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是一個隱藏的祝福(Blessing in Disguis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VEDA的創辦人朱平老師寫的《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的這本書裡,有一段我非常喜歡的內容,叫做「隱藏的祝福」。大意是說,任何人生的中斷都是一種機會,不要視之為挫折。這種人生的中斷,實際上可能是一個「隱藏的祝福(Blessing in Disguise)」,讓我們有機會停下來,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沉澱自己的心思意念。


最近剛好不約而同的在新聞上(勞基法翻修)、閱讀、和查經班所吸收的資訊,都講了同一個關於「休息」的概念,因此試著把這些想法寫出來。

以前我常在想: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工作到某一個階段,去做國際志工或旅行,回來都會有種「重生」的感覺;但在工作中,即使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業,且非常努力認真的做,卻常聽到很多人會覺得「失去自己」...

這件事聽起來常態,但仔細想想是蠻弔詭的:

當人在追求一個當下「為自己」未來努力的事情,卻會覺得「失去自己」;當在追求一些「為別人」的志工服務,卻會覺得「找到自己」?

後來我在想,重點的關鍵可能不一定直接與「為自己做」,還是「為別人做」有關,可能是和「如何做好『停』」這件事才有關。

「當紀念安息日,首為聖日」是聖經裡面一個重要概念,大意是工作六天,第七天需要休息。以前我以為做一些放鬆、非功利的(與工作無關且無需思考報酬),任何單純喜歡的事,在休息時間去做,就是休息的意義。但事實上,這卻不全然是休息真正的含義。因為,人對追求自己喜悅的事物,是不會停止的,因此不會達到真正的休息。例如看小說和追劇,能徹夜不眠看完最好,如果能不用等到隔周,誰會想等呢?

人對喜歡的事物,是很難真正停下來的。

因此,若重新給「休息」一個新的意義,這個「停」可能才是箇中的真意,「停」比較像是動作,目標是為了要對付人的「貪念」,因為人若不願意停,心思意念就會恆久被鎖在那裡,跳脫不出來;人得跳脫出來,才是活著的。「忙」的說文解字就是「心死」,不論是為工作忙,還是會喜愛的事物忙,最後都是心死。因此,真正的停,意義在於要我們從心神鎖住的事物上,釋放出來,將注意力回歸到更重要的關係身上,而這個關係在於自己,也在於自己和他人(任何自己重視的關係)之間。

如果有「好好的停」,反而會帶來更美好豐富的收穫。舉生活的例子來說,冥想會讓人的思考更清晰,情緒更穩定;作畫時,畫的再怎麼美麗,畫的人也會稍微停下來,退後、換個角度端詳、凝視,才好再續筆;音樂上的「延長記號(又稱停止符號)」明明是要讓一些音符延長,但彈琴做的動作卻是將手放在琴鍵上,做一個歇息的動作,這是為了凝塑一種餘韻和迴響的效果。而人唯有在「停」的狀態下,才能夠欣賞、思考、反省、與自己會遇……,這才是「休息」真正的意義。

如果要問什麼是「好好的生活和休息」?其實也可能沒有特別的答案,能偶爾單純的從工作中跳脫出來、停下來,與自己會遇、與家人會遇、與所重視的人會遇...,能有重新檢視自己和與他人關係的時間,可能也就是某種解答和隱藏的幸福了:)

