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職場必備的狙擊手思維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大衛‧艾莫蘭(David Amerland) 著/姚怡平 譯】

  蒙提(Monty B.)是一名四十三歲下士的暱稱,他曾經參與英國緊急應變計畫,跟冷溪衛隊一起在阿富汗服役。蒙提的狙擊手單發子彈擊斃人數是近期最多的。他使用的武器跟哈里森一樣,他在八百五十公尺外,擊中塔利班戰士的自殺炸彈背心觸發炸彈爆炸,自殺炸彈客和同行的五名武裝分子當場死亡。

  「狙擊的重點不在每天射擊,這一點再怎麼強調也不夠。狙擊的重點在於一小時又一小時的觀察。」蒙提在報紙訪談中提及狙擊訓練時表示:「你要在不同的區域藏或偽裝東西,然後趴著觀察人們察看或者走過那些東西。有些東西人們看得到,有些看不到,你必須了解背後的原因。」

  我覺得狙擊手就像是漫畫《守護者》(Watchmen)裡,那些個性冷漠、隨時保持警戒的超級英雄。《守護者》是平行世界的漫畫系列,沉默冷淡又有人性的守護者觀察著形勢,看著同僚做出別人看不到的決策。

  狙擊手的任務不只是採取行動而已,還必須向上級提出行動背後的正當理由。每次的致命狙擊都受到規管監察,因此狙擊手必須對自己做出的選擇非常有把握。由此可見,狙擊手真正的超能力其實是能觀察他們看到的事物,並且進行思考,所以狙擊手才會像是獨行俠。一旦觀察旁人成了習慣就改不掉了,由於人性不斷變動,使得演員與作家永遠都處於工作狀態,狙擊手也是一樣,心智一直忙於觀察、分項、編目,這種習慣讓狙擊手跟旁人之間產生距離感。

  如果企業有相當於狙擊小組的團隊效勞,不時觀察、分項、編目,那麼就會頓時擁有驚人的競爭優勢。他們看待自己有如旁人一般,能夠辨識出擋在自己跟聽眾之間的障礙物,找出潛在客戶,傳達行銷訊息,在問題尚未出現前就先排除掉。他們能夠想像競爭對手在看著自己,行為模式也能騙過競爭對手;他們能確切知道客戶在看著他們時會看到什麼,並且開創出不起爭執的生意之道。

  要培養這般強大的心態可不容易。大多數時候,狙擊手忙於手邊的任務,連自己有這樣的能力都不曉得。在回應我的狙擊手當中,有一位以匿名為條件,向我展示武器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對此,他含糊地表示:「我都是所有條件都符合了才射擊。」

  他以前用的名字是T先生,是一名法國人。他曾在德國菲林根第二裝甲師第十九戰鬥機大隊服役,然後調動到法國侏羅區雷魯斯第二十三步兵團突擊隊訓練中心。他以狙擊手的身分參戰多次,身陷險境的次數也多過於他願意透露的,有時並不怎麼願意敞開心胸談這些事情。

「一年前,我跟一位很棒的夥伴開創新的事業。」他在我保證不會透露他的名字後,終於用 Google Hangout 跟我視訊通話。「我在修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連線物件的新創公司擔任總經理,該公司是由合作夥伴、加盟店、區域加盟店組成。」他表示,公司的目標是拓展國際市場。

  他最大的資產就是他的狙擊手思維。「我實施商業智慧,找出市場中互補的概念,擬定別人料想不到的策略,沒人料到我們會跟那些急著進入新興市場的公司競爭。結果我看到他們,他們還看不到我。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問:『這些人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我跟他交談後發現一點,那就是狙擊手不一定能挑選自己要打的仗,不一定能挑選戰場,可是他們所做出的其他選擇,每一項都會對現實、經驗、成果造成影響。這樣看來,其實戰場一直是狙擊手挑選的,因為狙擊手先前的準備作業可以塑造戰場的樣態。如同T先生所說:「我看到他們,他們還看不到我。」

  在商場上,缺乏觀察技能就表示你一直處於反應模式,永遠沒辦法停下來計畫,也就表示局勢不在你的掌控中。那麼,在商界要有所轉變,運用狙擊手技能,好讓局勢對我們有利,該怎麼做?

