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與解夢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另一位精神心理學大師榮格(Jung),雖然曾經是佛洛伊德的學生,但他對於夢卻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夢不僅僅是被動地守護著睡眠,避免無意識欲求的騷動,而是具有積極的補償作用,拓展了清醒自我(waking ego)侷限的視野。

榮格認為,意識的自我覺察是相當有限的,焦點外的,或潛意識中的重要內容,往往被忽略錯過了。我們如盲目、倉促的雨中行者,眼前只有無盡蜿蜒的道路,而夢,就像是從高空俯瞰一般,將遺漏的風景,收藏起來。

在榮格派的理論中,夢的補償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夢可以補償自我的暫時性扭曲,也就是說,夢可以摘下自我在白天的防禦面具,看清楚底下潛抑的表情(情結)。

第二種,夢是心靈呈現自身的方式,通常會在偏離個人發展的道路時,出聲喚醒迷途的自我。

第三種補償方式,是藉由夢境中自我認同的改變,而影響清醒自我的結構。夢中的自我與意識中的自我是連結共振的。在這種象徵性的補償作用下,夢宛如夜裡的心靈道場,提供自我的修練成長。通常,自我會在夢中經歷一些挑戰,象徵性地克服之後,自我的蛻變亦會在清醒時,脫蛹而出。

raw-image


倘若我們在人生的長旅上,如雨中疾行,視野模糊,第一種夢,便是讓我們知道,腳底的傷口是從何而來,那疼痛的根源,在何處埋下?第二種夢,是在我們步上歧途時,如心靈的指南針,呼喊我們尋回自我真正嚮往的道路。而第三種夢,便是讓我們經歷一段全然不同的旅程,以不同的自我,繼續未來的旅程。

集體潛意識”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潛意識,包括祖先在內的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中的遺傳痕跡。集體潛意識和個人潛意識的區別在於:它不是被遺忘的部分,而是我們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

榮格曾用海島打了個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於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潛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榮格突出心理結構的整體性,提出“集體潛意識”等概念。他也認為人格結構由三個層次組成:意識(自我)、個人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這和佛洛伊德的說法有所不同。

個人潛意識”是人格結構的第二層,作用要比意識大。它包括一切被遺忘的記憶、 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夢和幻想等。榮格認為個人潛意識的內容是情結。情結往往具有情緒色彩,是一組一組被壓抑的心理內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潛意識叢,如戀父情結、批評情結、權力情結等。

個體潛意識是一個容器,蘊含和容納著所有與意識的個體化機能不相一致的心靈活動和種種曾經一時是意識經驗,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受到壓抑或遭到忽視的內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懸而未決的問題、人際間衝突和道德焦慮等等。還有一些經驗,它們與人們不甚相干或顯得無足輕重,由於本身強度太弱,當人們經歷它們時達不到意識層,或者不能留駐在意識之中,因而都被貯藏在個體潛意識裡。

raw-image

集體潛意識”是榮格理論中最大膽的、最神秘的、並引起最大爭議的概念。集體潛意識反映了人類在以往的歷史演化進程中的集體經驗,或者用榮格本人的話來說 :它是一種不可計數的千百年來人類祖先經驗的成績,一種每以實際僅僅增加極小極少變化和差異的史前社會生活經驗的回聲”(榮格1928,第162頁)不僅全部人類歷史的各個片斷能在集體潛意識中找到,而且進化為人類的靈長類動物或動物祖先的蹤跡,也能在集體潛意識中發現。既然集體潛意識產生於全人類具有的、或一直都具有的共同經驗,那麼集體潛意識的內容對於一切人類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

’從任何一種有關於個人的東西中分離出來的,是全人類普遍所具有的,因此它的內容到處都能找到’(榮格1917/1953,第66頁)。

人格面具”指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於表現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認可。人格面具能夠使人在社會中獲益,但過分關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犧牲人格結構中的其他部分,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陰影”(shadow)是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尋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卻是生命力、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自性”(self)它是集體潛意識的核心。其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組成部分,使之達到整合、統一,即自我實現。榮格認為這是人性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阿尼瑪與阿尼瑪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是我們必須扮演的男性或女性角色。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這個角色是由他們的自然性別所決定。但是榮格同意Freud、Adler、以及其它學者的觀點,認為我們生而具有雙重性別。

