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種印記:適時放過自己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工作上失誤時,你腦海會浮現哪些聲音呢?是不斷的對自己說:「你怎麼會犯這種錯?」除感到自責外,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沒用,還是會拍拍肩膀說沒事,你已經盡力了,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週想與你分享一直以來我在面對工作、生活上出錯時所需練習的課題,出社會一年多了,老實說到現在我仍在面對這個課題的路上,不停追求著完美的我,總覺得事情就是要做到好,只要有些偏差,那就是瑕疵,而那瑕疵會烙印在他人對我的印象,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這週在工作上,我犯了平時不會犯的錯誤,對於我來說就是個低級錯誤。儘管認為事前已做足準備,但意外總是突如其來的從天降臨,面對出錯的自己,在週末絲毫沒有心情放鬆,腦中那犯錯的場景不自覺的冒出,甚至在睡覺前還在檢討自己,哪裡可以做的更好,內心「覺得自己無用」的聲音頻頻出現。

明明知道這錯誤並不會傷害到誰或世界因此毀滅,但事情發生時就是會感到措手不及,即便最終事情順利解決,我看見的卻不是自己解決事情的能力,而是反過來譴責自己為什麼沒有在事發前再三檢查、沒有更加細心。

過往的我也是如此,發生錯誤的第一時間就是先責怪自己「阿,怎麼那麼不小心。」、「你到底在幹嘛?」、「連這種事情都不會。」看到這些話,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覺得似曾相似呢?我的好朋友總跟我說:「拋下你的完美主義吧,偶爾放過自己,因為你無法控制意外發生,只能盡力做到最好。」

而我回答:「我知道啊,但我覺得很難放過自己,它就像是小時候為自己設定的標準。一定要做到某個程度才叫好,一定要抵達某個目標才叫優秀。」

但事實上,我只是不斷的在抗拒「放過自己」這件事,把自己深鎖在牢籠裡罷了。

把自己鎖在籠內,把自由之心禁錮在深處Majkl Velner on Unsplash

把自己鎖在籠內,把自由之心禁錮在深處Majkl Velner on Unsplash

前幾天有位朋友跟我說,要學習立定自己的標準,在工作上,我觀察自己其實是很需要一個模範來讓我知道我的目標在哪,相信著只要依循著這條路就可以成為像他那樣的人,但現在的我在工作裡缺少了這個榜樣,需要靠自己摸索、建立,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

小時候的教育讓我覺得事情一定會有一個標準答案在,即便內心能容許一些灰色地帶,但百分之八十,還是會認定事情的結果非 A 即 B。然而在新創或小組織裡,那個答案可能是透過不斷實驗、優化而產生的,甚至到最後會因時空背景而有所不同,過程會有許多變動、起伏,若自己無法保持彈性,便會因為突發狀況而招架不住。

目前的我還在適應著這樣的文化,這需要勇氣,這需要把自己推出去,更需要肯定自己其實能做到,一個小錯誤並不會毀了我先前的努力,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別讓自己譴責的聲音吞噬了整個人

這把量尺是屬於自己的,由我們去定義,由我們去衡量Ashkan Forouzani on Unsplash

這把量尺是屬於自己的,由我們去定義,由我們去衡量Ashkan Forouzani on Unsplash

回到這週日上午,我參加了 Date myslef 的抱抱貳壹_謝謝每一刻的自己年度書寫工作坊,到場時看見每個位子都放了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上頭綁著明年 Pantone 色的紫色、一本筆記本以及一張小信封。我們依循著主理人 君芃的指示一一拆開禮物,卡片背後寫著一句祝福的話以及一位參與者的名字,君芃讓我們默念這句話感受它後,起身把這封信送給信封上的參與者,代表他今天得到的禮物。

爾後,我們打開筆記本的封面,寫下自己的名字,並將收到的禮物與送出的禮物,組合成以下這段話:

我今天收到的禮物是:「敢於站穩扎根的肯定。」
我竟然也是一份禮物,
我將「實踐心中所想。」送給你。

當收到「敢於站穩扎根的肯定。」的瞬間,我內心起了雞皮疙瘩,因為這正是我近期很需要的力量,我想不光是近期而已,直到我能將自信注入到身體裡前,我都很需要吧。

君芃說:「當我們是一份禮物時,那就代表著我們有著禮物上那句話的力量。」我將「實踐心之所想。」送給對方,這句話事實上並非出自於我本人,而是君芃,她憑著自己的感受寫下 10 個句子,並搭配生命靈數,把參與者的名字配對起來,是一個很微妙的組合,且讓這句話在對的時機出現。

