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在CRT電視上玩復古遊戲?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想要寫這篇很久了,一直都找不到時間。最近剛好整理了幾台SONY PVM監視器,趁著整理的空檔完成這篇文章。

本文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個部分算是先前觀看《My Life in Gaming RGB 104》的心得。這一集探討的就是:為什麼要在CRT(陰極射線管)電視上玩復古遊戲?首先要強調的是:本文內容中出現的「遊戲」一詞,是專指Retro Game(復古遊戲)。我覺得COURY在這集節目的前言和結語中說得非常好,根本就是講到了我心坎裡,內容真的很豐富,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可以完整的觀賞一次,看過的就算再看一次也沒關係。

第二個部分,就是針對CRT的畫質來分析。既然都要用上CRT電視玩遊戲了,那麼——普通的CRT電視和專業的CRT監視器,到底有什麼分別呢?

以下部份文字內容穿插有COURY和TRY4CE的口述,非全照影片原文逐字節錄。本文圖片來源亦皆來自《My Life in Gaming RGB 104》影片。

只要你曾經玩過一陣子遊戲,就一定會記得小時候在CRT電視上玩遊戲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這些CRT電視就被拋棄了。與今日輕薄的高畫質電視相比,CRT電視相對顯得又大又笨重。大部分的人都覺得CRT電視早已被淘汰,放在家裡既佔空間,就算付錢請人收走也沒人要——總而言之,它就是個礙事的老東西。

雖然,現在許多復古玩家都想著如何在高畫質電視上,使用各式影像解碼器,來取得遊戲的最佳品質,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這種方式。想要獲得這些老遊戲最佳的品質,有時候你得走回頭路:或許用老方法玩老遊戲,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現今大部分玩家都使用高畫質電視玩遊戲,不過還是有一部分的復古玩家熱衷於CRT電視,甚至有不少人認為:要玩老遊戲,就一定要用上CRT電視,才能感受到遊戲的「原汁原味」,甚至還因此引起了兩派人馬的激烈論戰。不過同不同意這些理論,就看你自己了。至於我,就是屬於CRT派的⋯⋯。

直接說結論:(作者註:關於技術部分,影片內容都有詳細解說,在此就不多做說明)

  • CRT電視能夠完美處理240p和480i的4:3解析度。
  • CRT電視能夠產生漂亮的掃瞄線。
  • CRT電視沒有輸入延遲問題。

高畫質電視因為需要將低解析度的遊戲畫面填滿至全螢幕,因此在運算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延遲,常有輸入指令後,過一下子畫面才有回應的狀況。

雖然今日大部分高畫質電視,都提供了內建影像解碼的「遊戲模式」可供選擇,也能減輕延遲時間,但卻依然沒有辦法完全克服。在進行一般遊戲時還足以應付,不過像是(講究節奏的)動作遊戲、格鬥遊戲、或是音樂節拍遊戲等,這種延遲就容易影響到遊戲體驗。

  • CRT電視可以直接支援光線槍遊戲。
  • CRT電視可以支援光柵式的3D眼鏡。

不過CRT也並非沒有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笨重和四角畫質變形,即便是後期的全平面CRT電視也無法避免。

早期的CRT電視大部分只配有標準的RF端子,配備AV端子的電視機,已可稱得上是奢侈品了;畢竟當年的主流「任天堂紅白機」連AV端子都沒有,相信絕大部分的玩家都是到了第四世代遊戲主機(PC Engine、Mega Drive、SFC)時期,才開啟了視覺的新視野。此後乃至後期的S端子及色差端子,都不斷地提高遊戲畫面的輸出品質。

你有沒有曾經思考過:同樣是CRT映像管,為什麼在遊戲中心的大型機台,和家裡的遊樂器畫面就是不一樣?問題就出在RGB。

大型機台的CRT螢幕使用RGB三原色輸出,顏色完全不受干擾,能夠呈現出圖像原本漂亮、乾淨的畫質,也具備解析度高,使用壽命長達10萬小時等優點,因此售價並不便宜。當時一般家庭用的消費型電視產品,是沒有配置RGB端子的。

所以,就有部分玩家開始把腦筋動到專業的彩色監視器上。這類CRT監視器當初的設計,是提供專業的影像工作者使用,在部分廠牌的高階型號上都配置有RGB端子,其中最常見的就是SONY PVM系列。大多數型號的PVM都配有AV端子、S端子、色差端子和RGB端子,也因此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幾乎成為復古玩家們心目中的遊戲神器。

很難說這些老舊的CRT電視以後會變得怎樣。除非有人願意重新製造新的CRT電視,不然真的就是「壞一台就少一台」了。一旦它們損壞了,有機會得到維修嗎?將來會有更新的技術,能讓這些復古遊戲完美呈現出CRT電視的效果嗎?還是乾脆就習慣用高畫質電視和影像解碼器來玩算了?

