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首先



先說,我會將這系列的主題做完



有時候,傳道授業,是最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效果往往不高,因為多數時候,在今天的資訊環境中,基於平台的運營效益,亦或是人性,真正有質量的內容,往往會被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內容所淹沒


也因此,我並不打算,再透過以往的方式,單純以理念,文字去傳播信念與知識,就算我回去經營油管頻道,也或許不會再一直講大道理,並非我放棄改變世界,只是需要調整作法




raw-image




我打算將這系列,關於身心健康議題的專題做完,之後再開始新的目標與旅程,首先,一樣先聲明,我不是什麼專業證照人士,僅僅是分享我個人經驗與所學(免責聲明),當參考就行,只是想留下一點路標,供來日有需求之人斟酌




raw-image



藥物





這集,我想來探討一個比較硬核的話題,就是關於精神科藥物,以及擁有身心症的人,是否要服用,圍繞在「藥」這方面的問題


我的見解,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關於這方面,最後當然,還是必須依個人狀況斟酌,相信專業醫生,但我自己的經驗是,「能不碰精神藥物」,就盡可能不要接觸,就算有吃,也盡量早些停止




raw-image



的確,關於藥物議題,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看了這些,也千萬不是叫原本有在長時間服藥的人忽然停止,而是單就“藥物”本身去探討


我曾經有短暫服用過大醫院精神科開的粉紅色鎮定藥丸,那大概是五六年前的事了,那陣子我的失眠與腸胃不適等症狀還非常嚴重,因此,嘗試去看了醫生,也吃了藥


首先,那藥「剛開始」“非常有效”,吃了大概五分鐘內,就瞬間感到一股平靜湧上心頭,同時腸胃問題也奇蹟似的消失了,除了喉嚨仍有些卡卡的外,其餘的不適,幾乎都不見了



raw-image



看到這邊,先別急著下結論,但是,在我服用那藥一陣子,大約才一星期後,“奇怪的事情” 接連發生,除了藥效漸漸降低,需求量從一天一顆,增至一天兩到三顆外,我的大腦與內心開始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空虛,悲傷感


先聲明,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如此多愁善感的人,或許我情緒化,但大多情感都是激動且「明確」的,當然,青少年時,也有不少鬱悶,挫折,壓抑的情緒,但「總之」,就不是那種類似空洞,憂鬱的感覺,就真的沒有過


一次去家附近的麵店吃麵,明明當天也沒發生任何事一切照常運作,但我卻僅是因為聞到麵店中的氣味,想起童年時的回憶,而「忽然」,”無法停止“ 的「爆哭」,哭到我無法控制的只能先離開那間店




raw-image




第三者視角看,或許感到極度荒謬,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從未有過這樣的情緒反應與行為,就只有吃藥的那陣子,除了伴隨大腦常態性有的一種呆滯感外,”憂鬱“ 第一次進入到我的生命中


為什麼我敢那麼賭定這和藥物服用有關,很簡單,自從有次我的粉紅色藥丸不小心被家人弄丟後,我「此生」至今,就再也沒發生那樣的情況,也沒有在擁有過那樣的情緒,雖然,後來的時光,我依舊會有情緒高漲的時候,但真的沒有再「不受控」的爆哭過




raw-image



那陣子籠罩我的憂鬱感,也沒再出現,後來的人生,最多是感到無聊,不至於到悲傷憂鬱,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雖然時好時壞,但卻一直有再往好的方向走,如今,靠自然的方法走到今天,不特別提醒我,我甚至都忘了那段很嚴重的時光


現在的我,大多時候談論,在意的都是這個世界,職涯規劃,夢想,價值觀,社會議題,信念等,已經很少在為維持健康思考,從這點就能看出,和藥物分道揚鑣後,我並沒有更糟,反而更好


之所以先談論我的個人經驗,是因為,實際的故事往往比理論,更能驚醒一個人,我在這邊,並沒有說,我們就都不要吃藥,不要去精神科,西醫體系也並非故意放著這個問題不管,他們已經盡全力在思考,解決,降低精神藥物的副作用,只是,重點根本不在於 ”副作用“ 這三個字




raw-image




這其實是很單純的「命題錯誤」,或許,你聽過一些說法,告訴你,憂鬱,焦慮,恐慌症的引起,是由於缺乏血清素,多巴安,甚至牽拖到腸道菌叢,同時,各種因應療法也隨之誕生


從最基本的血清素提升藥物,聰明藥,到有些奇特的糞便療法,將健康的腸道箘,培植到你的腸道中,這些方式本質上都是「治標不治本」,我絕對敢這麼說原理很簡單,如果,你能透過化學激素影響大腦,那我想問問,大腦,是否也會影響身體激素分泌,與腸道菌叢


