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健保永續經營,大家一起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環境需要永續經營,你的身體也是,健保更是,讓我們一起好好運用健保資源守護你我現在和未來的健康。

一年浪費5億顆藥 食藥署未查驗學名藥也是隱憂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0996

沒有人喜歡吃藥看醫生,如果都不用來醫院一定最理想,但是若身體出了問題就需要吃藥看醫生讓自己身體恢復正常。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讓自己能夠用最少的藥就能維持身體正常運作應該才是大家最關心的,而最終一切都要回歸到自己身上,如果能在生病之前就能夠預防,就可以不用吃藥了,健康保險的意義在於當我們生病時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而不是把醫院當大賣場逛。

今天來探討三大用藥不甚恰當的族群:

raw-image

1.急病亂投醫(藥罐子):

大家都有繳健保費,因此有些人認為繳了錢就該好好運用醫療資源,這當然沒有問題,但你真的有需要吃這麼多藥物嗎?

常常看到病人拿了一拖拉庫的藥品回家,卻常常又在藥物回收桶看到這些藥品被拿回來丟掉,你可能覺得不拿白不拿,但累積下來可是虛耗很多醫療資源,臺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堪稱奇蹟,時至今日還沒被吃垮,但它可不是不會垮,只是還沒垮。

看看每年浪費如此多藥品,就可以發現不少人把吃藥當吃補,有著不吃白不吃的概念,但是如何正確使用藥物才是長久保持身體健康的良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透過多方評估整合用藥,並與當科主治醫師討論後評估藥物是否都需要使用,歡迎預約藥師門診諮詢:

預約連結:https://www.tmuh.org.tw/service/regist/ZG

2.恐懼(逃避)看醫生(鐵漢子):

有些人生病總愛逞強,硬要拖到病入膏肓才去看醫生,特別是今年又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畏懼踏進醫院,上次擔任病房藥師討論病例時,發現有個血氧掉到70%的病人竟然還能步行入急診(一般人血氧<90%就會很喘),最後只會傷人也傷己,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依靠外在(藥物)來幫助自己,拖得越久只是讓自己需要吃更多藥(住更多院)。

看醫生吃藥不可怕,最怕的是小小的病痛演變成無可挽回的疾病,到時候再多的藥品(處置)也無法讓你恢復健康。


不要害怕看醫生,早點診斷早點治療,不只車子也要定期檢查,你的身體也要定期進廠保養,歡迎至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學預防保健中心詢問相關事宜。

相關資訊:https://fvr.tmuh.org.tw/

3.不按醫囑服用藥品 (鍵盤醫生):

什麼時候該停藥不是靠感覺的,有時候你以為你痊癒了,病菌卻悄悄在身體裡亂竄,最常發生在未按時服用抗生素的病人之中,細菌無所不在,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恢復健康了,卻給了這些倖存的細菌反撲的機會,甚至篩選出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至於慢性病藥物調整劑量頻次請留給醫師做評估,抗生素也請服用完整療程,更不要亂吃來路不明的保健品,造成身體不必要負擔,若有任何用藥和保健食品問題,也歡迎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樓藥物諮詢櫃台詢問。

真正厲害的醫療介入,是讓你使用最少藥物(處置)達成最好的治療,對症下藥而不是用大砲去打蚊子。

如果你是以上這三種族群,歡迎您密切關注本專題!

透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跨領域團隊照護,讓您能夠快速精準找到身體哪裡出了問題,希望能透過一系列的分享與您一同守護自己的健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關心您~

我是良藥苦口(老陳老成),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請大力的按讚、留言、分享!

💊 關於良藥苦口(老陳老成)