雖說現在有XRGB-Mini或是OSSC這類高階的影像解碼器可供選擇,已經能將輸入延遲的部分減少到幾乎沒有感覺,甚至還有完美的掃描線模擬、不變形的邊角畫質,唯一有差別的,就是少了那麼一點點「說不出來的味道」,那麼這些復古玩家們,還有什麼理由非得要堅持CRT不可呢?或許就像敖廠長所說的:「玩家懷念的不是過去的遊戲,而是過去的自己」——那個坐在電視機前玩遊戲的自己。

至於最後要怎麼玩,就得看你是怎麼想的了,不過現在我還是在CRT電視上玩遊戲,如果你手上有CRT電視,就盡量好好的善待它們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神楽坂 雯麗的沙龍
230會員
174內容數
後見之萌,是由一群熱愛各種懷舊與經典復古趣味的作者,所精心打造的小巧共筆寫作專題。也許你因為生活與忙碌,已經淡忘了那份「深入探索某個嗜好」的樂趣,但我們會努力讓你回想起來。
2020/09/24
在1960~1990年代的台灣,正版概念並不普及,不但未經授權的自行翻譯、盜印漫畫眾多,亦有照著原作整體重繪的仿作,甚至還有許多自行使用受歡迎作品人物和要素的「二創」作品存在。
Thumbnail
2020/09/24
在1960~1990年代的台灣,正版概念並不普及,不但未經授權的自行翻譯、盜印漫畫眾多,亦有照著原作整體重繪的仿作,甚至還有許多自行使用受歡迎作品人物和要素的「二創」作品存在。
Thumbnail
2019/01/16
在港片《救世神棍》中,扮演達達大師的陳小春要求粉絲們與他一起替傳言中昏迷不醒的大明星鮑華(杜德偉飾)齊心祈禱。眾人圍著鮑華入住的醫院,一邊哭一邊齊唱他的名曲——
Thumbnail
2019/01/16
在港片《救世神棍》中,扮演達達大師的陳小春要求粉絲們與他一起替傳言中昏迷不醒的大明星鮑華(杜德偉飾)齊心祈禱。眾人圍著鮑華入住的醫院,一邊哭一邊齊唱他的名曲——
Thumbnail
2018/12/27
自從幾年前用日文漢字或(擬似)漢詩手法寫就的「偽中國語」在日本網友,主要是推特使用者之間流行起來之後,每隔一段時間,推特上就會出現一串令日本人(還有大致看得懂這種假中文的華文使用者)捧腹大笑的「偽中國語」對話出現。
Thumbnail
2018/12/27
自從幾年前用日文漢字或(擬似)漢詩手法寫就的「偽中國語」在日本網友,主要是推特使用者之間流行起來之後,每隔一段時間,推特上就會出現一串令日本人(還有大致看得懂這種假中文的華文使用者)捧腹大笑的「偽中國語」對話出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之間的魅力比拚,以及我在這兩個領域中的經驗和感受。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電腦遊戲。電腦遊戲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從小時候開始,我就沉迷於電腦遊戲的世界。進入遊戲後,我能夠置身於奇幻的冒險、刺激的競技場,或是充滿謎題的解謎遊戲中。電腦遊戲帶來的沉浸感和高品質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之間的魅力比拚,以及我在這兩個領域中的經驗和感受。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電腦遊戲。電腦遊戲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從小時候開始,我就沉迷於電腦遊戲的世界。進入遊戲後,我能夠置身於奇幻的冒險、刺激的競技場,或是充滿謎題的解謎遊戲中。電腦遊戲帶來的沉浸感和高品質
Thumbnail
今天不聊遊戲 想聊一本算是雜誌兼資料的書籍。 在我國小的時候,大概是90年代中期,​ ​ 當時玩家想要知道新遊戲的情報要去哪取得呢??​ 那時候大概有幾種方式:​ 1:親朋好友的推薦​ 2:去電玩店跟老闆跟現場的客人同好聊天​ 3:電玩雜誌​ 所以當時唯一的方法就是親朋好友的介紹.....​
Thumbnail
今天不聊遊戲 想聊一本算是雜誌兼資料的書籍。 在我國小的時候,大概是90年代中期,​ ​ 當時玩家想要知道新遊戲的情報要去哪取得呢??​ 那時候大概有幾種方式:​ 1:親朋好友的推薦​ 2:去電玩店跟老闆跟現場的客人同好聊天​ 3:電玩雜誌​ 所以當時唯一的方法就是親朋好友的介紹.....​
Thumbnail