很直白的,大腦與腸道,神經系統之間,應該,不,絕對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關係,不可能只有誰能單方面影響誰,好,那我再問你,您覺得,導致病因的,究竟是從哪邊先開始?




raw-image



如果假設是腸道菌叢忽然「變異」了,或最常聽見的說法,因為遺傳,導致血清素先天不足,或什麼一大堆等等的,如果是「身體」因素,那它應該有個「盡頭」,也就是答案


「答案」就是,那你是為何有這種體質?如何根治?多久根治?有無必然?還是無法根治?等等問題,應該都有確切必定的解答(基於它是生理性質單方面造成的這個基礎),但實際上,我們看見的情況不是這樣


關於這種身心症,出現的個案情況百百種多數人隨著外界環境影響而變化,少數人能透過自身意志或自然調養康復,從這些能看出,它的起因,「不單」是來自身體,或大腦想法任何一方,甚至有沒有可能,這一切是在「同步」發生




raw-image



人們犯過最嚴重的錯誤,就是一開始「切入」問題的角度就出錯,如果每件事,都要等通識科學教育普及,人類才開始大規模接受的話,那改變世界永遠就只會是一種商業口號,或政治騙局


事實是,從最尖端的量子,意識科學中,我們看見了,古老的經典,與宇宙核心的奧義不謀而合,多數人將這些當笑話看,誤以為靈性只是耍廢,將易經,生命書籍當做白癡八股,並且,寧可去信那些,已經被人類玩壞的宗教,卻不願意自己拿起宗教古籍來看,去思考裡面到底想表達什麼


這一切,其實都是一連貫的,你要先相信,體會到,「你的念頭有生命」,想法本身具有其意志,身心每一寸肉體細胞都是活的,你才能進入了解「身心症」的基礎,我話放在這,沒有一件事,一種病,能夠在你深層內心不允許的情況下發生,實際的疾病,外傷,或許還難講,但身心症,跟「念頭」絕對有關,並且其影響佔比高達八至九成




raw-image



所以,在我們去搞那些有的沒的,血清,糞便之前,應該先「治本」,去觀察自己當下的念頭,情緒,「此刻我在做什麼」,你要能與你的生命,肉體,思想,情感去對話,這不是講笑話,因為我有遇過,我的同學將這些認為是唬爛,你們看看我過去到底有多爛,到了什麼樣的智障環境


相信大家都看過駭客任務,你怎麼想,專注與否,真的會影響身心運作,像金凱瑞,演過楚門的世界那個,他後來也得憂鬱症,為何在他生病後,選擇長期投入繪畫,因為,他在繪畫中進入心流,獲得平靜,他的狀態比起許多選擇與「百憂 千憂解」作伴的人,來得好上太多


台灣曾經也有位名嘴,一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後來透過鍛鍊氣功,得到大幅的改善,其實,身心症從來不會真正康復,因為,你也不曾真正患上過疾病,這方面,能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raw-image



它本身,就只是一個狀態而已,至於焦慮,憂鬱症,本質是一種「精神上的抽筋」,就像打球打到一半,小腿忽然抽筋,鼓起一大塊肌肉一樣,一但舒緩它,問題就瞬間消失,不過你很難真正 ”再也不抽筋“,只是,或許你下次抽筋,就能如同「正常人」一般,一下子就緩過來了


說到底,身心症的根本運作模式,就是一種精神狀態,腦狀態,思想上的強迫症慣性,它不停的有些狀況,它使你無法控制自己,但說實話,哪個人能百分百控制自己,真的,差別只在”頻率“ 強度罷了,過度貼標籤,恐懼,都僅是強化症狀而已


我們該做,能做的,僅是專注在”感知“ 本身,調節力的來源,源頭是自控力,自控遠遠不是自控,而是「觀」,自我觀察,意識上的觀照,而這股類似手電筒般的聚焦能量,本質是注意力,所以,盡量投入能使自己百分百處於當下時空的活動,那會讓你真正活著



raw-image



差不多該收尾,太長也看不下去(現在人不少都有閱讀障礙),今天這個議題非常嚴肅,因此我也盡量沒有牽扯太多別的東西,沒特別選圖,也沒刻意去分段落,只想就我所記得的,不遺漏的去表達完整


說回藥物服用問題,其實國內外這些年來,一直都有些傳聞,那些長期服用藥物的人,從原先的安眠藥,吃到百憂解,然後再吃到千憂解,最後,選擇了自行登出人生,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本身並不打算在這邊去討論關於自殺,生死等議題,這樣會講不完,對於走上自我了結這條路的人,我也沒有任何貶抑,不尊重,我不可能去對他人的生命決定說三道四,但如果時間能倒退的話,是否有更適合他們的療法,能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活著不見得比較好,死亡更不是一種錯



