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剝削的童年】學著承認內心的傷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從小到大,我一直很努力爭取我爸、我媽的讚美。我爸媽對我的要求很高,但從來不稱讚我。外人看來,他們學經歷高、薪水高,而且待人和善,都覺得我有這樣的爸媽,實在是太幸福了。但實際上,當我做不到他們的要求時,他們會對我說很難聽的話、罵我很蠢;然後,帶我出門時,又好像我們的感情很好,父慈子孝,讓我覺得非常困惑。
「爸媽他們時常會說:『我花這麼多錢供你念書,念出一個好成績、有一個好成就,就是你報答我們的方式。』所以我一直很努力,也很希望能夠獲得他們的肯定或讚美。只是,不管我多努力,對他們好像『都永遠不夠』。在家裡,他們總是可以找到新的方式來挑剔我、嫌棄我;在外面,他們把我的成就、表現掛在嘴邊,讓他們可以跟親朋好友炫耀、比較,讓他們可以抬得起頭來。很多時候,我常常覺得,我就像是他們的名牌包,如果我表現得不好,他們就會頭也不回地把我丟掉。
「我常常感覺到他們不愛我,不關心我的感受與想法。是啊!你怎麼可能會去『愛』一個名牌包,在乎名牌包的感覺、在想什麼呢?可是我以為,以為是我表現得不夠好,所以他們才沒那麼愛我。或是,他們可能是愛我的,只是沒有表現出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他們與大家都是這樣說的,而我也想相信:他們做的一切,不管再怎麼讓我不舒服,或許只是方法錯了,或是過於極端,但都是為我好而已。
「只是,當最近我決定放棄我的高薪工作,轉去非營利組織工作時,他們的反應非常的大。大到我爸打了我一巴掌,我媽哭著說:『我是個失敗的媽媽!』然後,當他們把我趕出家門,說:『我們就當作沒有這個小孩』時,我才真正了解到:『一旦我失去了名牌包的價值,沒有辦法讓他們炫耀時,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放棄我,毫不猶豫。』
「看清這件事,對我是很痛苦的,那代表的不只是『原來我讓父母失望了』那麼簡單而已,還包含了一個讓我最心痛的部分:
「原來,我前半生中,努力追求的一切:『希望他們能夠認同我、肯定我,希望他們真的愛我……如果我表現夠好,他們就會愛我了……』這個目標,是假的,是不可能發生的。
「他們愛的,永遠是那個可以讓他們『生活加分』的我,就像愛一個名牌包一樣;但是,他們不愛我這個人,不在乎我這個人的想法與感受。
「我只是他們的延伸、他們的附屬品、他們財產的一部分而已。
「我永遠得不到他們的愛,如我想像的那般無私的愛。
「看清這件事,讓我極為心痛。」
在我的實務工作中,類似這樣的故事,一再地上演著。
在台灣傳統的文化觀念裡,總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的愛總是無私,父母的舉動總是為你好;如果有不是,那只是他們不懂表達,並非他們真的不愛。不會有自私的父母。
但實際上,不論受教育多寡、社會階層高低,有些父母,他們從來沒有感覺到愛,也沒有好好被愛過;如此,他們很難如這社會期待地「無私地愛這個孩子」,反而是充滿了要求、有條件式地,甚至是把小孩當成一項「物品」般地經營,只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與期待。
有些時候,這些父母提供豐裕的物質生活,對外看起來慈眉善目,因此,當孩子覺得痛苦而向外求救或釋放出訊息時,因為社會上「父母總是無私的」與「有足夠物質就是好父母」的刻板印象,就會讓外界對這些小孩說:「你要知足,你已經非常幸福了,要懂得感恩。」「你怎麼會這樣就覺得痛苦,真的是過太爽,抗壓性太低,不知足、不孝。」……
於是,這些孩子被迫吞回自己的痛苦,懷疑自己的感覺,繼續允許父母把自己當成財產,不停地被要求、被期待、努力滿足父母,然後,不能有自己的感覺與想法。
不能相信、不能承認自己的感覺;在非常痛苦時,還要責備自己,是自己抗壓性太低,是自己不知感恩……
這種無法言喻的痛苦處境,卻令人心痛地常見。
面對這些總希望孩子滿足自己需求的父母,孩子所受的傷,如何能夠療癒?該怎麼找回真正的自我?
而長大成人的孩子,又能怎麼重新面對自己與父母,保護自己不再受傷,學會與這樣的父母互動?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書中有提出一些現象說明、分析與評分量表,讓我們了解與分辨:自己是否的確在親子關係中受了傷,且影響了我們日後的生活與其他關係;但更多的是,書中提出許多自我了解、自我修復與自我療癒的方法,讓我們能夠更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創傷與情感,還有重新修復受創的自己。
畢竟,對於很多在親子關係中受創的孩子,要去承認那些傷痛,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為那代表的不只是「自己的父母會讓自己受傷」,還可能代表著:「原來我一直期待著、努力想得到父母真正的關愛,但這個愛,可能從來不存在。」這是一件很悲傷的事。
但是或許,只有我們承認自己的傷痛,了解「父母並非都有辦法提供無私的愛」時,我們才有機會當回自己的父母,用我們想要的方式,好好對待自己。
如果你曾在、或是正在與父母的關係中,覺得受傷、被壓迫或「沒有自己」的人,誠摯邀請你翻開這本書,跟著書上一步步地,找回屬於你自己的力量與人生。
(本文案例皆經大幅改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15內容數
一些人物,一些視野,一些觀點,與一個全新的遠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寶瓶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妳的愛人說謊時,妳也常犯同樣的毛病:對自己說謊。 親密關係出現裂縫、失去互信和忠誠,女人會用謊話來安慰自己,因為我們誰也不願正視「愛人說謊」的事實;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我們往往和自己的愛人一樣,採取相同的防衛措施。他拒絕告訴妳實話,妳也拒絕告訴自己真相;當謊言被拆穿時,他拚命圓謊,妳也不例外。
持續不斷、毫無悔意地說謊就是他們的本性。他們對身旁的女伴說謊,對周遭所有的人說謊。他們覺得最快樂、最刺激的,就是矇騙那些對他們付出真愛與信任的女人,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內心沒有一絲的顧忌與不安。
當妳的愛人說謊時,妳也常犯同樣的毛病:對自己說謊。 親密關係出現裂縫、失去互信和忠誠,女人會用謊話來安慰自己,因為我們誰也不願正視「愛人說謊」的事實;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我們往往和自己的愛人一樣,採取相同的防衛措施。他拒絕告訴妳實話,妳也拒絕告訴自己真相;當謊言被拆穿時,他拚命圓謊,妳也不例外。
持續不斷、毫無悔意地說謊就是他們的本性。他們對身旁的女伴說謊,對周遭所有的人說謊。他們覺得最快樂、最刺激的,就是矇騙那些對他們付出真愛與信任的女人,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內心沒有一絲的顧忌與不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