我一直是朝著實踐內心所秉持的信念前進的人,既然現在我是這份禮物的主人,那我更該肯定自己是一個有力量的人,因為相信所以付諸行動,並將溫暖傳遞給他人。

我不是不好,而是在犯錯時,沒回頭看見自己的努力;我不是不好,而是在前進時,忘了把復原的力量給帶上。


本篇首發於 Medium

生活是一種印記|第七篇:適時放過自己吧,你也是一味追求完美的人嗎?當犯錯時,你內心會出現什麼聲音呢?是否也會忽略過去的努力,而讓負面的聲音湧現?想跟你說,不只有你會這樣我也會,但唯有不斷刻意讓自己去看見努力的過程,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歡迎寫信或留言告訴我,信箱:tsaibobo0503@gmail.com,那我們下週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剛好也寫放過自己呢
Bobo-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22
喔~想看,感覺切角會不同
avatar-img
Bobo的沙龍
3會員
8內容數
最近生活有了些轉變,告別了一段關係,告別了一份工作,接踵而來的是新的人、事、物與環境,總覺得在面對嶄新生活時的自己其實尚未準備好,便硬生生地要求自己小步快跑跟上。 我知道時間不會等人;我知道機會不會等人,所以總得要有股推力推自己一把,才不會一直滯留在原地徘徊。
Bob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08
2021 的最後一週你是怎麼度過的呢?那週我安排了一趟南部的無計劃旅行,過去的我在旅行前總會規劃好每天的行程,事前做好功課、路線,甚至連時間都安排進去。 然而,自從疫情爆發後,發現世上有許多事情其實是難以預料的,那些事情可能會帶來悲傷、憤怒、喜悅,但往往卻令人深刻且帶給我們比想像中的更多。
Thumbnail
2022/01/08
2021 的最後一週你是怎麼度過的呢?那週我安排了一趟南部的無計劃旅行,過去的我在旅行前總會規劃好每天的行程,事前做好功課、路線,甚至連時間都安排進去。 然而,自從疫情爆發後,發現世上有許多事情其實是難以預料的,那些事情可能會帶來悲傷、憤怒、喜悅,但往往卻令人深刻且帶給我們比想像中的更多。
Thumbnail
2021/12/12
在車水馬龍城市工作的我們,每天被灰暗的水泥建築物環繞著,然而當我們有機會進入山林、潛入海水,或是仰望藍天白雲、夜晚星空時,你是否有過內心舒暢,意識到身而為人的自己是多麽渺小的時候呢?
Thumbnail
2021/12/12
在車水馬龍城市工作的我們,每天被灰暗的水泥建築物環繞著,然而當我們有機會進入山林、潛入海水,或是仰望藍天白雲、夜晚星空時,你是否有過內心舒暢,意識到身而為人的自己是多麽渺小的時候呢?
Thumbnail
2021/12/07
你曾在清晨時,享受著一個人靜謐的時光嗎?那段時間,沒有車水馬龍的轟轟聲;沒有人來人往的喧鬧聲;只有自己緩緩的呼吸聲。 這週開始,我與朋友約定好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挑戰 66 天早起的習慣,維持一週的我,觀察到自己大腦與精神的變化,也覺得好像比過往擁有更多的時間,因此今天想與你分享,我的冬日清晨:
Thumbnail
2021/12/07
你曾在清晨時,享受著一個人靜謐的時光嗎?那段時間,沒有車水馬龍的轟轟聲;沒有人來人往的喧鬧聲;只有自己緩緩的呼吸聲。 這週開始,我與朋友約定好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挑戰 66 天早起的習慣,維持一週的我,觀察到自己大腦與精神的變化,也覺得好像比過往擁有更多的時間,因此今天想與你分享,我的冬日清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執行一個工作的專案,執行的結果很不理想,跟預期的落差滿大,覺得很自責,感覺自己辜負了合作的案主的期待。 剛好最近在練習接納自己這個課題,我覺得什麼情況下最難接納自己呢? 我覺得就是像這樣的時刻。 當自己所做的事,跟自己期待的結果不符合,我往往會第一時間就責備自己。 「天啊!我怎麼這麼
Thumbnail
最近執行一個工作的專案,執行的結果很不理想,跟預期的落差滿大,覺得很自責,感覺自己辜負了合作的案主的期待。 剛好最近在練習接納自己這個課題,我覺得什麼情況下最難接納自己呢? 我覺得就是像這樣的時刻。 當自己所做的事,跟自己期待的結果不符合,我往往會第一時間就責備自己。 「天啊!我怎麼這麼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您是大小錯不斷已習以為常,還是將犯錯事件當成經驗,並能隨時警惕自己,不再重蹈覆轍。最重要是如何看待事件的本身,任由一錯再錯,還是修補中導正。職場犯錯跟生活中的錯誤不太一樣,因為有可能會牽扯到事務性本身或是人際關係,職場空間本就不大,侷限的空間可容許範圍就更小。如果真的錯了要從經驗中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您是大小錯不斷已習以為常,還是將犯錯事件當成經驗,並能隨時警惕自己,不再重蹈覆轍。最重要是如何看待事件的本身,任由一錯再錯,還是修補中導正。職場犯錯跟生活中的錯誤不太一樣,因為有可能會牽扯到事務性本身或是人際關係,職場空間本就不大,侷限的空間可容許範圍就更小。如果真的錯了要從經驗中
