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一打開紙本書,開始閱讀,書就會消失。」以牙醫師兼親子作家身分廣為人知的李偉文,如此形容紙本閱讀的神奇,「透過閱讀,孩子可以進入作者的思緒或學問所構築的世界,學習更專注、吸收更深刻。」 長期耕耘親職教養領域的李偉文,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目前分別就讀政大傳播學院和國防醫學院。李偉文從孩子幼時便透過閱讀來陪伴、引導她們學習,並持續記錄教養心得,著有《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等書,她強調:「從小培養閱讀習慣,長大後父母就不必過於擔心孩子的學習狀況,甚至是品德問題。」 家裡隨處都是書 閱讀讓孩子對世界好奇 「我認為閱讀的意義在於價值觀的養成。」李偉文回憶,大一開學前夕,他在宿舍通霄讀完鹿樵的《未央歌》,深受書中年輕人對生命的憧憬、純真的理想與積極樂觀的態度感動,也影響了他的人生觀。從閱讀中獲得無數寶藏的他,自然希望藉由書本來啟發孩子。 為了營造不受干擾的閱讀環境,李偉文家中沒有電視,到處擺滿了書,書成為了家裡的主要一景,「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隨手拿起一本書。」當孩子還小時,李偉文讓他們閱讀各類型的繪本,「這時候陪伴的意義大於知識的學習,以共讀讓孩子感受到愛、建立心靈連結。」長大後,則視孩子的學習領域或遇到的問題,針對某個特定主題,推薦適合的書給她們自行閱讀,大人、小孩都讀過後,再一起討論。 「我們都知道現在網路很發達,上網Google一下,要找什麼知識都有,但網路提供的資訊很片段、破碎,透過網路搜尋來學習,往往會被廣大的資訊淹沒,失去組織和邏輯思考能力;而透過主題式的閱讀,能建立更完整的思維架構。」李偉文堅定地表示。 此外,他建議家長「別急著推銷世界名著」,必須針對孩子的年齡,選擇能解決孩子困惑的書,例如《哈利波特》等當代作家為孩子寫的故事書,「文字是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情節是孩子能夠體會的情境和所關切的問題。」透過精采的故事情節,孩子能夠自我投射,和書中角色一起冒險、歷練,從而找到困境的解決之道。 若想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閱讀也不失為成本最低的好方法之一,讓孩子坐在家裡也能接觸天下事,「我們不會把焦點放在她們的成績,而是激發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和對知識的熱情,並且能夠以更宏觀的視野去看待世界。」不過,他也提醒家長,不要打壓孩子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書,即使是漫畫、武俠小說、言情小說,都是可以養成閱讀習慣的文本,「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好比他的雙胞胎女兒AB寶,就因為太愛看書,李偉文有時候還催促她們假日多去戶外走走呢! 借書中人物觀點取代訓誡 價值觀潛移默化 久而久之,李偉文也驚喜地發現,他不再需要對孩子訓誡、嘮叨,即使進入「難搞的青春期」,親子互動仍親密無間,「大人對小孩講道理時,會顯得很討厭,但書中人物表達出同樣的觀點,就容易被孩子接受。」他分析,透過閱讀的潛移默化,孩子能夠建立起較穩定、成熟的價值觀,也較不易受外界誘惑。 此外,李偉文在女兒中學階段開始,利用每周假日,在家中餐桌旁閱讀、討論新聞時事,把公共議題帶進家庭,「用意不在灌輸她們我的觀點,而是引導她們思考、辯論。」 李偉文強調,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家長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比過往更為關鍵。他十分推薦藉由親子共讀、對話,協助孩子拓展視野,同時建立獨立思考能力,培養面對未來的競爭力與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