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與反操控:帶你看懂三大認知偏誤

操控與反操控:帶你看懂三大認知偏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2=5

2+2=5

今天來分享一本書

raw-image


操控與反操控: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作者是名律師,也是劍橋英式議會制辯論賽冠軍,在書裡提到很多辯論時的防衛與攻擊技巧,但我對於第二章提到的認知偏誤更感興趣,所以抓了三個跟大家分享。






1.優於常人的幻覺:

大部分人會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優秀

書裡作者的親身經驗:2008年的時候,他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在參加這場比賽前,他已經長年的在練羽毛球、贏過多場比賽,並且有固定練球的習慣,所以接到參賽邀請時,他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他心想:「我的體力應該還不錯吧!這我一定辦得到!」而且他還有提前四週訓練,結果比賽當天,跑到30公里時,他開始休息了,從37公里開始舉步維艱,最後跑了5個多小時,全身虛脫。

優於常人效應在智力領域最為明顯,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比其他人聰明,而這不只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現象,過去時代的哲學家也有提到這樣的論點,笛卡兒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像認知能力一樣分配的這麼公平,因為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擁有足夠的認知能力」

這又可以延伸另一個偏誤:樂觀偏見。

樂觀偏見

跟大多數人相比,我們會覺得自己比較不會遇到不好的結果

這兩個偏誤的共通點就是覺得自己就是跟別人不一樣啦!

舉幾個例子:

  • 人們在開車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發生車禍的機率較低
  • 證券交易員相信自己比較不會受到市場低迷的影響
  • 我們去買刮刮樂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一定會刮中的吧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樂觀呢?

因為這樣我們感覺會比較好,所以就會產生在面對風險的時候,因為不想要風險發生,所以風險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癡心妄想!




2.注意力偏誤:

人們只會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想感知的事物上

然而我們所感知到的只是現實的一小部分,並非全面。

有一個關於選擇性感知的經典實驗:大猩猩實驗,影片開始之後你只要數穿白色衣服的女生們,總共傳球多少次就可以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你可以先過去做個實驗,等等要記得回來啊!

沒什麼,只是阻擋你滑得太快

沒什麼,只是阻擋你滑得太快

好,我要爆雷囉!

其實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數傳球數,所以有看到畫面中的大猩猩,但!我沒有發現舞台後方的窗簾有變色!連看第二次都!沒!有!我超驚!

窗簾變色超明顯的啊!但我真的沒發現,這就是注意力偏誤;有時候會跟別人吵架,有可能其實雙方都是對的,只是你們注意到的細節不同而已。

之前聽過一個故事,細節我有點忘記,但大致上是這樣,就是有兩個人在討論,他們家路口的商店招牌是什麼顏色,一個人說是紅色、另一個人說是黃色,兩人吵得不可開交,結果他們到路口一看,他們全是對的,因為招牌的正面跟反面有不同的顏色,但他們每天經過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角度不同。




3.認知失調:

內心感到矛盾

當一個人的認知(感知、想法、意見、態度、願望或意圖)彼此沒有處在協調的狀態,矛盾就會出現,並且讓我們有不舒服的感受,促使我們去調整自己的態度或行為,以消除矛盾。

認知失調有個經典的實驗,實現發明人:費斯廷格跟卡爾史密斯,請兩組學生各做一件很無聊的任務一個小時,就是把平板上的小木塞逐一旋轉90度。

差別在於:其中一組能拿到20美金,另一組只有1美金。

結束之後,這些學生必須跟在外面等待的其他學生說這任務很好玩,你們要試試!並且要填問券評估自己覺得這項任務多好玩,結果,說這項任務好玩的,竟然是只拿1美金的學生。

結論就是這組受試學生說謊,因為他們想降低腦中形成的認知失調感。

  1. 他們已經做了這個無聊的實驗
  2. 也對其他學生說了謊
  3. 所以只能再繼續改變自己對這無聊的實驗改觀,讓自己好過一些

至於得到20美元的學生為什麼沒有感受到認知失調?因為這些錢對這個無聊的任務起了彌補的作用。

我們會透過重新詮釋外界情況來消除內在的認知失調,這樣的重新詮釋等同於自我欺騙。

跟這個偏誤相關的還有一個安道拉效應。


安道拉效應

人會調整自己去適應社會賦予它的評價,不管評價是否正確

有一個有名的實驗,是心理學家津巴多在1971年進行的,它在史丹佛大學的地下室蓋了模擬監獄,受試者分成守衛跟囚犯,原本預計兩週的實驗,在第六天就被迫結束,到底發生甚麼事呢?

原來是扮演守衛的受試者已經完全內化,以為自己真的是警衛,不斷利用他們的權力地位折磨囚犯,逼迫囚犯脫光衣服;禁止他們上廁所,只能在水桶裡解決,還把囚犯的床搬走等等。

守衛為甚麼這麼快融入角色?因他們不僅以守衛的形象出現,還擁有自訂規則的權力,關鍵因素就是認知失調,他們認為自己是守衛,必須要用嚴厲的懲罰來管理囚犯,最後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我是為了管理秩序!」

不管守衛的行為外人看起來有多殘忍,他們仍覺得自己是對的!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難以置信!

但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對自己說些正向的語言,為了避免認知失調,或許可以漸漸的變成那個樣子喔。


※最好的知己是個Podcast節目,Apple Podcast、Spotify、Firstory上皆可收聽!

avatar-img
最好的知己
9會員
108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好的知己 的其他內容
這幾年「斷捨離」這個詞實在太紅,不時聽到有人嚷嚷要「斷捨離」,但其實「斷捨離」和單純的清理雜物,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斷捨離」和清理的差別? 「斷捨離」更像是心靈層面的清理,透過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進而開始整理身邊的物品,丟掉多餘的雜物,留下真正需要的物品。
不知道現階段的你對自己是滿意的嗎 ?又或是你對自己一直都不是很滿意呢 ? 如果是這樣,除了這篇提到的自我接納的練習之外。 你不彷可以想一想在過去的經驗裡,你是否有過長期被否定的經驗呢?或是不被肯定的深刻印象?
由履歷王(IG:resume service )所辦履歷展覽,上週剛結束,不知道你有沒有參加呢?
你接受現在的自己嗎?還是總是對自己進行批判呢? 這裡提供三個步驟,提升你的自我接納程度
這幾年「斷捨離」這個詞實在太紅,不時聽到有人嚷嚷要「斷捨離」,但其實「斷捨離」和單純的清理雜物,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斷捨離」和清理的差別? 「斷捨離」更像是心靈層面的清理,透過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進而開始整理身邊的物品,丟掉多餘的雜物,留下真正需要的物品。
不知道現階段的你對自己是滿意的嗎 ?又或是你對自己一直都不是很滿意呢 ? 如果是這樣,除了這篇提到的自我接納的練習之外。 你不彷可以想一想在過去的經驗裡,你是否有過長期被否定的經驗呢?或是不被肯定的深刻印象?
由履歷王(IG:resume service )所辦履歷展覽,上週剛結束,不知道你有沒有參加呢?
你接受現在的自己嗎?還是總是對自己進行批判呢? 這裡提供三個步驟,提升你的自我接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