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觀後感

更新於 2022/07/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繼「媽媽的遙控器」之後,再次地批判台灣的升學主義,帶給孩子極大的壓力。「貓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擺脫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已經從「控制」的主題,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在整齣劇的內容中,那種透過孩子的「滿級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及虛榮心的橋段不斷地出現。家族每個成員透過孩子們的考試成績、考取的成績以及所從事的職業,墊高自己在家族的地位。主角的父親在孩子無法得到「滿級分」,讓他覺得丟臉的情況下,選擇了毒打孩子、虐待太太,並且搞外遇,宣洩了自己無法透過孩子在家族中墊高自己地位的壓力。而母親呢?將自己所有的遭遇怪罪在孩子身上,並把所有的寄望與壓力放在孩子身上。
  透過「平行世界」表達了在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往往需要找一個方式來宣洩自己的壓力。不過,這樣的壓力宣洩往往只是暫時得到緩解。宣洩完沒多久,壓力必然會再次臨到,因此必須一再地宣洩。片中,女學中羅志葳(阿志)透過毆打班上最後一名來宣洩自己的壓力,更讓自己保持「滿級分」,得到全班第一名。而劉國衍再一次偶然的機會,知道這樣的「平行世界」可能會讓自己達到「滿級分」的要求,向阿志詢問進入「平行世界」的方式。最後,劉國衍透過將貓殺死來宣洩壓力,最後能讓他得著「滿級分」。
  劇情的結尾,透過了母親所養的貓生孩子,那樣溫馨有愛的畫面,母子倆才得到了「救贖」。在他們擁抱的時候,母親對國衍說了一句話「我們可不可以學會一件事,不要一直說對不起。」這句話若沒有繼續將劇情完整看完之前,總覺得這句話太過於突兀,似乎與劇情要述說的無關。不過,整齣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當母親拿充滿愛的便當給在工地跟隨師傅的國衍,國衍帶著便當去與阿志見面時,他躺在草地上在看「新約聖經」。而透過兩人的對話,將劇情聚焦在基督教的「救贖」觀點。
國衍說:「我想搞懂一件事。如果你是耶穌,我殺了你,你要怎樣才能 原諒我?」,阿志回答說「我是神?」,國衍說「不是,是神的兒子。」,最後阿志說「所以,我根本不會死,我只是死給你看,我要你打從心底承認自己的愚蠢,再來乞求我的原諒。
  人是多麽愚蠢與罪惡啊!總是將自己過去或現在的遭遇,轉向去壓迫任何自己可以控制的人啊!因此,台灣教育就陷入了上一代壓迫著下一代。就如同這齣劇的一開始,家族在聚餐時所呈現的家族性壓迫。原來,那是老父親沒有讀過什麼書,因此就壓迫自己的孩子把書讀好,而這樣的壓迫延續到第三代,更昇華至家族式的壓迫。「不要一直說對不起」,表達了在台灣這個升學主義的壓力之下,父母應該透過承認自己的愚蠢與罪惡,並從中得著救贖。讓父母不會在現在或將來,對自己的孩子說「對不起」。孩子也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成績,向「父母」說對不起。「分數」不再阻礙父母與孩子的愛,而父母的愛,更是從支持孩子做自己最喜歡以及最能勝任的事情或工作中展現出來。
  期待有一天,在台灣的教育上,不再有高壓式,扼殺孩子的青春與夢想的教育,也不再有父母與孩子一再地向彼此說「對不起」的情況發生,讓台灣的教育重新得著救贖。
    avatar-img
    9會員
    26內容數
    主日禮拜講章分享,請勿抄襲,可參考,吸收後再重寫擴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n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刊載於《基督教平安園通訊季刊第71期》 近來,資深主播傅達仁先生因為得到胰臟癌,自知日子不多,他期待自己是好好的死亡,而不是在疼痛中,在許多醫療器材陪伴中死亡,因此,他開始提倡「安樂死」。甚至,他兩
    近來,中華電信與其他家電信公司推出了所謂的「網路499吃到飽」,引起了台灣民眾申辦熱潮,特別是中華電信門市門庭若市,甚至有人早上天剛亮就開始在門口排隊。
    台灣去年有一部電影叫做「大佛普拉斯」,看到這個名字,我們會誤以為是一個談論佛教的宗教電影。其實不是,這部電影是刻畫了台灣底層人民生活的辛酸與無奈,特別在電影中,故意在描述底層人民為生存而打拼,與那些有錢、有權的人,他們糜爛又帶著混亂的生活,但他們卻能夠輕易活在這世上來做對比。
    這裡是日月潭,這是我人生重要的兩個起點,這兩個起點也開始了我SOSreader的寫作起點。
     刊載於《基督教平安園通訊季刊第71期》 近來,資深主播傅達仁先生因為得到胰臟癌,自知日子不多,他期待自己是好好的死亡,而不是在疼痛中,在許多醫療器材陪伴中死亡,因此,他開始提倡「安樂死」。甚至,他兩
    近來,中華電信與其他家電信公司推出了所謂的「網路499吃到飽」,引起了台灣民眾申辦熱潮,特別是中華電信門市門庭若市,甚至有人早上天剛亮就開始在門口排隊。