當我們以胎兒身份開始我們的生命之時,我們沒有性器官的差別,僅僅逐步的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而發展成男性和女性。同樣地,當我們以嬰兒開始我們的世間生命之時,在外人感覺既非男性亦非女性。

幾乎是立即的 — — 當那些粉紅色和藍色贈品發生時,我們才會受到社會所帶來的影響,而它將逐步將我們塑造成男人和女人。在所有社會中,對於男人和女人的期望都不同。這些期望通常根據性別所扮演不同繁殖角色來決定,但常常包含許多傳統細節。在我們今日社會裡,仍然殘存這些傳統期望。

女人仍然被期望更具禮儀而少好鬥;男人依舊被期許更強悍而忽視生活中的情感面。但榮格認為這些期許意味著我們只培養自己潛能的一半。“阿尼瑪”(Anima)是表現出男性集體潛意識的女方;阿尼姆斯(Animus)是表現出女性集體潛意識的男方。

榮格投注了相當大的心力在建構夢的理論並研究解夢的技巧,而且大力提倡解夢在臨床上的應用。榮格學派認為,成熟細膩的解夢,可以協助診斷及後續臨床決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iihhhh的隨想/讀書心得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2023/11/02
1899年,佛洛伊德出版了”夢的解析”一書。他說,夢是通往無意識(unconscious)的康莊大道(royal road)。佛洛伊德眼中,夢是一種心理現象(相對於純粹的生理現象),它用種種的假象來滿足內心黑暗的欲求,保護睡眠不被這些拉扯的自我焦慮所干擾。夢的角色,在佛洛伊德”本我(id)、自我
Thumbnail
2023/11/02
1899年,佛洛伊德出版了”夢的解析”一書。他說,夢是通往無意識(unconscious)的康莊大道(royal road)。佛洛伊德眼中,夢是一種心理現象(相對於純粹的生理現象),它用種種的假象來滿足內心黑暗的欲求,保護睡眠不被這些拉扯的自我焦慮所干擾。夢的角色,在佛洛伊德”本我(id)、自我
Thumbnail
2023/11/02
未來的世界,沒有語言隔閡。那時候,翻譯這個行業已經完全被資訊科技所取代。人們也不再需要實質的張開嘴巴溝通,思考時,腦類的 inner voice利用腦波傳送出去即可,人工智慧會即刻翻譯成聽話者的母語。人跟人之間,已經再也沒有語言的隔閡。 巴別塔,混亂之塔已倒塌。 大學期間,我跟他個別的專業分別是
Thumbnail
2023/11/02
未來的世界,沒有語言隔閡。那時候,翻譯這個行業已經完全被資訊科技所取代。人們也不再需要實質的張開嘴巴溝通,思考時,腦類的 inner voice利用腦波傳送出去即可,人工智慧會即刻翻譯成聽話者的母語。人跟人之間,已經再也沒有語言的隔閡。 巴別塔,混亂之塔已倒塌。 大學期間,我跟他個別的專業分別是
Thumbnail
2023/11/02
世界發展為什麼到最後是白人幾乎主宰了世界,而不是亞洲人、黑人、印地安或伊斯蘭民族呢?為什麼現在國際情勢中強勢的大多數永遠是美國或其他一些的歐洲國家而不是亞洲、非洲或其他一些美洲的國家?而在當時大航海時期過後,為什麼是身為歐洲人的哥倫布出發前往美洲,使之後歐洲人開始在美洲大陸殖民、屠殺,而不是另一名身
Thumbnail
2023/11/02
世界發展為什麼到最後是白人幾乎主宰了世界,而不是亞洲人、黑人、印地安或伊斯蘭民族呢?為什麼現在國際情勢中強勢的大多數永遠是美國或其他一些的歐洲國家而不是亞洲、非洲或其他一些美洲的國家?而在當時大航海時期過後,為什麼是身為歐洲人的哥倫布出發前往美洲,使之後歐洲人開始在美洲大陸殖民、屠殺,而不是另一名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另一位精神心理學大師榮格(Jung),雖然曾經是佛洛伊德的學生,但他對於夢卻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夢不僅僅是被動地守護著睡眠,避免無意識欲求的騷動,而是具有積極的補償作用,拓展了清醒自我(waking ego)侷限的視野。 榮格認為,意識的自我覺察是相當有限的,焦點外的,或潛意識中的重要內容,往
Thumbnail
另一位精神心理學大師榮格(Jung),雖然曾經是佛洛伊德的學生,但他對於夢卻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夢不僅僅是被動地守護著睡眠,避免無意識欲求的騷動,而是具有積極的補償作用,拓展了清醒自我(waking ego)侷限的視野。 榮格認為,意識的自我覺察是相當有限的,焦點外的,或潛意識中的重要內容,往
Thumbnail
導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完全掌控思想和行為。然而,仔細思考後,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意識只是一個複雜內部系統的表面層次。卡爾·荣格是20世紀的瑞士精神病學家,他致力於探索這個錯綜複雜的導航系統並深入理解它。通過深入瞭解他的早年生活、職業生涯和理論,我們可以獲得對荣格對人類心靈深度探索
