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前公司給我的PM思維衝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幾個PM與公司的角色轉換之間,我突然明白一些之前老闆讓我無法理解的決策,一夜長大!

昨天參加了一個關於支付的研討會,在會議上討論到了信用卡交易「動態密碼驗證」的優化,目前是需要跳轉到另一頁做密碼驗證,之後可以留在同一頁,用跳出視窗來解決。這麼小一個介面改動(你說不定根本沒意識到有跳轉頁面吧!),卻是下一代信用卡驗證機制的主要賣點之一,因為多跳轉一頁,可能等於更多的用戶流失率。

聽著聽著,我突然啪嚓!把一些想法串起來了。這些想法雖然之前都知道,但是有架構地串起來還是讓人蠻開心的,紀錄一下。

之前做PM時,常常對一些公司的決策與優先順序,覺得難以理解。例如以下的例子:

在各公司中,讓人難以理解的決策

在新創公司時,早期公司起家的軟體介面複雜難用,客人抱怨連連,也要花很多時間做教育訓練,甚至每次產品要發布時,介面上的問題卻都還是low priority不解。

我曾經一咬牙發憤圖強,花超大力氣把所有軟體中的UI問題全部掃出來,整理給RD希望他們可以排一個版本,一次改一改,只可惜最後永遠在waiting list當中,天涯地久有時盡,此版本綿綿無絕期。

然而,公司卻常常為了少數幾個客人或專案的特殊需求,動輒干擾原本的上線計劃或roadmap,突然決定插隊,甚至用疊床架屋的方式,也要把客製化功能架上去。

在硬體品牌廠時,公司會為了硬體省幾毛錢,花超級大的開發資源,例如為了省一些記憶體,把程式東砍西砍東塞西塞,結果韌體一有什麼安全性升級或新功能更新,娃,空間不夠了,再度耗費研發資源,對韌體東砍西砍東塞西塞,超辛苦也沒省幾毛錢,多放一點buffer避免之後升級問題不好嗎?

但是公司花錢做樣品的mockup或行銷彩盒,卻是毫不手軟,一個外觀的mockup幾萬元一直重複修、重複做;一個彩盒比元件還要貴很多很多很多,且使用者一拿到就丟了,還是要做到超漂亮,加亮面,多彩,或又要什麼特殊材質。

在電商時,反而是用戶體驗變得超級無敵重要(對敝司來說更是無上天條),為了很微小的體驗差距(例如頁面是要內嵌還是跳轉),為了讓用戶所花的步驟少一步,或少填一些資訊,甚至多花好幾倍的開發人力、多花許多成本,或是造成許多後續的處理麻煩都沒關係。

我剛到電商時,就有受到衝擊,面對priority的抉擇時,我常會覺得,這UX差一點點沒關係吧!省下來的好幾個月的人力,可以多做好多其他事情哪!但都會被老闆打回,會造成用戶體驗不好的犧牲,幾乎很少被接受。

講回我在研討會聽到的東西,少跳轉一頁,卻因為能減少交易流失率,成為非常重要的賣點,我突然啪嚓!了解了,之前那些匪夷所思的決策,是在什麼樣的思維與背景底下成形的。

為什麼有這些難以理解的決策?

在新創公司時,我們的用戶和買家不是同一個人,好不好用不是重點,因為並不是操作軟體的人(例如保全)決定要不要買你的軟體,而是公司的IT部門、總務部門,或是採購部門。

一般而言,這些部門的業主,會將需求以標案的方式對外公布,能符合需求的就能得標。

而特殊客製化功能,就是為了這些標案的特殊需求而設計,幾乎是誰願意配合,誰就能得標,再加上利基市場、新創公司交易量不大,而客製化利潤高,所以能吃下幾個標案,幾乎就能飽一整年,所以老闆才會插隊也要衝。

在硬體品牌廠時,由於公司通路滲透率高,貨鋪出去量非常大,幾毛錢的差距,就會成為超巨大的成本差距,相對而言,研發資源反而像是「固定成本」,現在花一次effort把東西塞進去,之後鋪貨量越大省越多錢,這資源當然花!

