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獨立記者在全球》:戰地記者心中的恐懼/楊智強</p>

更新於 2024/11/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vatar-img
116會員
36內容數
<p>台灣對韓國的了解普遍不外乎就是三星、LG、少女時代還有各式各樣的韓劇,又或者是很直觀的認為韓國人不斷刻意打壓台灣,商業上不斷排擠台灣產業,對台灣人不懷好意等。但若仔細想一想,一個離我們這麼近的國家,但我們的了解卻只有非常片面的印象,再加上媒體的刻意操縱,台灣人很容易就會陷入「韓國都能,台灣應該也要能」的框架裡。</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智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獨立撰稿人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如果你也想要一路同行,也許得先問問自己:「你是誰?你要去哪裡?」而期望一次又一次的報導,如何能帶你走到那裡?</p>
<p>在這個新平台寫作,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回到開頭提過的葡萄牙人佩索亞,在「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之前,他還寫了這一句:「生活全看我們如何把它造就。」</p>
<p>我去採訪、去書寫,是因為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想知道自己身處怎樣的社會、與我一樣身處其中的人又如何自處,是因為想解答自己心裡的一個疑問:我該怎麼辦,也是每個書寫者一生在圍繞和追尋的終極命題。</p>
<p>獨立撰稿人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如果你也想要一路同行,也許得先問問自己:「你是誰?你要去哪裡?」而期望一次又一次的報導,如何能帶你走到那裡?</p>
<p>在這個新平台寫作,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回到開頭提過的葡萄牙人佩索亞,在「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之前,他還寫了這一句:「生活全看我們如何把它造就。」</p>
<p>我去採訪、去書寫,是因為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想知道自己身處怎樣的社會、與我一樣身處其中的人又如何自處,是因為想解答自己心裡的一個疑問:我該怎麼辦,也是每個書寫者一生在圍繞和追尋的終極命題。</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看《給年輕記者的信》:彰顯人的價值 彷彿就在不久之前,我還是一個拿著筆記本四處採訪企業家、名人的記者,在每個月的截稿期來臨之前,搖筆桿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創業故事和成功傳奇(當然也有令人扼腕、嘆息的失敗案例),也試圖為讀者解析當今的科技趨勢,或是介紹企業背後的商業模式。 雖然自己不再是剛進社會的年輕人
Thumbnail
這次看的書是米澤穗信的《真相的十公尺前》(2015年,臺灣2017年出版),譯者黃涓芳,描述記者太刀洗做為記者調查各種事件的短篇小說集,總共收錄六篇。首先是沒有暴雷的推薦:本書不只是一本推理小說,我認為也是一本社會觀察小說,這本書描繪了主角太刀洗心中理想的記者姿態,也勾勒出了許多在社會中生存的人們的
Thumbnail
新聞不是只有字,報紙也不只是紙。所有新聞的背後都是關於人,記者是人,讀者是人,當事人相關者都是。只是我們很容易忽略,在閱聽與擴散中輕忽了這些資訊的影響性。2019 歲末壓軸登場的台劇《鏡子森林》,以報社日常帶出整個社會環環相扣的人際脈絡,以及新聞何以成為牽一髮動全身的風向操作。
Thumbnail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本書是報導文學的體裁,作為記者的房慧真,在這本書中除了綜合先前對於各式樣訪談所得,同時也偏離記者中的中立「報導」,而是雜摻著些個人的思維與判斷、訪談中的小細節(例如達賴喇嘛的各種笑)或是如何形成一篇訪談與報導的心歷。 約莫三十篇的人物各自盤據著
Thumbnail
「永遠只寫真相,一如外科手術,雖會痛,但會痊癒。」媒體上, 那些記者陳述的事情,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其中參雜著記者本身的想法。而在現在還存在著戰爭的世界,需多戰地記者默默的承受風險,只為了將最完整、真實的報導呈現給社會大眾,而這些人值得我們獻上最高的敬意。
Thumbnail
<p>每位記者總是無私地告訴你該怎麼聯絡哪位受訪者、互相分享手機裡地通訊電話號碼。在「戰場」上,子彈煙硝的驚險歷程中,我也看見記者與抗議者們總是不分你我、互相保護。</p>
Thumbnail
<p>我去採訪、去書寫,是因為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想知道自己身處怎樣的社會、與我一樣身處其中的人又如何自處,是因為想解答自己心裡的一個疑問:我該怎麼辦,也是每個書寫者一生在圍繞和追尋的終極命題。</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看《給年輕記者的信》:彰顯人的價值 彷彿就在不久之前,我還是一個拿著筆記本四處採訪企業家、名人的記者,在每個月的截稿期來臨之前,搖筆桿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創業故事和成功傳奇(當然也有令人扼腕、嘆息的失敗案例),也試圖為讀者解析當今的科技趨勢,或是介紹企業背後的商業模式。 雖然自己不再是剛進社會的年輕人
Thumbnail
這次看的書是米澤穗信的《真相的十公尺前》(2015年,臺灣2017年出版),譯者黃涓芳,描述記者太刀洗做為記者調查各種事件的短篇小說集,總共收錄六篇。首先是沒有暴雷的推薦:本書不只是一本推理小說,我認為也是一本社會觀察小說,這本書描繪了主角太刀洗心中理想的記者姿態,也勾勒出了許多在社會中生存的人們的
Thumbnail
新聞不是只有字,報紙也不只是紙。所有新聞的背後都是關於人,記者是人,讀者是人,當事人相關者都是。只是我們很容易忽略,在閱聽與擴散中輕忽了這些資訊的影響性。2019 歲末壓軸登場的台劇《鏡子森林》,以報社日常帶出整個社會環環相扣的人際脈絡,以及新聞何以成為牽一髮動全身的風向操作。
Thumbnail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本書是報導文學的體裁,作為記者的房慧真,在這本書中除了綜合先前對於各式樣訪談所得,同時也偏離記者中的中立「報導」,而是雜摻著些個人的思維與判斷、訪談中的小細節(例如達賴喇嘛的各種笑)或是如何形成一篇訪談與報導的心歷。 約莫三十篇的人物各自盤據著
Thumbnail
「永遠只寫真相,一如外科手術,雖會痛,但會痊癒。」媒體上, 那些記者陳述的事情,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其中參雜著記者本身的想法。而在現在還存在著戰爭的世界,需多戰地記者默默的承受風險,只為了將最完整、真實的報導呈現給社會大眾,而這些人值得我們獻上最高的敬意。
Thumbnail
<p>每位記者總是無私地告訴你該怎麼聯絡哪位受訪者、互相分享手機裡地通訊電話號碼。在「戰場」上,子彈煙硝的驚險歷程中,我也看見記者與抗議者們總是不分你我、互相保護。</p>
Thumbnail
<p>我去採訪、去書寫,是因為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想知道自己身處怎樣的社會、與我一樣身處其中的人又如何自處,是因為想解答自己心裡的一個疑問:我該怎麼辦,也是每個書寫者一生在圍繞和追尋的終極命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