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一成不變的護理職場生涯2─出準護理師篇

更新於 2021/07/2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事病房護理師四年後,突然覺得輪班的日子該終止了,與父母商量後離開職場也離開家裡,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拿著這四年的少少存款,上補習班、舞蹈課、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的生活,當然一年後也回歸職場賺生活費了。

出準護理師就是將需要現在推廣的“長照2.0服務”的個案,從醫院端轉介到長照中心端,讓個案出院後在家能有持續性的照顧。以我的年代來說是屬於長照1.0的時候
,出準業務也是院內人員所不熟悉的業務,推動上也很困難, 加上從病房業務轉出準業務是截然不同的,等於是從急性護理轉成慢性長照護理,一開始需要重新了解業務內容,還要加強自己的電腦技能,因為要做SOP、統計報表,所以會有雙重的壓力來源。
更雪上加霜是才接觸此業務不到半年,因社工師離職所以需要兼任社工的業務,還馬上遇到一個無健保身份經濟困難而無法出院的個案,根本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著手,整個壓力超大的,也以為這就是出現憂鬱症的原因。但是不認輸的個性,處理期間一個人加班到晚上8.9點,翻遍了前社工所留下的資料,找到了“健保費分期”資料,著手協助辦理時,發現分期需要的頭期款都沒有,又開始找“急難救助金”資料,也找了村長幫忙,突破重重的難關,終於讓個案順利出院,也讓我成功地把出準業務推動向全院,成為一個團隊服務,得到高層主管認同,在這個領域服務了五年,還把個案服務的歷程寫成文章刊登在某護理雜誌。
當初被刊登的文章
額外再提一件事,從事出準工作的前半年,常常會莫名的哭泣、覺得孤單、一直到出現幻想自殘後的快感,這才覺得自己不對勁,接受牧師關懷的期間,我明白了自己的“憂鬱症來源不是工作而是人性”,工作職場上不乏舊人欺負新人,喜歡把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留給新人,看著新人辛苦是會有快感嗎?我不清楚,因為我從來都不是這樣的學姐,帶著新人一起做,遇到機車的事一起私下罵,“面冷心善”常常是新人給我的評語。
avatar-img
5會員
20內容數
育有二寶的兩光脫線媽媽,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觀察孩子,喜歡用聊天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分享從懷孕到孩子出生過程中,發生意想不到的趣事與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n 女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前就喜歡參加一些與目前工作不相關的講座,尤其是近三年就是嚴重,也許是再找職涯的出口吧。 第一次參加青年職涯所開的講座課程,【名人玩學堂】吳怡霈-如何定義並行銷自己。 二次參加青年職涯發展中心講座─崴爺,就業隨時準備好:30歲以後,為自己的人生開外掛。
從事護理工作已經18年了,在外人的眼裡看來一成不變,一直都在同一家醫院服務,但其實這當中轉換五種以上不同業務。 最早的內外科病房四年生涯,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第一天獨立上線的白班是多麼的刻骨銘心~~
正在八大戲劇台8-10點播出的家庭喜劇─”結過一次了“,是我們某天晚上不小心發現的,反正也不知道要看什麼的心態下,祖孫三代看看就入迷了~~這齣是屬於長篇戲劇,一共有一百集,說白了很像台灣三立台八點檔的連續劇,但是很不一樣的是內容比較寫實,貼近我們的生活趣事,說著一對父母如何面對四個子女相繼離婚後返家
2021.7.14 全職媽媽的第44天, 簡單的早餐, 燒餅油條跟奶黃包, 真的很不會做菜的我,只想到洋蔥涼拌百香果
這二個月常常會一個人放空、覺得心慌好無助,是的~~因為我失業中~~當然不是疫情所造成的。 2021.4.30我結束了19年的護理職場生涯 2021.5.31我做了一個月的醫療儀器業務 2021.6.1開始當不專業全職媽媽
4.7 .2021 下午3點施打了第一劑Covid 19疫苗 4.8.2021施打後第二天,醒來覺得雙眼異常乾澀 4.9.2021 就沒什麼特別不適,一如往常囉~但是 4.11.2021 第七天,左眼又突然結膜出血 6.30.2021 第二劑一樣會畏寒,發熱,輕微肌肉酸痛,不過少了眼乾症
從前就喜歡參加一些與目前工作不相關的講座,尤其是近三年就是嚴重,也許是再找職涯的出口吧。 第一次參加青年職涯所開的講座課程,【名人玩學堂】吳怡霈-如何定義並行銷自己。 二次參加青年職涯發展中心講座─崴爺,就業隨時準備好:30歲以後,為自己的人生開外掛。
從事護理工作已經18年了,在外人的眼裡看來一成不變,一直都在同一家醫院服務,但其實這當中轉換五種以上不同業務。 最早的內外科病房四年生涯,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第一天獨立上線的白班是多麼的刻骨銘心~~
