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台灣一窩蜂跟風現象最早也是最經典案例,莫過於葡式蛋塔加排隊旋風,接下來的甜甜圈、還有各種設計都搭上文創風、到現在的露營風,還有每次風災過後因價昂搶種造成日後蔬果價格崩跌的慘象,都是這樣一窩蜂的心態在作祟。 去年風災吹倒數萬棵香蕉,平民水果頓時變成了皇親貴族,這樣價格的魅力吸引農民一窩蜂復耕,一年後的今天,甜美香蕉傾巢而出,價格崩盤,現在卻要大家吃蕉救蕉農,高麗菜也常有這樣的命運,讓人實在無法理解的是,這樣的經驗多到無法細數,為啥還是一再重蹈覆轍?難道都沒有從這樣的經驗學到教訓嗎? 這樣的跟風心態與不符合時間成本思維取用免費用品,到底是怎樣的心思在作祟?這背後心態可總結成本島另一個致命現象─沒有策略思維加貪小便宜的短淺目光。 開店,也有一窩蜂,想創業的人也常跟風開店,從最早的五十元比薩起,到現在滿街的火鍋店,還有看人家燒肉店生意大賣,於是坐在別人開的燒肉店時,腦袋就開始玩起數字遊戲,想著,這樣一家店座位一百,一天中餐加晚餐,保守算翻桌率四次,一個人消費額699,計算機打一打,於是,就得出這樣一個動心的數字: 699 (新台幣) x 100 x 4 x 26(天) = 7,269,600 (新台幣) 打個八折,也有5,815,680。 這樣的數字可能成真,因為有另一種跟風氣質可以短暫支持這樣的數字表現,這股跟風氣質就是台灣的消費者愛追逐新店,這可讓開店者短暫沉浸在貴客盈門的鴻圖大展夢中,三到六個月,當好奇心走遍店頭一遍後,才是經營功力見真章的時候,如果沒有產品力的店頭,再來半年門可羅雀的虧損下,收店,是可預期的命運。 跟風,就會懶得潛心思量創造差異化,就只會搭著流行順風車,取其方便之利;跟風,把市場處處跟成紅海,但總會有人跟到最後一班車,到時就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般收場;台灣的產業要精進,真的要好好潛心發展有差異化的獨賣點,老是跟著一大群人家屁股後面走,有啥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