只是,如果當事者有另一種選擇,就是說,他能夠真正自在快樂的活著,說不定他本人也不會太排斥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世紀糟糕戰士的沙龍
14會員
32內容數
我要幫助人,因為那些人需要正確的學習資源,我有些方法能終結人類身心方面的痛苦,雖不見得完整,但稱得上很有用
2023/05/20
你必須學著去適應它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學會去適應這個環境」,學著 “融入” 大家,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人,任何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而言,究竟,是讓他毫無保留的做自己比較好,還是要委曲求全,逼迫自己去迎合這個大環境 這篇一樣要延續「身心健康系列」這個主題,我大概再寫個一兩篇,就會暫時結束這
Thumbnail
2023/05/20
你必須學著去適應它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學會去適應這個環境」,學著 “融入” 大家,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人,任何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而言,究竟,是讓他毫無保留的做自己比較好,還是要委曲求全,逼迫自己去迎合這個大環境 這篇一樣要延續「身心健康系列」這個主題,我大概再寫個一兩篇,就會暫時結束這
Thumbnail
2023/05/16
看醫生 這其實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不得不說,生活中,大多數的疾病或症狀,我們還是必須求助專業醫生,也只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但是,關於身心症方面,應該如何去「看醫生」,其實,不少人都不是真的清楚 一樣先聲明,這一切都僅是我的個人經驗,無需負責,也只要參考就行,關於身心症,我曾經因緣際會去過三
Thumbnail
2023/05/16
看醫生 這其實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不得不說,生活中,大多數的疾病或症狀,我們還是必須求助專業醫生,也只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但是,關於身心症方面,應該如何去「看醫生」,其實,不少人都不是真的清楚 一樣先聲明,這一切都僅是我的個人經驗,無需負責,也只要參考就行,關於身心症,我曾經因緣際會去過三
Thumbnail
2023/05/15
張冠李戴 偷換概念不僅出現在政治上,飢餓行銷也不只在商業上被使用,PUA 也不是渣男女的專利,事實上,只要有「人」的存在,就少不了小人與傻瓜的戲碼 大麻 首先,我開頭就要來批評這個爭議話題,「大麻根本就是好東西」,才怪!我是說,大麻就是一搓垃圾,你是無尾熊嗎?不是嘛!那你幹嘛要吃尤加利葉? 這些年來
Thumbnail
2023/05/15
張冠李戴 偷換概念不僅出現在政治上,飢餓行銷也不只在商業上被使用,PUA 也不是渣男女的專利,事實上,只要有「人」的存在,就少不了小人與傻瓜的戲碼 大麻 首先,我開頭就要來批評這個爭議話題,「大麻根本就是好東西」,才怪!我是說,大麻就是一搓垃圾,你是無尾熊嗎?不是嘛!那你幹嘛要吃尤加利葉? 這些年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首先 先說,我會將這系列的主題做完 有時候,傳道授業,是最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效果往往不高,因為多數時候,在今天的資訊環境中,基於平台的運營效益,亦或是人性,真正有質量的內容,往往會被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內容所淹沒 也因此,我並不打算,再透過以往的方式,單純以理念,文字去傳播信念與知識,就
Thumbnail
首先 先說,我會將這系列的主題做完 有時候,傳道授業,是最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效果往往不高,因為多數時候,在今天的資訊環境中,基於平台的運營效益,亦或是人性,真正有質量的內容,往往會被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內容所淹沒 也因此,我並不打算,再透過以往的方式,單純以理念,文字去傳播信念與知識,就
Thumbnail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65 (本文標題與內文經媒體平台編輯,故全文以媒體平台上之版本為主,以及,於內文後附有後記) 人們或多或少曾在自己使用的社群網站上看到,現實生活中可能認識也可能不認識的「好友」上傳身心科
Thumbnail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65 (本文標題與內文經媒體平台編輯,故全文以媒體平台上之版本為主,以及,於內文後附有後記) 人們或多或少曾在自己使用的社群網站上看到,現實生活中可能認識也可能不認識的「好友」上傳身心科
Thumbnail
今天的領受是在上個禮拜每週五都會去上的照顧者關懷工作坊, 課中領受到的!! (哈哈只剩下禮拜最後一堂課了) 感謝主也可以給我些思考, 和這個領受❤️🤗 這週應該算是課堂裡 塞最多內容的一課了, 哈哈我後來都有點精神渙散想睡了🤣 辛苦老師了!!! 主要講到兩個主題: 步向正面思考、一些用藥知識 和
