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的第一把鑰匙-自我接納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接受現在的自己嗎?還是總是對自己進行批判呢? 這裡提供三個步驟,提升你的自我接納程度
raw-image

覺得文章太長?那麼我用說的給你聽~

其實自我接納程度的高低會受到內在情緒外在評價的影響,我們先來說說何謂自我接納?

◇何謂自我接納?

它一種內在的狀態,指對於自己的特質、個性、能力、觀念或行為的表現,能否接受的程度,進而去面對、坦承、接受自己。
白話的翻譯:你能不能知道自己身上的優缺點,並且接納他們的存在。

但這並不代表,接納自己的缺點就是放任自己!
而是你更知道如何去做改變。


像我本身是機車騎士,超討厭下雨天!!!因為要穿雨衣很不方便,我也很懶得折雨衣!以前遇到這樣的狀況我會批判自己怎麼這麼懶!我應該要積極,不可以偷懶,但當我自我接納之後,我就承認自己真的很懶!


所以我改變了一個方式,就是只要是毛毛雨我就穿防水外套,回家之後掛起來就好,隔天還可以繼續穿,所以我是不是省了折雨衣,又不用每次有雨就要穿得很厚重!然後我也不會進行自我批判,真的是一舉數得!


◇那麼是什麼在影響自我接納的程度呢?

從情緒的部分講起會牽動到所謂的「自我批判」,你是個常常自我批判的人嗎?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格,一直產生很多的焦慮感嗎?


這其實很大一部分跟成長背景有關!也就是外在評價,一個人如果是在嚴厲、高要求的背景下長大,他下意識的就會對自己嚴厲、高要求,儘管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又會往下一個目標看,依然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因為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模仿對象,當我們習慣父母這樣的要求,我們就會以這樣的標準來評判自己,進而一直產生這種自己不夠好的焦慮感!


◇如何提升自我接納程度?

分為兩個方向,第一個是照顧內在情緒;第二個是自我客觀評價


一.照顧內在情緒有三個步驟


1.釋放這些焦慮、害怕的感覺
通常在父母高較高要求下成長的孩子,成長過程中都不被允許犯錯,也不可以表現出所謂的負面情緒,像是:緊張、害怕。
父母常都會說:有什麼好緊張的?所以我們誤以為緊張、害怕是不好的,不可以存在!但我們現在要告訴自己,可以的,你可以緊張,緊張是正常的,代表你很在乎。


2.不要往情緒裡面鑽
感受到這些情緒後,不要一直往裏頭想,啊!我現在好緊張好緊張!啊!我現在好害怕好害怕,你越想這些情緒越會被放大,到最後你都是被自己嚇死的!
我們要做的是接受這些情緒,讓他待在腦海裡面,不要想著要排擠她或抓住它,它就不會跑來跑去。跟撈魚遊戲一樣啊!你越想撈魚牠游的越快,當你都不撈的時候牠反而不游了對吧?


3.把感受到的情緒寫下來
譬如現在感到緊張 — — — >問自己為什麼好緊張 — — — >因為等等要面試
又譬如現在感到煩躁 — — — >為什麼會煩躁 — — — >剛才的企劃提案被駁回,又要重新想一個!
去紀錄這些情緒,去了解他們的連帶關係,下次你就不會只是再出現,我好緊張、好煩躁這些情緒詞,而是知道為甚麼會產生這些情緒。


二.將外在評價轉或眼光轉為自我客觀評價


自我接納度低的人,其實有時候是因為太在乎他人眼光,而你要知道的是一個人光是怎麼都不做,基本上就會有20%的人喜歡他,20%的人討厭他,其他60%是中立的,那討厭你的人不管你怎麼做他都會討厭你,不信你現在想一個討厭的人,他如果每天送早餐給你是不是更討厭了?所以這些是我們沒辦法控制的因素,既然如此不如我們試著把目光放回到自己身上,建立一個自己的評價系統。


當你開始在意別人眼光的時候問問自己,你是怎麼想的?剛開始你可能會說:沒想法,但那是表面意識沒想法,你心底一定有一個聲音被埋了起來,不要擔心釋放他,因為你會接受自己的全部,這樣告訴自己,然後等這些聲音出現,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但沒關係,多嘗試幾次,慢慢調整,這些都是學習的過程。
但說真的,自己對自己很難做到客觀評價,人一定都是主觀的,所以偶爾還是可以跟朋友、長輩聊天或是看書,檢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


當然我們也要學著分辨,外在評價是否是有效的建議,可以吸收,但我覺得很重要的是,當你真的分不清外在評價對你是否是有效建議的時候,先把注意力轉向自己,在目前的階段對得起自己就好!


◇自我成長跟自我接納的關係?


當一個人無法接受自己的狀態、處境,我們就沒辦法看清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反而到處看,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哪個,當我們接納自己之後,才能看見自己的需求,然後從此時此刻出發!


