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常被責備的人。當然,這世上很多人被責備的頻率與次數或許都遠勝於我!也不是玻璃心禁不起罵,但鮮少人能不在責備中受一點點傷。日子久了,臉皮太薄的話,有時不免自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那麼糟,甚至覺得自己很失敗。 有些時候,我們面對的錯誤僅是A,但迎來的責備卻告訴我,我的ABCD全錯了!! 「你這個東西怎麼會放在這裡?動點腦筋嘛! 可不可以不要這麼懶! 就幾步路而已是不能放定位嗎?這樣以後怎麼管理的別人?習慣怎麼隨便,被別人看到了還以為我們都是這樣沒規沒矩,到時候人家還覺得我怎麼帶出這樣的人!」 乍看滿鄉土劇的,卻時常出現在我們許多人的生活裡。不論怎麼道歉,責備都不會停止,好像我東西沒放好,整個人就爛透了!既懶惰又沒用! 有時對方在責備的,只是自己的想像 雖說「從一個人的小細節,可以看出大格局」。但有時候,在面對責備前,我反而希望能先被傾聽:「你為什麼放錯位置」,而不是率先被貼上懶惰、隨便、沒規矩的標籤,甚至綜合以上各項,歸納出我是一個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以後還有什麼事情能做好的人…… 聽起來很像個孩子的願望,對吧!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在責備前,可以先聽聽對方的聲音。 或許,我們只是在跟自己幻想中的形象生氣。 或許,我們這真的太小題大作了! 「 對不起,我會放回去 」 (準備去放) 「 會放會放,你放了嗎?不用啦! 我自己弄,叫你們也叫不動 」 因為我沒有馬上迅雷不及掩耳的改正我的錯誤,於是我又成了不會修正錯誤的人。罪加一等,無力回天啦... 以前我總感到難過,對方是不是對我有成見啊?還是我真的怎麼糟嗎?為什麼總是要這樣看我?一件小事情沒做好就人生無用?為什麼不給我改正的時間?給我一點機會?如果不是太即時的事,難道讓我先完成手上的工作不行嗎? 直到後來,我才慢慢明白 我無法控制對方要說什麼,只能調整自己看待言語的方式。 有心理學家說: 已經發生的事(A)+ 看待事情的觀點(B)=心情(C)。 當我做不好已是事實,對方的觀點就影響著他的心情。 很多時候,我們是無法使對方不生氣的。因為我們無法改變他的觀點。除非找個時光機,讓剛剛的不完美不曾發生。有時「責備」,對當事人來說,前1/3是真的責備,後2/3的無限延伸,只是他個人的情緒抒發。 說穿了,就是衰!被抓到把柄了!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樣真的很不公平!對,是很不公平!但這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太多了!管也管不完!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無法要求別人不責備自己。 即便我們一生完美,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被誤會或責備。 回歸原點,你沒那麼糟 當別人從你的A瑕疵開始無限延伸責備到Z的時候。請記得,我剛剛錯的只是A。先把A改好就好!請記得告訴自己,後面那些都只是對方的情緒! 「可是這樣想很不求上進啊!」 「我明明在他口中有那麼多的不好」 喔?但所有延伸出來的不好,都只是因為A沒做好,不是嗎?所以當起點不見了,也就沒什麼好延伸的,不是嗎? 「我怎麼會沒規矩,我哪有懶惰,我沒有隨便,我不過就是一件小事沒有做好,為什麼覺得我這個人整組壞掉!!」 「我知道我錯了!我道歉了!我改進了!可以不要再責備我了嗎?可以放過我了嗎?」 有時在當下,我們似乎不論做什麼,都無法停止被責備的命運。即便立馬改正了,叨念不會停止。這樣的循環著實令人挫敗。 停下來,對自己說,「你內心的吶喊與不滿,我都聽見了」 別花時間執著別人的情緒。我們該面對的是事情,不是別人的心情! 在反省前,先原諒自己 依照上述的公式,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已經說出口的話,只能調整自己的觀點,進而調整心情。既然我們不希望對方因為單一事件而否定我們整個人。那,我們自己也要理性的就事論事。放下那些BCD的指控,把A做好。並且清楚的知道,我不是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我只是「這次」沒有把這件事做好。「這次」已經發生了,我們能做就是道歉與補救。 「補救」只能處理當下的事,無法證明我們「有能力做好」 我們不會因為補救了,把東西放好了,在別人眼裡就不懶惰、不隨便、有規矩。補救頂多是彰顯我們危機處理的能力罷了!既然人無法用行為100%掌握別人的觀點.感覺與情緒。那就不用太在意補救後還會不會責備了! 接受責備,並且告訴自己,他的情緒已不是我能處理的了! 誰不會犯錯,知錯能改就好。這次做不好,下次改進,下下次還做不好。記得回頭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用心想改變。事情並非不可挽回,別讓小事,罵成了大事。有時反而造成反效果!在責備中保持理性,以免久而久之,自己也成為同樣的人,在別人的小事中延伸出無止盡的責備與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