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沒特別喜歡莫文蔚,雖然她是香港人,人很美,戲演得非常好,聽說在台灣很火紅。年輕時輕狂的她香港人沒太接受,但開放的台灣擁抱了她。歌多數是國語,動聽但年輕時聽不懂。台灣的流行歌壇的確厲害,培養了莫小姐這種歌手,然後李榮浩寫的一首新歌實在教我淚崩。 「因為慢慢是個最好的原因。」年輕又有多少人懂?吃晚要快約炮要速看戲要緊。身在光速的世界閃結閃離原來才是永恒。每天媒體的資訊早已把人轟得累壞,還說要慢慢吃、慢慢走、慢慢愛?女生好不容易才遇上一個合眼緣的男生,試一下幾天「已讀不回」男生還會傻傻的等還是瞬間轉移目標?若果換了是女孩告白,男孩子多久沒覆女孩才會certified這告白是失敗?一小時?一天?一個月?一年?我懷疑一個連回覆都要趕光速的世界究竟容得下多少真愛萌芽。 Timing is essence. 連歌手自己兜轉多年才找回「初心」下嫁初戀男友,不用曾經滄海也明白愛情的發生往往就在那不知道的一瞬間,然而往下去怎樣走才是大學問。原來一切既之曰「慢」。 別趕,反正我們平均年齡高踞世界冠軍。書讀多了女生離開校園時青春不再,還得抓緊青春的尾巴三十歲趕嫁人三十五前趕上車四十前趕生頭胎子......這音樂人才告訴你,原來愛情不是這讓經營的。年輕人總是心急:趕火車趕旅行趕拍拖趕看戲......看看那些白頭皆老的老人們吧,不就是一切都慢慢的來;慢慢的做;慢慢的行嗎?感情原來和人生其他東西成反比,也許我們別把情感放在這光速的世界,拾回初心慢慢地和另一半品嚐每天平淡的日子,最少兩個人一起時別追趕,感情才能細水流長。 三十多歲,我承認自己變了不少。從前甚麼都趕,即使女兒出生至今八歲多我每天都催促着她趕這趕那,可她樂得活在自己的時空:趕得要死時還是把鞋帶慢慢的綁,除了想殺人放火,那刻我腦袋空白一片。 但得承認女兒在情感發展方面要比我這老媽老練得多。她懂得讀心術,我歸功於孩子都有點點嬰兒時期的本能遺落:就是未懂得父母說甚麼時嬰兒都懂得從人的不同表情中解讀喜怒哀樂。但人漸大我以為她這本領會遺落得七七八八時,她就會顯露兩手給我一看,且每次都令我驚歎已。一次她跟我道:「媽我告訴你一點事,可你別告訴外婆啊!」我瞟了她一眼。「你知道嗎,外婆對我雖然兇,但她還是像其他人的外婆一樣寵壞我。」怎寵?我媽可非省油的燈。「就是嘛,別的外婆會老給孫兒吃糖去公園玩之類對嗎?我外婆呢,老是給我看電視。嘴裏說罵,但她家電視從不關,我只要求她,她就老是亮着電視給我看,這就和其他外婆一樣囉。」 又一次她長假最後一晚明天上課前,外出吃完晚飯回家路程時才告訴我有好幾樣功課沒做好,回去要做完才睡覺。整程車我都在唸她,因為她就不是忘記了做功課而是拖延症發作。氣得回家後我都沒理她,她自顧自趕功課去。到睡覺前她如常刷牙道晚安,我氣未下就沒跟她聊繼續坐在案頭做事。怎的完工轉頭一看,牀頭放了一幅道歉信:「對不起媽媽,我沒有做好我的功課。我愛你。亭熹!」而且那個整晚瞟着我罵女的外子也有一封,很公平,只是他那封就只得我愛你沒有對不起那行字。 沒有教過她要寫道歉信,也沒教她觀人於微,因為我從來都是粗枝大葉大剌剌型女生。怎得生了個這樣細心的女孩,在我生病時會端暖水給我喝;會替我關燈;會為受傷爸爸敷藥;會在我抓狂時默不作聲把事做好再奉上道歉替我消消氣下下火。「像我,這女長得像我。」那個無聊的爸出來搶白。他錯不了八九,說得道他應該比脾氣大的我早得多,可女兒那種窩心他還是半點莫及。 是和她的速度有關吧?她做甚麼都是慢慢的,一急,就錯過不少事。她平常很少哭,但會因為學校例行評估做不完而坐在那兒大哭要老師同學安慰。最愛視藝課,因為時間夠長,可以慢慢做她醉心的小勞作手工。就是活得夠慢,比較能觀察到別人的不足,心會較寬廣吧?當媽媽急得要瘋時(這畫面可是每天活現我家,真不好意思),她還是活在自己的時區,用她自己的步伐去行她的路過她的活。看書讀到有專家說孩子都不懂追趕為何物因為他們都活在當下(live in the moment)。我明白,也想活在當下,但有可能嗎?時間總是有限,有時候我覺得要慢一點走好看看路邊兩旁開滿花的樹都很奢侈。 結果繁忙的社會沒有人可以享受愛情,因為愛情的速度原來很慢,不適合活在光速的都市人。那種等待;那種揪心;那種痛;那種喜悅;那種彷彿;那種不確定;那種猜測;那種嫉妒......原來通通都要放慢腳步才可以感受到。愛情就像吃飯,吃下了還是得慢慢消化才健康。有時候,太快說不這不合我或者左挑右選因為身形因為人家目光因為會議因為怕沾牙而挑吃,最終錯過的反而是一生難忘的美味。反正選了自己喜歡的,給點時間大家,腸胃會告訴你這食物是否適合你,你可否一世一生百吃不厭。否則老是用快餐塞飽肚子般塞滿自己的心靈,愛情還在嗎?也許,但你得花更多的時間從心中的某一角落尋回她的芳踪。 謝謝李榮浩,把詞寫得這麼鋒利,割得人盲目的心好痛好痛。也謝謝莫文蔚,把歌唱得這麼隨意有感,像直升機螺旋槳般在人心中盤旋不散,很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