Thumbnail
今天的領受是在上個禮拜每週五都會去上的照顧者關懷工作坊, 課中領受到的!! (哈哈只剩下禮拜最後一堂課了) 感謝主也可以給我些思考, 和這個領受❤️🤗 這週應該算是課堂裡 塞最多內容的一課了, 哈哈我後來都有點精神渙散想睡了🤣 辛苦老師了!!! 主要講到兩個主題: 步向正面思考、一些用藥知識 和
Thumbnail
國民義務教育真的不太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再加上精神疾病常常被汙名化,更遑論學校會教我們在壓力大時,要怎麼樣去身心科求助,要如何跟精神科醫生溝通了! 這篇文章以「如果你要去身心科看診,你可以怎麼做」的角度出發,列出幾點看診前中後你可以做的事情,提供已有看診經驗或預計未來想要去看診的朋友們做參考。
Thumbnail
國民義務教育真的不太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再加上精神疾病常常被汙名化,更遑論學校會教我們在壓力大時,要怎麼樣去身心科求助,要如何跟精神科醫生溝通了! 這篇文章以「如果你要去身心科看診,你可以怎麼做」的角度出發,列出幾點看診前中後你可以做的事情,提供已有看診經驗或預計未來想要去看診的朋友們做參考。
Thumbnail
吃藥吃了十多年,最近跟醫師一起合作嘗試停藥,現在為了面對工作,又把藥吃回去了。關於吃藥,有許多感觸,有令人神傷的,也有為自己感到驕傲的:要吃什麼藥、吃多少和何時吃,都可以很熟悉地和醫師對等討論決定,管理自己的健康。
Thumbnail
吃藥吃了十多年,最近跟醫師一起合作嘗試停藥,現在為了面對工作,又把藥吃回去了。關於吃藥,有許多感觸,有令人神傷的,也有為自己感到驕傲的:要吃什麼藥、吃多少和何時吃,都可以很熟悉地和醫師對等討論決定,管理自己的健康。
Thumbnail
第一件事情是你必須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生病了,並且鼓起勇氣去看醫生,才會進階到是否有需要使用藥物的議題。別擔心,當你願意踏入診所/醫院的剎那,其實已經是跨出了一大步。 幸好醫生很溫柔,安撫我的情緒失控後,開始透過聊天的方式確認狀況,也很清楚說明有三種方式可以治療我的病況:
Thumbnail
第一件事情是你必須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生病了,並且鼓起勇氣去看醫生,才會進階到是否有需要使用藥物的議題。別擔心,當你願意踏入診所/醫院的剎那,其實已經是跨出了一大步。 幸好醫生很溫柔,安撫我的情緒失控後,開始透過聊天的方式確認狀況,也很清楚說明有三種方式可以治療我的病況:
Thumbnail
     第一次來做諮商/ 心理治療的來訪者,常常提出這個問題。他們跟你我都一樣,每天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沒錯,事情是會有一些不如意,但從來沒想到過,自己會失去控制,會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更多人,是等到壓力與情緒影響生活,直到 #失眠問題、#沒有食慾和 #失去工作動力 時,才會發覺自己好像快要撐
Thumbnail
     第一次來做諮商/ 心理治療的來訪者,常常提出這個問題。他們跟你我都一樣,每天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沒錯,事情是會有一些不如意,但從來沒想到過,自己會失去控制,會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更多人,是等到壓力與情緒影響生活,直到 #失眠問題、#沒有食慾和 #失去工作動力 時,才會發覺自己好像快要撐
Thumbnail
我很容易過敏,吃的穿的都會,別人都沒事只有我呼吸道緊縮或是全身發癢。 但很多藥物對我來說效果不大,所以也有點擔心癌症的藥物治療的藥效會不會打折。
Thumbnail
我很容易過敏,吃的穿的都會,別人都沒事只有我呼吸道緊縮或是全身發癢。 但很多藥物對我來說效果不大,所以也有點擔心癌症的藥物治療的藥效會不會打折。
Thumbnail
「這個病人等等交給我。」倒是直接衛教病人聽得進去嗎?病人說沒問題,真的是沒問題嗎?這可不行,畢竟我的人生夢想,是讓民眾願意問問題。至今,林先生都有持續回來拿藥,也會特別來我的班,問我問題。
Thumbnail
「這個病人等等交給我。」倒是直接衛教病人聽得進去嗎?病人說沒問題,真的是沒問題嗎?這可不行,畢竟我的人生夢想,是讓民眾願意問問題。至今,林先生都有持續回來拿藥,也會特別來我的班,問我問題。
Thumbnail
主要的精神用藥呢,有治療憂鬱症的抗憂鬱劑、治療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控制幻覺跟妄想的抗精神病藥、治療焦慮的抗焦慮劑、促進睡眠的安眠藥。 以上的藥經常在精神科開立。 藥效雖然每個都不同,但這些藥有個共通點就是,全都會作用於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主要的精神用藥呢,有治療憂鬱症的抗憂鬱劑、治療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控制幻覺跟妄想的抗精神病藥、治療焦慮的抗焦慮劑、促進睡眠的安眠藥。 以上的藥經常在精神科開立。 藥效雖然每個都不同,但這些藥有個共通點就是,全都會作用於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