做好功課:了解哪些因素可以推動你的事業。你事業的命脈是什麼?哪樣東西可以錦上添花?了解哪項因素能讓你的市場利基行得通。除了大家都需要的金錢以外,推動你事業的主要動力是什麼?是可靠、是名聲、是知名度高、是購買前需要先體驗你的產品嗎?是工程、是設計,還是高階的概念嗎?前述都是你需要區隔出來的事項。只要做得到這點,就能看到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誰,還能看清競爭對手做的事情。如此一來,你就得以量化資料,把要採取的行動規劃得更好。

掌握一席之地:如果知道哪些變動因素會影響到你的事業,那麼對於你之前看不到情勢發展而受到的干擾,你會更能做好準備,擋住那些干擾。例如擾亂全球計程車產業的Uber,或擾亂兩百一十億美元健身房產業的 CrossFit和SoulCycle,又或者是能夠抓住銀行巨獸的Simple。如果目光只放在自己做的事情,就會發生這類的事。說到商業做法與商業決策,所謂的隱形,就是指那些帶動基本差異卻多半沒人留意到的行動。

擬定明確的目標:商業生活裡的範疇蔓延是出了名的,所謂範疇蔓延是指目標和任務內容逐漸擴展,導致失焦,目標設立的時候也涵蓋在內。如果沒有清楚可行的目標,能明確納入更宏大的整體策略,那麼就會落得事倍功半的下場,結果很容易變得士氣低落。做法清楚的話,想法也會跟著變得清晰;思緒清晰的話,整體上會更有信心。

  對商業領袖和策略思考者來說,前述三大步驟可用於賦予掌控感。當你為了抓住客戶而進行簡報,或是銷售日受到不少關注、可拓展市佔率的產品上市、公司宣布推升品牌資產,像以上這些有「衝突」之時,掌控成果的能力高低端賴之前所做的選擇。

  此外,還有可能迷失在細節裡。為了做出決策而收集資料,往往會引發焦慮,有時會難以判定到底收集到何種程度才算是足夠。碰到這種情況,最好的幫手是吉卜林的另一首詩<我有六個誠實的僕人......>(I Keep Six Honest Serving Men ...)。

  吉卜林在詩中說這六個僕人是內容(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原因(why)、對象(who)、方法(how)。許多調查記者都運用它們來判定資訊是否足夠,以此法寫出的報導具有真正的價值。

  同時,如果需要執行的任務變得太多件,那麼就要排定優先順序,運用以下六項步驟評估任務:

● 列出所有需要執行的任務。

● 把任務分成「緊急」和「重要」。

● 每件任務用數字一到三表示重要性的高低,一是最重要,三是最不重要。

● 判定每件任務的完成需要多少心力,就緊急度或重要度進行評估。

● 懂得靈活做事又善於適應,畢竟有些任務可能會有變化,或比預期來得困難。

● 懂得何時該割捨,不是每件事都要列在任務清單裡。

  這種做法可以產生具體的確定感,成功是一種心態,信心不是說生就能產生。只要心態正確,信心就是副產品。一切其實都在我們的心智當中,畢竟我們想不到的,我們便成就不了。

(資料來源:一擊必中的狙擊手法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采實文化的沙龍
28會員
33內容數
采實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25
近年來,工作模式多樣化發展,不僅自由工作者增加,企業端允許員工從事副業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再更進一步發展,以前只能裁員或放無薪假的狀況,現在可將員工暫時外借給需要勞力的其他行業。「共享員工」制度若能普及,則對雇用者和受雇者來說,都多了一張安全網。
Thumbnail
2022/02/25
近年來,工作模式多樣化發展,不僅自由工作者增加,企業端允許員工從事副業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再更進一步發展,以前只能裁員或放無薪假的狀況,現在可將員工暫時外借給需要勞力的其他行業。「共享員工」制度若能普及,則對雇用者和受雇者來說,都多了一張安全網。
Thumbnail
2021/03/13
看到漲幅超過5%的股票進場做多,跌幅超過5%的股票進 場放空,這種操作模式真的能穩定嗎?就我的經驗來看,只依據漲跌的幅度進場勝率不到4 成,只依據內外盤大單就進場的勝率也不到4 成,大多散戶都是這樣操作,而在當沖虧損不少錢。 那麼,當沖何時該做多?何時該放空?
Thumbnail
2021/03/13
看到漲幅超過5%的股票進場做多,跌幅超過5%的股票進 場放空,這種操作模式真的能穩定嗎?就我的經驗來看,只依據漲跌的幅度進場勝率不到4 成,只依據內外盤大單就進場的勝率也不到4 成,大多散戶都是這樣操作,而在當沖虧損不少錢。 那麼,當沖何時該做多?何時該放空?
Thumbnail
2020/12/31
在理財書籍或文章上,很常看到「拿鐵因子」的概念,提倡一天只要省下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讓你一年省下不少錢。如果不喝咖啡的人,也能把同樣的概念套用到自己生活中的慣性消費,例如有人習慣每天下午茶都來杯珍珠奶茶、三餐飯後都要抽根菸……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替換成「珍奶因子」、「香菸因
Thumbnail
2020/12/31
在理財書籍或文章上,很常看到「拿鐵因子」的概念,提倡一天只要省下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讓你一年省下不少錢。如果不喝咖啡的人,也能把同樣的概念套用到自己生活中的慣性消費,例如有人習慣每天下午茶都來杯珍珠奶茶、三餐飯後都要抽根菸……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替換成「珍奶因子」、「香菸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整理出一系列適合在商界活用的諜報技術,例如:學習交流、資訊的收集與分析、記憶、風險管理等等,感覺都是泛用的商業技能。不過本書的特色在於,它是介紹「如何以諜報員的思考方式去執行」,從中可以學習到情報的收集、整理、分析、狀況判斷和決策等相關技巧。
Thumbnail
作者整理出一系列適合在商界活用的諜報技術,例如:學習交流、資訊的收集與分析、記憶、風險管理等等,感覺都是泛用的商業技能。不過本書的特色在於,它是介紹「如何以諜報員的思考方式去執行」,從中可以學習到情報的收集、整理、分析、狀況判斷和決策等相關技巧。
Thumbnail
成王敗寇的道理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掠食者看似很可怕,彷彿讓我們有種「不當食物鏈頂端就變成獵物」的想法,忘記其實社會不是只有競爭與成敗。然而想做好行銷,「拉高視野」站在狩獵者地位思考,掌握大局,才是在快速變化世界的因應之道(但絕非人生唯一之道)。
Thumbnail
成王敗寇的道理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掠食者看似很可怕,彷彿讓我們有種「不當食物鏈頂端就變成獵物」的想法,忘記其實社會不是只有競爭與成敗。然而想做好行銷,「拉高視野」站在狩獵者地位思考,掌握大局,才是在快速變化世界的因應之道(但絕非人生唯一之道)。
Thumbnail
以往使用傳統迷彩有兩大缺點,第一個是靠太近,敵軍容易發現你的迷彩與周圍不一樣。 但是又無法離太遠,一方面是步槍有效距離有限,因此狙擊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隱藏於自己在環境之中。 可是大部分的軍隊沒受過這樣的訓練怎麼辦? 要知道一名狙擊手的背後可能就有20名後勤協同作戰。 狙擊手的存在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成
