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時間有空|大人很會1:以藝術創作衝刺終點的畫家吳怡蒨</p>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藥。菓 II》)(攝影:Hope Farm Soho / AMY WANG)

《藥。菓 II》 結合日常生活處境與藝術意象的行動藝術展

「藥丸對大人而言,就像糖果之於小朋友,都是一種安慰劑,吃在嘴裡,抱在懷裡,好安心。」
因為去京都居遊一個月,回到台灣已是《藥。菓 II》的尾聲,趕在撤展前採訪吳怡蒨,連聲抱歉。
她笑說,沒關係啦,她樂於接受這個畫展即將落幕前的採訪,因為後續報導能讓更多人,不因展覽結束而持續關注這個議題,她以藥丸藥盒製成的裝置藝術,回應與大家習習相關的台灣健保問題。或許,未來還會因此次的反饋及美學場域,而作出另一種革命型式的《藥。菓 III》,結合日常生活處境與藝術意象,是她創作不懈的主因。
《藥。菓》兩年前在台大公衛中心第一次亮相,大家低廉使用健保資源,「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囤積藥品,過期而丟棄的藥物一九三公噸,至少超過五億顆,以膠囊排列都可環島八圈了。藥物始終不是大家的健康保姆,卻是拖垮健保的另類殺手。
她從藥局與大賣場得到靈感,以藥盒、藥丸及仿單(藥品說明書)等材料,使用糖果及餅乾等外包裝對應,多媒材拼貼創作表現「民眾愛藥就如同小朋友嗜食糖果的安心滿足感」。
那次的展覽的對象是醫生、公衛學者、經常進出醫院的人,比較小眾。而這次《藥。菓II》在Nunu Fine Art 路由藝廊的展出,加上藝術的思考,呈現的深度是面對大眾的藝術作品,而非類公衛科普的文件展,讓她更深入議題核心,推出叫好又叫座的創作。
(作品:左圖:安眠曲 Lullaby,右圖:脈優之歌 Song of the Vein)
「為了準備這次展覽,我需要更多的藥丸、藥盒子,從大小醫院總共收集了半年。整理的結果,發現有三大類的藥,最多的是跟心血管循環有關的藥,第二多的是抗焦慮,第三則是過敏的藥。」
吳怡蒨凝重表示,這也反映了國人目前慢性病的面向,三高、心理問題、環境惡質導致了這三大類用藥高端,也是三大藥物浪費源。
〔安眠曲 Lullaby〕針對焦慮病患者,需要有一堆藥在身邊才會安心,作品以尖塔格式堆疊出「不安定」、「不平穩」概念的量體,製造出壓迫感並產生視覺的張力。
服用心血管藥物的患者,在大吃大喝之前,都要先吃一把降擔固醇的藥,再去享用美食,餐餐如此,日復一日,她以不規則水平線堆積而上的旋律感,表達了在歡樂之前累積用藥 的〔脈優之歌 Song of the Vein〕。
(作品:叮嚀!Warning)
雖然大家很愛吃藥,卻經常輕忽仿單(藥品說明書),把它任意丟棄。她閱讀了每一行文字,把仿單裁成一條一條,用縫紉機縫在布上面,縫製過程,就像用打字機逐字逐句打出綿密細瑣的wording。
〔叮嚀!Warning〕以此告訴大眾,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因為藥品命名多數使用「安」、「妥」、「適」等字,作為藥品的主訴求,綁架了大眾的心理撫慰,其實,仿單才是整個包裝中最重要的一環,才能看清藥物的副作用或危險性,發現藥物的真面目。
(〔藥海四象縱橫 Accrose the Sea of Medicine〕以四個象限呈現藥丸放在如同鋁箔紙反射亮光鋼板上的落英繽紛,X軸代表吃藥的人數,Y軸代表吃藥的種類數量,兩軸相乘的總和即是用藥的龐大量體,充滿浪漫的違和感。)
因為要收集巨量的藥丸藥盒,藥局、開藥的醫生、喜歡買藥領藥吃藥的病人,都是材料的提供者,每一件作品摻入了與他們互動的酵素。
這些藥盒子都變成了她的好朋友,立普妥、宜眠安......每種藥她都像呼喚伴侶叫它們的名,賦予了鮮活的生命;收集者也被開啟思維,以另類角度,來認識這些朝夕相處原本單調僵化有了生活趣味的的藥丸。作展的過程,取之群眾,觀之群眾,進而共同創作,是始料未及的收穫,也增加了作品的豐富性。
創作,實則是內心的抒發,完成了一個社會議題的探討,也做完一件重要的事。

對疾病的恐懼,太幸福了也會不安

這幾年,她陸續參與了幾本科普醫學繪本的出版創作,藝術家業餘偶而轉身變成醫學插畫家,配合忙碌的醫師,不眠不休趕圖。
問她,為何要如此使命必達?
「我的朋友們或多或少都有著不同的焦慮型式,甚至,有一個好朋友還是慮病者(hypochondriasis),常因身體稍有不適,就擔心自己生病,頻繁進出醫院。」她常陪著好友翻書找解答詢問醫師,她不能確定是否因此萌發了醫學興趣。
「躲在焦慮的淺意識裡,是不是害怕死亡?連帶著害怕生病?有個朋友家庭美滿,她還會跟我說,太幸福了,也會不安唷。」她笑著說,也問自己。
害怕失去,老是在擔心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恐懼像永不止息的烏雲籠罩上空,陽光雖會穿射透進,依舊如影行隨。
後來,醫師發現她的插畫功力高強,順而邀請她共同創作,讓讀者能淺顯易懂稍有難度的醫學常識書,因此逐漸多方涉獵醫學領域。這也是她創作《藥。菓》的遠因,想深入探究,擁有藥物的充實安定感,為何會對自身過於悲觀的詮釋。創作是她的解密活動,無邊無際的心靈地圖。