同時,也是因為通路鋪貨重「廣」的特性,你的產品可能放在陳列架上,甚至可能上電視廣告,可能在網路商店直接銷售,彩盒與產品外觀就非常重要,要讓人一拿起來就受吸引,就想把產品帶回家。人還是會被外表迷惑的生物阿(茶)。

在電商時,會放大的變成「人流」了,思維和硬體廠有點像,花固定的開發成本(即使很大),節省一點點介面上花的載入時間、少一點步驟、少提供一些資訊,都是減少用戶流失,減少「結帳成功」之前放棄的可能,而增加結帳成功率所花的成本與效益,遠比努力獲取新客來得划算。

而這一點點的差距,在交易人流越大時,會造成越大的交易量差距,這也是電商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再者,若用戶體驗有問題,造成客戶的疑問,也是一點點的比例,就會造成客服大爆炸,要多花許多人力解決,未必比較划算。

而要做出這些不同的決策,要看你的用戶與買家在意什麼,還有你的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及獲利模式,無法用一套標準和策略套用在所有的地方。

PM思維的轉變與感觸

在這些思考過後,突然有種PM生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一些感觸(但會講這個的感覺都超老怎辦!)

一開始當PM時,覺得技術很重要、把功能做出來很重要、解bug很重要,新功能來不及出,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世界末日。

之後逐漸覺得,技術與功能只是其中一環,產品的定位也很重要、對市場的溝通很重要、業務與行銷的mindset與方法很重要、通路很重要。而產品,只要不要有太大的問題,做好用戶最重要的80%必經路徑/必用功能的體驗,基本上賣不好都不會是產品開發本身的問題。

但最後又覺得,這些都是產品經理的本位主義,都是從自身出發要把產品做出來、推出去,但其實應該要從用戶需求、用戶屬性「拉回來」,瞭解到底誰是你的用戶、他們真正在意什麼、什麼會影響他們的行為,然後回歸自身,找出自己到底「想提供」、「能提供」什麼樣的價值。

而技術,應該是整合所有資源的重要手段;產品與服務,是價值的載體、市場溝通與通路,是傳遞價值的手段,而這一切,最後都是要解決用戶的問題或需求,然後最終對公司帶來商務價值。

最後,覺得會產生這些反思的過程,也非常有趣。這些思考似乎都是從不同思維與組織習慣的衝擊碰撞而來,人常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很容易就被組織思維同化了做事方式與優先次序的判斷,換工作跳脫舒適圈這件事,真的是大幅level up的過程好有趣,我怕會上癮啊!XD

===

謝謝你妳閱讀我的文章,歡迎街口打賞,讓我知道你很喜歡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onne Tsai的沙龍
642會員
47內容數
Evonne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所以,你想要用A框架,但又覺得B框架也不錯?」David挑眉問道,一臉的疑惑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 David神秘地笑了笑,「技術選擇可不是簡單的喜好問題,它牽扯到技術轉移的成本、技術負債的累積,還有整個團隊的長期發展。先來聽聽我的想法吧。」
Thumbnail
「所以,你想要用A框架,但又覺得B框架也不錯?」David挑眉問道,一臉的疑惑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 David神秘地笑了笑,「技術選擇可不是簡單的喜好問題,它牽扯到技術轉移的成本、技術負債的累積,還有整個團隊的長期發展。先來聽聽我的想法吧。」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工程師希望能釐清任務的輕重緩急,其中那些「看起來不錯,但目前重要性沒那麼高」的任務,就叫做 nice-to-have...
Thumbnail
工程師希望能釐清任務的輕重緩急,其中那些「看起來不錯,但目前重要性沒那麼高」的任務,就叫做 nice-to-have...
Thumbnail
本文淺談專案管理(PM)在公司中的重要性,以及圍繞在 PM 周圍的各單位分工。介紹了專案範圍管理、專案成本管理、專案溝通管理、專案風險管理、專案整合管理等專案管理的相關內容,並著重介紹了 TPM、EPM、OPM、Sales Product Manager 等常見的專案管理角色。
Thumbnail
本文淺談專案管理(PM)在公司中的重要性,以及圍繞在 PM 周圍的各單位分工。介紹了專案範圍管理、專案成本管理、專案溝通管理、專案風險管理、專案整合管理等專案管理的相關內容,並著重介紹了 TPM、EPM、OPM、Sales Product Manager 等常見的專案管理角色。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