1.Instagram: grootsaywhat

2.FACEBOOK: 解識:Groot say what 3.MATTERS:https://matters.news/@grootsaywhat

4.臺北醫學附設醫院正確用藥資源中心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muhpharmac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行動藥師-良藥苦口的沙龍
54會員
75內容數
想要財富自由,扣除金錢只需要這三大元素: 1.時間:定期定額,投資全世界/好公司,讓子彈(錢)慢慢飛(滾) 2.心智:心態很重要! 3.方法:分析總體經濟,配合最簡單的技術分析(支撐壓力),去設計資產配置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investdecisionmaker
2022/09/27
咳嗽原因百百種,最常見的止咳藥,多是治標,卻不一定能治本,一直咳嗽有可能是因為之前介紹過的胃食道逆流,或是慢性支氣管擴張症等病症...
2022/09/27
咳嗽原因百百種,最常見的止咳藥,多是治標,卻不一定能治本,一直咳嗽有可能是因為之前介紹過的胃食道逆流,或是慢性支氣管擴張症等病症...
2022/09/27
很多時候"實證醫學資料庫"都比不上"隔壁老王"的一席話,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都是"心理作用",我們其實不一定需要吃這些保健食品,但我們都想要求一個心安,這在臨床上叫做安慰劑效應...
2022/09/27
很多時候"實證醫學資料庫"都比不上"隔壁老王"的一席話,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都是"心理作用",我們其實不一定需要吃這些保健食品,但我們都想要求一個心安,這在臨床上叫做安慰劑效應...
2022/09/27
今天幫大家整理台灣心臟學會與高血壓學會共同出版的高血壓(非藥物)治療指引。 與高血壓好好相處的非藥物方法有下面六項,簡稱為:S-ABCDE 目前一般在使用的降血壓藥物,平均每一種都能夠降低收縮壓10mmHg,舒張壓5mmHg,那非藥物的這六種方法究竟能降低多少血壓呢?讓我們看下去
2022/09/27
今天幫大家整理台灣心臟學會與高血壓學會共同出版的高血壓(非藥物)治療指引。 與高血壓好好相處的非藥物方法有下面六項,簡稱為:S-ABCDE 目前一般在使用的降血壓藥物,平均每一種都能夠降低收縮壓10mmHg,舒張壓5mmHg,那非藥物的這六種方法究竟能降低多少血壓呢?讓我們看下去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加,真的只想要藥越少越好。如果你也像廷岳我一樣,不想看著自己和家人從健康變成臥床,希望減少藥物使用,並想做出一些改變,那麼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減藥四大絕招,一定非常適合你。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加,真的只想要藥越少越好。如果你也像廷岳我一樣,不想看著自己和家人從健康變成臥床,希望減少藥物使用,並想做出一些改變,那麼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減藥四大絕招,一定非常適合你。
Thumbnail
吃藥、吃保健食品之後,這些日子我們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健康嗎?還是我們人類只是半遮半掩地假裝健康。如果能好起來,說真的,那麼我們吃藥、吃保健食品幹嘛。
Thumbnail
吃藥、吃保健食品之後,這些日子我們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健康嗎?還是我們人類只是半遮半掩地假裝健康。如果能好起來,說真的,那麼我們吃藥、吃保健食品幹嘛。
Thumbnail
我覺得醫師與藥師的關係,就像是行政院與立法院。行政院想要處理事情,就必須編列預算──事先告知立法院他們想要花多少錢。為了要讓事情更全面、更快速的執行,行政院常常都會「超額編列」。原本1億就能解決的問題,都要開到2億3億。
Thumbnail
我覺得醫師與藥師的關係,就像是行政院與立法院。行政院想要處理事情,就必須編列預算──事先告知立法院他們想要花多少錢。為了要讓事情更全面、更快速的執行,行政院常常都會「超額編列」。原本1億就能解決的問題,都要開到2億3億。
Thumbnail
有件事情很妙,現實世界其實是:藥師也會吃泡麵喝可樂、營養師也會吃消夜吃零嘴的。但我們確實是那群「要求大家生活要健康一點」的人。
Thumbnail
有件事情很妙,現實世界其實是:藥師也會吃泡麵喝可樂、營養師也會吃消夜吃零嘴的。但我們確實是那群「要求大家生活要健康一點」的人。
Thumbnail
收據、藥盒你想怎麼丟我是沒意見。但「藥袋很重要,我建議你留著。」不然你會死。
Thumbnail
收據、藥盒你想怎麼丟我是沒意見。但「藥袋很重要,我建議你留著。」不然你會死。
Thumbnail
疾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纏上身,先前一篇探討了亞健康狀態以及忽視它對人們的生活品質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知到:預防總是勝過治療——改善體質、良好生活型態都是邁向真健康的首要條件。 參考閱讀:失眠、焦慮、過敏、三高…「亞健康」悄悄來敲門了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一直以來不停向大眾呼籲,健康是人生最重
Thumbnail
疾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纏上身,先前一篇探討了亞健康狀態以及忽視它對人們的生活品質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知到:預防總是勝過治療——改善體質、良好生活型態都是邁向真健康的首要條件。 參考閱讀:失眠、焦慮、過敏、三高…「亞健康」悄悄來敲門了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一直以來不停向大眾呼籲,健康是人生最重
Thumbnail
「還是有很多人不戴口罩」。這畫面讓我很有感覺,該是時候寫這篇文章了。「這世界上阿,有90%的病是無法治好的。不要太期待醫師能做到什麼,人類就是這麼渺小。」
Thumbnail
「還是有很多人不戴口罩」。這畫面讓我很有感覺,該是時候寫這篇文章了。「這世界上阿,有90%的病是無法治好的。不要太期待醫師能做到什麼,人類就是這麼渺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