正在八大戲劇台8-10點播出的家庭喜劇─”結過一次了“,是我們某天晚上不小心發現的,反正也不知道要看什麼的心態下,祖孫三代看看就入迷了~~這齣是屬於長篇戲劇,一共有一百集,說白了很像台灣三立台八點檔的連續劇,但是很不一樣的是內容比較寫實,貼近我們的生活趣事,說著一對父母如何面對四個子女相繼離婚後返家
2021.7.14 全職媽媽的第44天, 簡單的早餐, 燒餅油條跟奶黃包, 真的很不會做菜的我,只想到洋蔥涼拌百香果
這二個月常常會一個人放空、覺得心慌好無助,是的~~因為我失業中~~當然不是疫情所造成的。 2021.4.30我結束了19年的護理職場生涯 2021.5.31我做了一個月的醫療儀器業務 2021.6.1開始當不專業全職媽媽
4.7 .2021 下午3點施打了第一劑Covid 19疫苗 4.8.2021施打後第二天,醒來覺得雙眼異常乾澀 4.9.2021 就沒什麼特別不適,一如往常囉~但是 4.11.2021 第七天,左眼又突然結膜出血 6.30.2021 第二劑一樣會畏寒,發熱,輕微肌肉酸痛,不過少了眼乾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從INSEAD畢業之後,我順利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職工作。在論理想的工作地點時,很多中華區的打工人都會把在新加坡找到工作、移民新加坡當作目標。 低所得稅、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又是以華人為主的國際大城市,是很多人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
Thumbnail
我叫柳靖,是國考驛站Podcast執行製作兼主持人,同時也是個74年次的新北市地方媽媽。 地方媽媽對於教改的憤怒與無奈 「教改」從我國中那個年代就開始有了,我不想去探究教改的歷史緣由為何,究竟是誰發起的?因為這無法從源頭解決如灰犀牛般的教改問題。 我想問,教改之後,臺灣的經濟GDP有大
對我而言,具體的鐵證,就是見到因為沒有拿好那未開封的礦泉水,而滾到衣櫃底下。 反而,我花了許久的時間,都無法取出來。 當然,我目前還是對那衣櫃底下的礦泉水,耿耿於懷。 不過,這是沒法子的事。 這需要等我母親有體力,才能幫我取出來。 因為,對我而言,就是浪費水。 要知道,水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談論單身女性在經歷產業轉變後,離開居住的小鎮,並開著房車在美國中西部「遊牧」的電影《遊牧人生》,不只贏得2020金獅獎,更在今年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等大獎。其中除了談論經濟衰退,造成的「下流老人」現象外,持續高漲的居住成本,更引發不少討論。然而,比起點影中的敘述,美國的居住正義議題其實更加複雜。
Thumbnail
在書局逛書時,看到架上的《彈性習慣》一書,封面上因為有女力校長S姐的推薦,所以吸引了我閱讀。 在看書前我好奇的是 到底怎麼樣的習慣養成法可以稱為彈性習慣? 為什麼會比較容易養成呢? 我自己有沒有甚麼習慣也可以透過彈性習慣來微調降低自己壓力或提升習慣後面帶來的優點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從INSEAD畢業之後,我順利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職工作。在論理想的工作地點時,很多中華區的打工人都會把在新加坡找到工作、移民新加坡當作目標。 低所得稅、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又是以華人為主的國際大城市,是很多人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
Thumbnail
我叫柳靖,是國考驛站Podcast執行製作兼主持人,同時也是個74年次的新北市地方媽媽。 地方媽媽對於教改的憤怒與無奈 「教改」從我國中那個年代就開始有了,我不想去探究教改的歷史緣由為何,究竟是誰發起的?因為這無法從源頭解決如灰犀牛般的教改問題。 我想問,教改之後,臺灣的經濟GDP有大
對我而言,具體的鐵證,就是見到因為沒有拿好那未開封的礦泉水,而滾到衣櫃底下。 反而,我花了許久的時間,都無法取出來。 當然,我目前還是對那衣櫃底下的礦泉水,耿耿於懷。 不過,這是沒法子的事。 這需要等我母親有體力,才能幫我取出來。 因為,對我而言,就是浪費水。 要知道,水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談論單身女性在經歷產業轉變後,離開居住的小鎮,並開著房車在美國中西部「遊牧」的電影《遊牧人生》,不只贏得2020金獅獎,更在今年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等大獎。其中除了談論經濟衰退,造成的「下流老人」現象外,持續高漲的居住成本,更引發不少討論。然而,比起點影中的敘述,美國的居住正義議題其實更加複雜。
Thumbnail
在書局逛書時,看到架上的《彈性習慣》一書,封面上因為有女力校長S姐的推薦,所以吸引了我閱讀。 在看書前我好奇的是 到底怎麼樣的習慣養成法可以稱為彈性習慣? 為什麼會比較容易養成呢? 我自己有沒有甚麼習慣也可以透過彈性習慣來微調降低自己壓力或提升習慣後面帶來的優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