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以後唔理你呀!」</p>

<p>「我以後唔理你呀!」</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超級市場收銀處正在付款,後一個收銀櫃台上演這一幕。

媽媽(聲大夾惡):「你為甚麼吃這個?我叫你別吃你偏吃,我以後不給你買!」女孩大概不到我女兒年紀,頂多六七歲,胖胖的頗可愛,嘴巴咬着一條日本魚肉味腸,應是媽媽剛付款她就趁機拿來吃,是得用嘴咬開包裝紙吃的那款。

聽着母親罵這女孩也賭氣回嘴:「哼!我以後也不給你買!也不給你吃呀!」她那嘴臉令我肯定剛才那罵她的必定是她母親而非普通照顧者。

raw-image

「你這麼沒禮貌!我以後不理你!這樣子跟我說話!老是要我大聲罵!」母親繼續不收斂。

「我以後也不理你!」女兒回嘴,我聽到這已頭也不回。

「怨怨相報何時了?」這位母親欠缺的不是母愛而是智慧。罵女兒無禮,難道女兒跟她說同一番話她也沒察覺到嗎?既然你說我無禮,為甚麼你用這些話罵我?因為你是長輩就行?那惡行就世代相傳了?教禮貌為母由首句開始已不及格,連邏輯也零分,這母親也真的「抵打」。暗自可憐那小女孩,日後她的因果邏輯「亂哂龍」時記得怪責母親,可非她一個人的錯。

任何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小孩子尤甚,因為他們誠實不掩飾。你向我開火我回你一炮各界扯平,你還意識不到不妥之處?有些孩子直接把話吞下肚不作聲,傷害更深遠。若果人類相信遺傳,不是應該把自己最好的傳給自己下一代嗎?

身教重於言教說了幾千年,似乎成效不彰。若果粗口是語言暴力,我想以上對話更甚。起碼廣東粗口流於生殖器官形容詞或語氣助詞,不會癲倒小孩子邏輯令其錯判是非觀。我不明白那母親,一邊把食物放進購物袋一邊罵女,還動氣說些無力說話(因為她根本不會言出必行,話語無力軟弱),但罵人還是需要一定智商。既然你不會言出必行,這話還是別說好了,免得連在子女心中的信用都歸零。

「你再咁樣就死左去。」「你咁樣我就唔要你。」「你咁白痴唔好跟住我。」「你好煩。」「我唔錫你喇。」「你咁曳無人會中意你架。」「嗱你咁對媽媽,媽媽唔會再理你架喇。」除了情緒發洩,連情緒勒索都說不上(因為太低手,小孩子不相信)。可惜耳濡目染,孩子們還是會抄襲然後口若懸河地以同等或更不分輕重的暴力回應,除了演活「薪火相傳」四字詞,對一頭家有啥好處?

有人道上一代有多少未受過體罰或語言暴力?但好習慣要留壞習慣要走,當得父母縱然智慧不夠或當時年紀少沒錢避孕都應該時常提醒自己別把壞種子種在孩子純潔的心房。氣難下,說了傷人的話最少道個歉,提醒自己別再衝動也讓孩子明白父母非聖賢,錯了先認後改並無不可,反唇相譏則是大愚若智之舉。

有些孩子老是讓人讚嘆有禮斯文,即使偶然佻皮搗蛋也深得人疼;有些一張利嘴到處傷人,究竟是父母做成還是天生乞人憎?超級市場這一幕給了我一個大概。

想一下,你會想變成那種叼着香煙叫兒子別吸毒;滿嘴髒話罵女兒別毒舌的父母嗎?那不僅貽笑大方,更令惡習世代相傳。天下間可能有教不好的孩子,不過我們眼見更多教而不善的父母。