穩定的節奏與紀律,用功的必須

藝術工作者的生活日常,與普羅大眾的生活樣態究竟有什麼不同?
「我是一個規律的藝術家,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六點跑步運動一個小時。專心的跑步與放空,放空後非常清醒。」
「跑步有一個很固定的Tempo(節奏),是調整心肺功能最好的方法。規律,對於長期創作者而言,非常重要;心情要穩定,要有體力,才能做長久的工作。」
跑步舒服了她的心情,也讓她工作更有效率。跑步後,接著到畫室工作到五點,午餐就在畫室簡單輕食。五點後回家當媽媽當太太,過一般家庭生活。
「我不喜歡應酬,需要保持孤獨的狀態,才能好好創作。每天都要用功,持續而有紀律做該做的事,靈感並非憑空而至,是在每天努力不懈的嘗試中產生。」
就像她的偶像畫家畢卡索,立體主義的先驅,從20歲到80歲,一天至少畫兩張,創作量驚人。
禮拜六是她的看展日,挑一個展覽盡興欣賞做功課;星期天則是家庭日。
領受晨陽新鮮空氣洗禮,跑步開啟她一天日常,大操場跑道週而復始的循環,每位跑者依循自己的步伐,朝著自己的賽事前進,往生命終點衝刺。單調而有紀律的生活,生命長河悠悠開展。
(作品:博覽會 Exposition)

人生永遠不退休的兩個角色:媽媽和藝術家

「妳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呢?退休生活如何計畫與安排?」我好奇問她。
「什麼是退休的定義?」她反問我。
「對我來說,人生中永遠不會退休的兩個角色,就是媽媽和藝術家。不論多老,我都是孩子的媽(大笑),不可能退休。」
「第二,就是藝術家的身份,絕大部分的藝術家並非以賺錢為目的來當藝術家,本來就賺不到什麼錢啊,哈哈,是為了喜歡創作,為了想當藝術家而來當藝術家,這是快樂的事,所以,沒有退休這回事。」
持續的創作,持續地挖掘內心。作品就像她的小孩,感情的投射,是內心世界的一部分,連結深刻。作品被賣掉會很捨不得,她很在意作品賣給誰?放在哪裡被掛置處理?藝術品本身是有生命的,是身體的一部分,是藝術家的生命延續。她同時也是作品的母親,常去巡視寄放作品展示的場域,看看她的孩子。
吳怡蒨今年剛滿50歲,這是一個飽滿揚帆的里程碑,她的同輩友朋大多在等退休,盤算著退休後逍遙自在的生活。
她說,工作若為了養家活口,才有退休的議題與時間參數設定,藝術創作是人生的志業,生命的的目標,不是一個 Job,當你完成之際,也就是離開這世間的同時,因此沒有退休時間點。
藝術家的職人精神,永遠沒有「退休」這兩個字,唯有生命盡頭才會浮現。
■ 吳怡蒨 Wu I-Chien
出生於台灣省彰化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電腦繪圖系碩士。
曾任教於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
專業於藝術創作,長期關注公衛議題的社會意涵,曾在台北及韓國多次開展。


〔時間有空 / Along Day 〕
癌症緩慢了我,時間刻度寬鬆,降速享受生活,時間有空了,生命怡然從容。
〔大人很會〕將要採訪報導正在退休前後的大人,他們富有行動力的多元角色,在時間的皺摺中,多活了一個人生。
〔AMY WANG 艾咪〕
種字耕田,旅行閱讀。讀最喜歡的法律系,沒做過法律的事。待過外商做廣告,當過書店經理人,念念不忘上班最久的滾石唱片。
為紀念住過紐西蘭的一條小街,工作室取名 Hope Farm。協助客戶品牌經營、數位行銷、社群企劃、電子商務、網站編輯、文案寫作、策展規劃。
喜歡不停行走,這是和風景相遇的唯一方式;山林健行拍攝花草,則是把宇宙般的空間收納入懷的恩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59內容數
《Covid19 Life》未來的某一天,你會如何想起這段封閉的日子?你用什麼樣子接住疫活無邊際的斷簡殘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是聽完理想混蛋的歌《行星》後,潦草記下的碎語,和一個想分享的故事。你的生命裡也有一顆守護著你的行星嗎?抑或、你正是那默默守護著一顆恆星的行星呢?
Thumbnail
<p>情感是真的,記憶卻恐怕是假的,前一集的《銀翼殺手》就讓 Rachel 與 Deckard 不斷爭辯記憶的重要性,當你賴以為生的記憶,讓你活得如此燦爛,但如果只是複製於其他人的過往,那麼記憶還是真摯的嗎?</p>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是聽完理想混蛋的歌《行星》後,潦草記下的碎語,和一個想分享的故事。你的生命裡也有一顆守護著你的行星嗎?抑或、你正是那默默守護著一顆恆星的行星呢?
Thumbnail
<p>情感是真的,記憶卻恐怕是假的,前一集的《銀翼殺手》就讓 Rachel 與 Deckard 不斷爭辯記憶的重要性,當你賴以為生的記憶,讓你活得如此燦爛,但如果只是複製於其他人的過往,那麼記憶還是真摯的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