試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卻因「審執分離」爭議而終止審議。本集比較臺灣與中國的制度差異,探討債權保障與人權保護的平衡。
Thumbnail
當債務人避不見面、隱匿財產,債權人該怎麼辦?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兩岸強制執行制度,從臺灣的拘提、管收與刑事處罰,到中國的信用懲戒、限制高消費與「老賴地圖」。法院如何在保護債權與維護人權之間取得平衡,也揭開中國「以拘代執」的法律與人權爭議。法律,是保障債權?還是制度性羞辱?
Thumbnail
當失智長者說出「我想結婚」,法律該如何看待?臺灣邁入高齡社會,婚姻自主與長者保護之間的界線愈發模糊。以兩件法院判決為引,深入探討「結婚意思能力」的認定原則。從長照中心主任與長者的婚姻無效,到另一件失智長者婚姻被認定有效,解析「輔助宣告」與「意思能力」的差異,理解如何在保護長者與維護自主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過去人壽保單常被視為避稅與避債的安全港,許多業務員更以「不能執行」作為賣點。隨著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保單價值可納入強制執行,保單的財產屬性受到再評價。2025年修法確立強制執行的豁免門檻,同時引入國外「介入權」制度,平衡債權保障與保險的社會功能。
Thumbnail
法官在判決書中能不能「走心」?兩起案例引發熱議,一是法官對立委鄭運鵬案的「勸世文」被批越界,一是高雄少家法院對離婚兒童的千字暖心信獲讚「最溫柔的判決」。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空白地帶,這類「附記」雖無法律效力,卻揭露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拉鋸:法律判決是否該純然冷靜?還是可以留下一絲人味?
Thumbnail
2024年選後,「朝小野大」格局引爆臺灣近年罕見的大規模罷免潮。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此次罷免風潮的制度背景、政治癱瘓的根源與民間運動的自發特性,並對比中國的選舉與罷免制度,突顯臺灣民主機制如何讓民意制度化地表達不滿,反觀極權體制下異議的代價。透過法制與社會角度,重新審視民主的韌性與挑戰。
Thumbnail
臺灣過去長期以「父權優先」作為親權制度核心,直至釋字第365號解釋才宣告違憲,開啟「子女最佳利益」的法律轉向。本文將追溯法條、兩位母親的憲法訴訟、1996年民法修正,以及近年跨國監護爭議,揭示法律如何逐步回應社會變遷與兒童人權觀點。即使臺灣非海牙公約締約國,法院也日益重視國際法精神與憲法保障之義務。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