Thumbnail
以往使用傳統迷彩有兩大缺點,第一個是靠太近,敵軍容易發現你的迷彩與周圍不一樣。 但是又無法離太遠,一方面是步槍有效距離有限,因此狙擊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隱藏於自己在環境之中。 可是大部分的軍隊沒受過這樣的訓練怎麼辦? 要知道一名狙擊手的背後可能就有20名後勤協同作戰。 狙擊手的存在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成
Thumbnail
學習不是學知識,而在於培養應對未知的智慧。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作者:李佳達X劉紹穎X黃禮宏 著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究竟出版社 先分享近期因為公司需求,需要招募資訊主管及相關工程師,因為環境使然,這些工程師都非常炙手可熱,相對的會接受這樣零售醫療為基底的就相對來的少。不過面試的過
Thumbnail
學習不是學知識,而在於培養應對未知的智慧。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作者:李佳達X劉紹穎X黃禮宏 著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究竟出版社 先分享近期因為公司需求,需要招募資訊主管及相關工程師,因為環境使然,這些工程師都非常炙手可熱,相對的會接受這樣零售醫療為基底的就相對來的少。不過面試的過
Thumbnail
身處在現代,多元的工作型態中,只靠一項技能維生的我,大概就是被社會淘汰的下一個人。 刻意練習的作者,艾瑞克森提到,即使是一個成年人,也能夠運用刻意練習的概念,磨練新技能。 前兩天終於點開Netflix 上的后翼棄兵,對於看劇喜愛看韓劇的我,美劇一直都不會是我的首選;但它的題材,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再加
Thumbnail
身處在現代,多元的工作型態中,只靠一項技能維生的我,大概就是被社會淘汰的下一個人。 刻意練習的作者,艾瑞克森提到,即使是一個成年人,也能夠運用刻意練習的概念,磨練新技能。 前兩天終於點開Netflix 上的后翼棄兵,對於看劇喜愛看韓劇的我,美劇一直都不會是我的首選;但它的題材,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再加
Thumbnail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思考#1:防彈筆記的四個元素:目標成果,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行動,下一步連結 站長在呈現此書,使用的元數據(Metadata)為 目標成果 要解決什麼問題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連結 這個格式蠻好的,可以連結書的內容。 思考#2:鳥瞰書籍內容 Part 分析 防彈筆記的改變 防彈筆記的原則 內容分析
Thumbnail
商場如戰場,要如何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的即戰力呢? 商業、職場上的環境競爭激烈,總是會感受到「計劃趕不上變化」,手頭上的資源永遠不夠用的感覺,這種情境和狙擊手特點似乎有雷同的地方:❶環境嚴苛。❷風險高。❸時間有限。❹變數多。❺目標高遠。上班族們都想擁有自由運用思考的成功欲望,然而面對挑戰,這就好像狙
Thumbnail
商場如戰場,要如何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的即戰力呢? 商業、職場上的環境競爭激烈,總是會感受到「計劃趕不上變化」,手頭上的資源永遠不夠用的感覺,這種情境和狙擊手特點似乎有雷同的地方:❶環境嚴苛。❷風險高。❸時間有限。❹變數多。❺目標高遠。上班族們都想擁有自由運用思考的成功欲望,然而面對挑戰,這就好像狙
Thumbnail
常常有一些粉絲或讀者告訴我,他明明工作看起來一切順利,但卻莫名焦躁,越來越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了。後來了解後發現,問題也許是他為了回應他人的期待,把精力都花在別人身上,忘了切換成「自我模式」了。大部分人都習慣了「他人模式」,等到想轉為「自我模式」時,卻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Thumbnail
常常有一些粉絲或讀者告訴我,他明明工作看起來一切順利,但卻莫名焦躁,越來越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了。後來了解後發現,問題也許是他為了回應他人的期待,把精力都花在別人身上,忘了切換成「自我模式」了。大部分人都習慣了「他人模式」,等到想轉為「自我模式」時,卻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