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強制執行制度長期面臨「執行難、執行困、執行亂」的困境,背後原因包含官商勾結、地方保護主義與權力尋租。跨區執行與提級執行的制度設計,雖是為突破地方阻力,卻也衍生人謀不臧的風險。中國曾嘗試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卻因「審執分離」的爭議而終止審議。
本集許律師將比較臺灣與中國的制度差異,探討債權保障與人權保護的平衡。
本集重點
- 中國「執行難、執行困、執行亂」的困境及其制度背景。
- 提級執行制度的立法背景與實務運作,實務上是否真的能突破地方阻力?
- 官商勾結與權力尋租如何影響執行效率。
- 法院兼具審判權與執行權時,如何在制度上防堵與被執行人之間的利益關聯?
- 行政權監督司法權的模式在中國如何運作?檢察院監督法院執行的法律邏輯與爭議。
- 民主國家視角下的行政權監督司法權問題。
- 地方保護主義下的跨區執行障礙。區管式極權制下,地方政府在執行案件時如何形成保護壁壘?
- 臺灣囑託執行與中國委託執行制度在程序設計、監督機制與透明度上的比較。
- 「審執分離」改革的核心爭議,在防止權力擴張與保障人權間的取捨是什麼?
- 臺灣在2008年後如何透過司法事務官制度,達成法官專注於核心審判並維持執行品質?
- 在不同政體下,如何確保債權人獲得救濟同時避免侵害債務人基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