Thumbnail
很多事情就是發生了,悲劇和災難就是在你未知風險的情況下發生了,而我們只能接受,然後想想怎麼辦? 有時候這不是誰的錯,或是說「誰不會犯錯呢」,我想更重要的思考是犯錯後怎麼解決問題,而犯錯本身也不代表真的是人的問題,然後值不值得罵?罵了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很多事情就是發生了,悲劇和災難就是在你未知風險的情況下發生了,而我們只能接受,然後想想怎麼辦? 有時候這不是誰的錯,或是說「誰不會犯錯呢」,我想更重要的思考是犯錯後怎麼解決問題,而犯錯本身也不代表真的是人的問題,然後值不值得罵?罵了真的有意義嗎?
Thumbnail
  人字兩撇,簡單卻難做,不論怎麼做、如何做,都有不喜歡你的人給你批評指教。小時候的我總被教育要替別人著想,以至於著想到都忘了自己是如何的精疲力盡,對別人有愛是好事,但我卻忘了先照顧我自己。 也許我做的不夠好,但又有誰能完美? 一切都是選擇。  
Thumbnail
  人字兩撇,簡單卻難做,不論怎麼做、如何做,都有不喜歡你的人給你批評指教。小時候的我總被教育要替別人著想,以至於著想到都忘了自己是如何的精疲力盡,對別人有愛是好事,但我卻忘了先照顧我自己。 也許我做的不夠好,但又有誰能完美? 一切都是選擇。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生活總會出現各種課題來考驗我們,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慣性與做事方法,但有時可能在當下環境背景或是身心狀態的影響,造成不符預期令人後悔的後果。 每次錯誤都是一種禮物。但,假使不斷犯太多錯誤,或是犯了錯卻不願承認,人家會覺得是個廢物。
Thumbnail
生活總會出現各種課題來考驗我們,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慣性與做事方法,但有時可能在當下環境背景或是身心狀態的影響,造成不符預期令人後悔的後果。 每次錯誤都是一種禮物。但,假使不斷犯太多錯誤,或是犯了錯卻不願承認,人家會覺得是個廢物。
Thumbnail
在工作上失誤時,你腦海會浮現哪些聲音呢?是不斷的對自己說:「你怎麼會犯這種錯?」除感到自責外,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沒用,還是會拍拍肩膀說沒事,你已經盡力了,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Thumbnail
在工作上失誤時,你腦海會浮現哪些聲音呢?是不斷的對自己說:「你怎麼會犯這種錯?」除感到自責外,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沒用,還是會拍拍肩膀說沒事,你已經盡力了,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Thumbnail
如何不那麼自責?除了不斷練習之外,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允許自己還是自責,但留一點點力氣告訴自己「ok,不要糾結」。如何不要糾結?我想就是...
Thumbnail
如何不那麼自責?除了不斷練習之外,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允許自己還是自責,但留一點點力氣告訴自己「ok,不要糾結」。如何不要糾結?我想就是...
Thumbnail
你是一個很容易自責的人嗎? 你是一個很容易害怕犯錯的人嗎? 我:「我曾經是。」
Thumbnail
你是一個很容易自責的人嗎? 你是一個很容易害怕犯錯的人嗎? 我:「我曾經是。」
Thumbnail
畢業後3年,滑過大學同學臉書-- 在上海與各國同事的合照、在澳洲與袋鼠面面相覷,笑靨燦爛無限;那我呢?到26歲為止的人生我是否都在原地踏步? 「妳怎麼做得這麼差勁?」 「妳的設計好醜喔!」 這些在工作上吐出的窒息字句,總在我腦海揮之不去,噩夢好幾天...覺得自己一蹋糊塗之餘,我找到了這本書。
Thumbnail
畢業後3年,滑過大學同學臉書-- 在上海與各國同事的合照、在澳洲與袋鼠面面相覷,笑靨燦爛無限;那我呢?到26歲為止的人生我是否都在原地踏步? 「妳怎麼做得這麼差勁?」 「妳的設計好醜喔!」 這些在工作上吐出的窒息字句,總在我腦海揮之不去,噩夢好幾天...覺得自己一蹋糊塗之餘,我找到了這本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