2021年紀錄片《電玩不簡單》是一部敘述關於「遊戲不只是遊戲」的探討電影,影片中綜合了多項不同的人對於電玩的看法,和電玩產業發展的簡史,甚至在後面敘述沒有電玩與有電玩兩個世代的對話,並且延伸到後續電競產業、職業玩家等新世代的工作與興趣產生,還有電玩究竟是個癮頭還是良藥?許多方面是敘述關於電玩這項娛樂
Thumbnail
2021年紀錄片《電玩不簡單》是一部敘述關於「遊戲不只是遊戲」的探討電影,影片中綜合了多項不同的人對於電玩的看法,和電玩產業發展的簡史,甚至在後面敘述沒有電玩與有電玩兩個世代的對話,並且延伸到後續電競產業、職業玩家等新世代的工作與興趣產生,還有電玩究竟是個癮頭還是良藥?許多方面是敘述關於電玩這項娛樂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你玩過多少電玩呢?偷錢打街機的小學;國中,連A圖都打不開的網路,只能玩單機;高中,經典的「仙劍奇俠傳」;「暗黑2」「世紀帝國」「魔獸爭霸3」「最終幻想7」的大學;泡在網咖打「天堂2」的見實習醫師。大家一起來回憶吧!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你玩過多少電玩呢?偷錢打街機的小學;國中,連A圖都打不開的網路,只能玩單機;高中,經典的「仙劍奇俠傳」;「暗黑2」「世紀帝國」「魔獸爭霸3」「最終幻想7」的大學;泡在網咖打「天堂2」的見實習醫師。大家一起來回憶吧!
Thumbnail
今年年初,看完《黑鏡:潘達斯奈基》(https://ftt.tw/E2Qza),不禁讓我再次想起《逃脫故事集:覺醒》(https://ftt.tw/8qxQd)這款桌遊。除了主要劇情呈現的載體不同(一個是網路串流電視;一個是桌遊)之外,基本上二者相當類似。你甚至可以想像,如果《逃脫故事集:覺醒》改編
Thumbnail
今年年初,看完《黑鏡:潘達斯奈基》(https://ftt.tw/E2Qza),不禁讓我再次想起《逃脫故事集:覺醒》(https://ftt.tw/8qxQd)這款桌遊。除了主要劇情呈現的載體不同(一個是網路串流電視;一個是桌遊)之外,基本上二者相當類似。你甚至可以想像,如果《逃脫故事集:覺醒》改編
Thumbnail
現在電腦是人人都有,遊戲機也不是甚麼貴價玩意。可是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遊戲機絕對是奢侈品。
Thumbnail
現在電腦是人人都有,遊戲機也不是甚麼貴價玩意。可是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遊戲機絕對是奢侈品。
Thumbnail
就跟當時許多台灣同齡小孩一樣,我人生的第一台電視遊樂器,並不是「冒險家」、「賓果」這類ATARI 2600 Clone(因為已經退了流行),也不是原裝進口閃著紅白光芒的正牌任天堂紅白機,而是一台外型四四方方的台灣普澤公司「創造者70」主機。
Thumbnail
就跟當時許多台灣同齡小孩一樣,我人生的第一台電視遊樂器,並不是「冒險家」、「賓果」這類ATARI 2600 Clone(因為已經退了流行),也不是原裝進口閃著紅白光芒的正牌任天堂紅白機,而是一台外型四四方方的台灣普澤公司「創造者70」主機。
Thumbnail
雖然今日透過各種平台與管道,可以輕易玩到過去的大型電玩遊戲,但是坐在電玩場,玩著實際的筐體,身後站著等待遊戲的玩家⋯⋯這樣的感覺,卻是怎麼都虛擬不來的。
Thumbnail
雖然今日透過各種平台與管道,可以輕易玩到過去的大型電玩遊戲,但是坐在電玩場,玩著實際的筐體,身後站著等待遊戲的玩家⋯⋯這樣的感覺,卻是怎麼都虛擬不來的。
Thumbnail
雖然,現在許多復古玩家都想著如何在高畫質電視上,使用各式影像解碼器,來取得遊戲的最佳品質,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這種方式。想要獲得這些老遊戲最佳的品質,有時候你得走回頭路:或許用老方法玩老遊戲,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Thumbnail
雖然,現在許多復古玩家都想著如何在高畫質電視上,使用各式影像解碼器,來取得遊戲的最佳品質,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這種方式。想要獲得這些老遊戲最佳的品質,有時候你得走回頭路:或許用老方法玩老遊戲,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