全文轉載自 陳宜萍的臉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宜萍 Ariel Chen的沙龍
48會員
40內容數
共生共好的花東山村合作經濟
2018/04/24
生命要向前看,卻要向後才能夠理解。 《袒露的心》這本書陪伴我上週的整個週末。很適合每個內在還沒完全長大、渴望被愛的大人(或其實還是小孩)的書。 七月底的某個午後,和平路老師約在一間啤酒餐廳見面。還記
Thumbnail
2018/04/24
生命要向前看,卻要向後才能夠理解。 《袒露的心》這本書陪伴我上週的整個週末。很適合每個內在還沒完全長大、渴望被愛的大人(或其實還是小孩)的書。 七月底的某個午後,和平路老師約在一間啤酒餐廳見面。還記
Thumbnail
2018/02/27
C.S. Lewis的《The Four Loves》。
2018/02/27
C.S. Lewis的《The Four Loves》。
2018/02/27
ㄧ個所謂「幸福的家」,重點不在於大小或地點或奢豪與否,而是這裡面的成員有誰,以及,他們如何對待彼此。
Thumbnail
2018/02/27
ㄧ個所謂「幸福的家」,重點不在於大小或地點或奢豪與否,而是這裡面的成員有誰,以及,他們如何對待彼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有句話說:「休息是為了要走更長的路。」對於休息,很多時候所給予的認識,大部分是暫時放下手邊的忙碌,為生活按下暫停鍵,過一下不被時間追趕的生活,做一些不與工作相關的事,讓原本的緊繃可以得到一些放鬆,當休息結束時,再次回到原本的生活模式。     然而,「刻意暫停」這本書,對於暫停、對於休息,
Thumbnail
    有句話說:「休息是為了要走更長的路。」對於休息,很多時候所給予的認識,大部分是暫時放下手邊的忙碌,為生活按下暫停鍵,過一下不被時間追趕的生活,做一些不與工作相關的事,讓原本的緊繃可以得到一些放鬆,當休息結束時,再次回到原本的生活模式。     然而,「刻意暫停」這本書,對於暫停、對於休息,
Thumbnail
累了,會想要停下來,會陷入混亂的怪圈裡,有時候會希望自己像一個永動機,永遠不會累,但是我不是。那在停下來休息,在看著其他人依舊那麼努力的在前行的時候,我到底在想些甚麼呢?答案往往不是唯一一個那麼簡單..
Thumbnail
累了,會想要停下來,會陷入混亂的怪圈裡,有時候會希望自己像一個永動機,永遠不會累,但是我不是。那在停下來休息,在看著其他人依舊那麼努力的在前行的時候,我到底在想些甚麼呢?答案往往不是唯一一個那麼簡單..
Thumbnail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你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你會希望擁有多少個人的自由時間? 半天?一天?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或許有人會潑你冷水表示無論休息多久終究得回來面對現實,不如還是打起精神繼續努力奮鬥,當你聽到類似勸退的話語時,是否也對於自己想要暫停一切的念頭產生了罪惡感? 在過去的職涯生活
Thumbnail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你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你會希望擁有多少個人的自由時間? 半天?一天?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或許有人會潑你冷水表示無論休息多久終究得回來面對現實,不如還是打起精神繼續努力奮鬥,當你聽到類似勸退的話語時,是否也對於自己想要暫停一切的念頭產生了罪惡感? 在過去的職涯生活
Thumbnail
精神上的休息、放空,是能夠真正把工作上所積累的煩悶、倦怠、不滿、無奈等徹底搬移,以腦力工作者而言,即使工作結束了,腦袋還是在工作的疲累感中,不是說六點結束工作,六點一分或六點五分,就會把壓力徹底拋開。這種壓力就像無形的漩渦或氣流,一直籠罩在大腦中……
Thumbnail
精神上的休息、放空,是能夠真正把工作上所積累的煩悶、倦怠、不滿、無奈等徹底搬移,以腦力工作者而言,即使工作結束了,腦袋還是在工作的疲累感中,不是說六點結束工作,六點一分或六點五分,就會把壓力徹底拋開。這種壓力就像無形的漩渦或氣流,一直籠罩在大腦中……
Thumbnail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就是在講關於停下來休息與重新出發的故事。 如果累了想停下來,就好好休息,世界不會因為你的休息而末日。如果想要改變現況、重頭來過,那就起身去找,找你願意傾注時間於其中的事物。就算最終沒能改變這個世界,至少擁有一趟快樂的人生。也許不過就是如此而已。
Thumbnail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就是在講關於停下來休息與重新出發的故事。 如果累了想停下來,就好好休息,世界不會因為你的休息而末日。如果想要改變現況、重頭來過,那就起身去找,找你願意傾注時間於其中的事物。就算最終沒能改變這個世界,至少擁有一趟快樂的人生。也許不過就是如此而已。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Thumbnail
你有想過自己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覺都沒有在休息的、並開始捨棄了休閒嗜好甚至以忙碌為傲? 我想先用自己積極接觸自我成長的簡短小故事,讓你回想一下目前是不是也有遇到類似的處境,最後我再來跟你分享,到底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休息對於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你有想過自己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覺都沒有在休息的、並開始捨棄了休閒嗜好甚至以忙碌為傲? 我想先用自己積極接觸自我成長的簡短小故事,讓你回想一下目前是不是也有遇到類似的處境,最後我再來跟你分享,到底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休息對於自己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