Thumbnail
導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完全掌控思想和行為。然而,仔細思考後,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意識只是一個複雜內部系統的表面層次。卡爾·荣格是20世紀的瑞士精神病學家,他致力於探索這個錯綜複雜的導航系統並深入理解它。通過深入瞭解他的早年生活、職業生涯和理論,我們可以獲得對荣格對人類心靈深度探索
Thumbnail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另外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 他在夢中與我們交談,告訴我們他看待我們的方式, 和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有多麼不同。 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無路可走的困境時, 有時他可以點燃亮光,徹底改變我們的態度。 ——榮格
Thumbnail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另外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 他在夢中與我們交談,告訴我們他看待我們的方式, 和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有多麼不同。 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無路可走的困境時, 有時他可以點燃亮光,徹底改變我們的態度。 ——榮格
Thumbnail
#DreamCatcher 古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學生時代聽人介紹『周公解夢』這類書籍,夢境相對應的內容,實在是難以確實。 太多奇妙奇特的夢境,但我卻找不到可以對應、解釋或說明。 而這樣的感受,與『夢境是與現實相反的表述』卻是相對立的。 我想要更多。 夢,是我那時的神奇的力量。 #潛意識
Thumbnail
#DreamCatcher 古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學生時代聽人介紹『周公解夢』這類書籍,夢境相對應的內容,實在是難以確實。 太多奇妙奇特的夢境,但我卻找不到可以對應、解釋或說明。 而這樣的感受,與『夢境是與現實相反的表述』卻是相對立的。 我想要更多。 夢,是我那時的神奇的力量。 #潛意識
Thumbnail
你會記錄夢並與夢對話嗎?(二)🪬日常的壓抑有在夢裡得到抒發嗎?
Thumbnail
你會記錄夢並與夢對話嗎?(二)🪬日常的壓抑有在夢裡得到抒發嗎?
Thumbnail
🌾 「潛意識」是我接觸身心靈療癒時,聽到過最多的關鍵字。 Google 大神搜尋 : 潛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正是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卻對其餘部分產生
Thumbnail
🌾 「潛意識」是我接觸身心靈療癒時,聽到過最多的關鍵字。 Google 大神搜尋 : 潛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正是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卻對其餘部分產生
Thumbnail
我 (I or Me or Myself): 「我」就是「現實的我」(Real Self),通常也是現實生活中作為第一人稱的主體意識。由於「現實的我」時時刻刻經由感官系統接收來自現實世界的訊息 ......
Thumbnail
我 (I or Me or Myself): 「我」就是「現實的我」(Real Self),通常也是現實生活中作為第一人稱的主體意識。由於「現實的我」時時刻刻經由感官系統接收來自現實世界的訊息 ......
Thumbnail
  閉上眼睛的世界,看似一片黑暗沉寂,但在入睡之後,大腦卻開始騷動,為我們編織一晚又一晚絢爛的世界和情節,我們稱之為”夢”。好夢、壞夢、各種夢境,我們想懂卻不能懂,卻又忍不住想要知道那些荒謬怪誕的情節
Thumbnail
  閉上眼睛的世界,看似一片黑暗沉寂,但在入睡之後,大腦卻開始騷動,為我們編織一晚又一晚絢爛的世界和情節,我們稱之為”夢”。好夢、壞夢、各種夢境,我們想懂卻不能懂,卻又忍不住想要知道那些荒謬怪誕的情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