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許律師將從中國四川江油、臺灣國中割頸案、韓國釜山女學生受虐案,檢視中韓臺校園霸凌事件的共通性與差異。三地少年的暴力行為震驚社會,更引爆「未成年是否被法律過度保護」的爭論。
特別是江油事件,不僅揭露未成年責任年齡與刑罰落差,也折射出中國「維穩優先」的治理模式:當社會要求真相與公平,官方卻以強力清場回應。校園霸凌,最終映照出家庭、社會乃至國家制度的暴力文化。

本集重點
- 江油事件影片流出後,為何引爆群眾大規模抗議?
- 從江油事件、臺灣國中割頸案、韓國釜山少女遭毆打焚燒揭露校園暴力的極端殘酷性。
- 「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揭露少年司法制度的信任危機。
- 中國刑法下修責任年齡至12歲,卻難以遏止青少年暴力循環。
- 中國警方以清場代替對話,維穩優先凌駕於法律保障之上。
- 江油聾啞母親的無聲下跪,成為法律失能下最沉痛的證言。
- 中國警方清場與「依法處理」的矛盾,突顯維穩高於法治的本質。
- 校園霸凌與國家鎮壓同源,皆是體制性霸凌的權力投射。
- 少年事件法的精神在於矯治教育,而非僅止於懲罰。
- 成人世界的強欺弱模式,直接被孩子複製到校園互動中。
- 制度反思必須同時檢驗家庭教育、社會文化與法律規範的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