avatar-img
Teresa Ho的沙龍
59會員
165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想是一本漫畫書。」女兒想也不想便道:「我要做一本很快樂很色彩繽紛的漫畫書,就是人家閱讀時都會哈哈大笑的那一種。字不用太多,好讓人易懂……那然後書內要有好吃的,有好聽的,也有好玩的。」
每個小孩子都會在成長中經歷過戀母期,都曾經認為自己母親是世界上最美麗動人的女神。她關心、掛念、照顧、體貼你,而且必要時會保護你甚或為親兒犧牲自己性命。未知人性是否本善但敢肯定孩子們的善念都是愛護他們的母親所種下的。
從前小時候,媽媽帶着我們乘車,一進車廂,總是要我們首先觀察有否比我們更需要座位的乘客。上幼稚園老師再教公德已是温習既有價值觀。投幣予乞兒;送食給衣衫單薄的老人家;不亂拋垃圾等等都早在學前教育一再鞏固,長大後若偶爾未能十足,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有點點羞恥心而臉目無光。
一樣米養百樣人,廣東話不像廣東菜,話中有話辣得有刺。人既然有聰明和愚笨之分,老母當然也有,莫提其他角色或律師或醫生或議員或祖父母或為人師表了。就說媽媽這一角,在下當了媽好歹八年多,但還是一名笨得要死的老母。每天錯上千百回,每晚睡前還有力檢討自己一下時都發覺為母一項千瘡百孔不堪入目
這是跟外子的約定:若果所謂敏感議題,我們擔心孩子年紀還小而按下不表或控制家中言論實在和掩耳盜鈴沒兩樣。在資訊爆炸的世紀,為人父母還能關得住消息讓孩子們不接觸多久?一年?兩年?還是若果孩子們有興趣,google或youtube一下已可穫得三五七億條你控制不了的資訊塞爆小腦袋?
不是語言專家,但我毋忘回港送女兒入學初衷:學好廣東話,學優美國文。捨易取難之舉我明白,明明可以輕輕鬆鬆入國際學校以英文為主語免卻女兒寫讀正體字之苦,為甚麼我那樣固執?是愛國嗎?對不起,崇優不崇洋,我深明雙語教學對大腦發展的重要而且香港學校的語境我認為要比很多國外的學校或國際學校豐富,而且自己鍾情正體
「我想是一本漫畫書。」女兒想也不想便道:「我要做一本很快樂很色彩繽紛的漫畫書,就是人家閱讀時都會哈哈大笑的那一種。字不用太多,好讓人易懂……那然後書內要有好吃的,有好聽的,也有好玩的。」
每個小孩子都會在成長中經歷過戀母期,都曾經認為自己母親是世界上最美麗動人的女神。她關心、掛念、照顧、體貼你,而且必要時會保護你甚或為親兒犧牲自己性命。未知人性是否本善但敢肯定孩子們的善念都是愛護他們的母親所種下的。
從前小時候,媽媽帶着我們乘車,一進車廂,總是要我們首先觀察有否比我們更需要座位的乘客。上幼稚園老師再教公德已是温習既有價值觀。投幣予乞兒;送食給衣衫單薄的老人家;不亂拋垃圾等等都早在學前教育一再鞏固,長大後若偶爾未能十足,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有點點羞恥心而臉目無光。
一樣米養百樣人,廣東話不像廣東菜,話中有話辣得有刺。人既然有聰明和愚笨之分,老母當然也有,莫提其他角色或律師或醫生或議員或祖父母或為人師表了。就說媽媽這一角,在下當了媽好歹八年多,但還是一名笨得要死的老母。每天錯上千百回,每晚睡前還有力檢討自己一下時都發覺為母一項千瘡百孔不堪入目
這是跟外子的約定:若果所謂敏感議題,我們擔心孩子年紀還小而按下不表或控制家中言論實在和掩耳盜鈴沒兩樣。在資訊爆炸的世紀,為人父母還能關得住消息讓孩子們不接觸多久?一年?兩年?還是若果孩子們有興趣,google或youtube一下已可穫得三五七億條你控制不了的資訊塞爆小腦袋?
不是語言專家,但我毋忘回港送女兒入學初衷:學好廣東話,學優美國文。捨易取難之舉我明白,明明可以輕輕鬆鬆入國際學校以英文為主語免卻女兒寫讀正體字之苦,為甚麼我那樣固執?是愛國嗎?對不起,崇優不崇洋,我深明雙語教學對大腦發展的重要而且香港學校的語境我認為要比很多國外的學校或國際學校豐富,而且自己鍾情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