    台灣去年有一部電影叫做「大佛普拉斯」,看到這個名字,我們會誤以為是一個談論佛教的宗教電影。其實不是,這部電影是刻畫了台灣底層人民生活的辛酸與無奈,特別在電影中,故意在描述底層人民為生存而打拼,與那些有錢、有權的人,他們糜爛又帶著混亂的生活,但他們卻能夠輕易活在這世上來做對比。
    這裡是日月潭,這是我人生重要的兩個起點,這兩個起點也開始了我SOSreader的寫作起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家庭,是一個生命誕生最早接觸的環境。 家人,是一個孩童學習最先觸及的對象。 在很多時候,家人可以是背後最強大的依靠,有些往往成為了一個最傷人且痛苦的利器,對自身的期待、要求,觀念、想法,如果彼此沒有對等以及適當的交流與理解,常常在無形中把對方傷得體無完膚卻不自知。不論什麼朝代,父母都有對孩子的期盼,
    紀伯倫說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未來,而這未來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而這思想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欲望,而這欲望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而這人生不屬於你的。所以別把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欲望、未達到的未來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不但是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亦是一種親情綁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在美式賣場買的這本小說,是電視劇都播完的時候。單純抱著想要知道這書紅些什麼的心情,趁著年假,用很舒服的速度看完。雖然故事的內容不怎麼開心,也知道這些故事一天到晚在上演。 親屬作為情感羈絆的基礎,亞洲社會對於這樣的關係,在各種關係網路裡,更難梳理得清楚。從所謂的「西方」傳來的「獨立個體」這個概念,在「
    Thumbnail
    我最早聽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是從劉仁州老師口中聽到的,現在,我終於從原著中知道了:原來是出自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當然,第一次從劉仁州老師聽到這句話時,我第一個疑問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那是誰的」?劉老師也很快的就回答了:「孩子,是上天的,上天只是透過父母的結合,讓孩子得以誕生⋯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家庭,是一個生命誕生最早接觸的環境。 家人,是一個孩童學習最先觸及的對象。 在很多時候,家人可以是背後最強大的依靠,有些往往成為了一個最傷人且痛苦的利器,對自身的期待、要求,觀念、想法,如果彼此沒有對等以及適當的交流與理解,常常在無形中把對方傷得體無完膚卻不自知。不論什麼朝代,父母都有對孩子的期盼,
    紀伯倫說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未來,而這未來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而這思想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欲望,而這欲望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而這人生不屬於你的。所以別把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欲望、未達到的未來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不但是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亦是一種親情綁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在美式賣場買的這本小說,是電視劇都播完的時候。單純抱著想要知道這書紅些什麼的心情,趁著年假,用很舒服的速度看完。雖然故事的內容不怎麼開心,也知道這些故事一天到晚在上演。 親屬作為情感羈絆的基礎,亞洲社會對於這樣的關係,在各種關係網路裡,更難梳理得清楚。從所謂的「西方」傳來的「獨立個體」這個概念,在「
    Thumbnail
    我最早聽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是從劉仁州老師口中聽到的,現在,我終於從原著中知道了:原來是出自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當然,第一次從劉仁州老師聽到這句話時,我第一個疑問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那是誰的」?劉老師也很快的就回答了:「孩子,是上天的,上天只是透過父母的結合,讓孩子得以誕生⋯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