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你的一生成為奇幻之旅-《榮格自傳 回憶‧夢‧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avatar-img
134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卡爾·榮格曾說,我們的外部境遇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大多時候我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遵循著外界的規範和期待。然而,榮格鼓勵我們找回自己,聆聽內在的聲音,去追尋真正的自我。他曾說:「往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向內審視,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卡爾·榮格曾說,我們的外部境遇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大多時候我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遵循著外界的規範和期待。然而,榮格鼓勵我們找回自己,聆聽內在的聲音,去追尋真正的自我。他曾說:「往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向內審視,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