好,說了這麼多來總結一下


1.自我接納是接納自己所有的優缺點,但並不等於可以放任自己的缺點,而是知道要怎麼去做改變。
2.影響自我接納程度的因素分為內在情緒及外在評價。
3.透過擁抱自己的情緒及建立自我客觀評價來提升自我接納程度。
4.自我接納後才能從此時此刻出發。


※最好的知己是個Podcast節目,Apple Podcast、Spotify、Firstory上皆可收聽!
如果你有任何的反饋或意見都可以Mail給我,那我們在節目裡相見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最好的知己
9會員
108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最好的知己的其他內容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你是否總是挑剔別人,卻無法接納自己?本文探討了無法接納自己的原因,並提供了學會接納自己的方法。通過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停止比較自己和他人,培養自我關懷,以及尋求支持和幫助,你可以成為真正的勇者,學會接納自己,不再挑剔別人!
Thumbnail
你是否總是挑剔別人,卻無法接納自己?本文探討了無法接納自己的原因,並提供了學會接納自己的方法。通過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停止比較自己和他人,培養自我關懷,以及尋求支持和幫助,你可以成為真正的勇者,學會接納自己,不再挑剔別人!
Thumbnail
⟪ 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這本書的個人章節整理,能更加讓你了解此書你可能會吸收到的資訊。 獻給經常處於:迷茫、憂鬱、焦慮,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你。 一. 什麼是「自我接納」? 做不到要接納平庸的自己。 不得志要接納失敗的自己。 失戀了要接納受傷的自己。 憂鬱了要接納生病的自己。 ……各種各樣試圖療癒你
Thumbnail
⟪ 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這本書的個人章節整理,能更加讓你了解此書你可能會吸收到的資訊。 獻給經常處於:迷茫、憂鬱、焦慮,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你。 一. 什麼是「自我接納」? 做不到要接納平庸的自己。 不得志要接納失敗的自己。 失戀了要接納受傷的自己。 憂鬱了要接納生病的自己。 ……各種各樣試圖療癒你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都是在家人、朋友、老師的互動中學習成長,透過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慢慢建構出自己的形象。也因此為了讓別人有好印象,常常執著於證明自己的價值,博得別人的認同與關愛,只是不免也苦了自己,甚至迷失自我。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都是在家人、朋友、老師的互動中學習成長,透過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慢慢建構出自己的形象。也因此為了讓別人有好印象,常常執著於證明自己的價值,博得別人的認同與關愛,只是不免也苦了自己,甚至迷失自我。
Thumbnail
你會覺得自己太容易受他人評價影響而想要改變嗎? 雖然曾經重複提醒自己不要被影響,卻還是忍不住冀望他人的讚賞嗎? 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在乎別人的評價和期望受到讚美是很糟糕的事嗎? 曾經我也是這樣。 我想分享一下如何人們可以善用評價讓自己成長!
Thumbnail
你會覺得自己太容易受他人評價影響而想要改變嗎? 雖然曾經重複提醒自己不要被影響,卻還是忍不住冀望他人的讚賞嗎? 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在乎別人的評價和期望受到讚美是很糟糕的事嗎? 曾經我也是這樣。 我想分享一下如何人們可以善用評價讓自己成長!
Thumbnail
最怕在公共場合被人說出缺點了! 這個症頭我相信許多人都有,昨晚在帶領脈輪意識拆解線上課時,也是一樣,我們同學也有過被人當場講出自己缺點而惱羞成怒的生命經驗,「我的缺點只可以由我自己認,別人憑什麼講」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的確會有自己做不到的地方、也的確會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到我們做不好的地方。
Thumbnail
最怕在公共場合被人說出缺點了! 這個症頭我相信許多人都有,昨晚在帶領脈輪意識拆解線上課時,也是一樣,我們同學也有過被人當場講出自己缺點而惱羞成怒的生命經驗,「我的缺點只可以由我自己認,別人憑什麼講」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的確會有自己做不到的地方、也的確會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到我們做不好的地方。
Thumbnail
你接受現在的自己嗎?還是總是對自己進行批判呢? 這裡提供三個步驟,提升你的自我接納程度
Thumbnail
你接受現在的自己嗎?還是總是對自己進行批判呢? 這裡提供三個步驟,提升你的自我接納程度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之前聽自我價值課時,主題是要如何接受自己,成為更自在的自已。一開始,在場的學員們一開始總是興致勃勃、眼中散發出希望得到真知的光彩;但是隨著講師拆解每一個現象背後的信念與邏輯是如何影響外在行為,因此要由內而外地一步步改變對自我、外在的認知與看法,從他們的反應看得出來,是趟不容易的旅程。
Thumbnail
之前聽自我價值課時,主題是要如何接受自己,成為更自在的自已。一開始,在場的學員們一開始總是興致勃勃、眼中散發出希望得到真知的光彩;但是隨著講師拆解每一個現象背後的信念與邏輯是如何影響外在行為,因此要由內而外地一步步改變對自我、外在的認知與看法,從他們的反應看得出來,是趟不容易的旅程。
Thumbnail
別總讓你的批評和否定,成為你對自己的習慣;也別把理想性的自我要求,和對自己的不滿意,當作是自己前進或提升的動力,那只是會讓你淪陷在害怕自己不好的漩渦裡,同時讓你不斷強迫自己「必須要完美」(即使根本沒有完美這一件事)。
Thumbnail
別總讓你的批評和否定,成為你對自己的習慣;也別把理想性的自我要求,和對自己的不滿意,當作是自己前進或提升的動力,那只是會讓你淪陷在害怕自己不好的漩渦裡,同時讓你不斷強迫自己「必須要完美」(即使根本沒有完美這一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