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是寫作的開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收到一個關於寫作的問題:「寫作這件事最重要的該是什麼?」我看著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大,大到可以寫一篇論文?我站在這個那麼大的問題前面,我看著它,我在想我最直覺先看到了什麼,然後我想到了什麼。

雖然問的是「寫」,但我想到的是「看」。而這個「看」不只是「我今天到了一朵雲」的那種看,而是──

「某個夏日夜晚,我游泳完從游泳池出來,在騎腳踏車回家的路上,我突然發現,天上的雲是白的。」

天上的雲是白的,是什麼意思?雲是白的還需要說嗎?還需要「發現」嗎?但那真的是我第一次發現──「夜晚的雲也是白的」。這麼說並不精準,應該說,夜晚的雲「也有」白的。但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夜晚的雲就是灰的,就是黑的。「天黑」就是夜晚的顏色。

Source: PxHere

Source: PxHere

當然因為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緣故,那白雲並不真的「很白」,但幾乎可以說是白的了,至少以肉眼來看,會認為那是白的。明明眼睛看到的就是白雲,但為什麼「我一直以為」夜晚的雲就該是灰的黑的呢?那時我國中二年級,在這之前,難道我從來沒有抬頭看過夜晚的天空嗎?夜晚的天空十四年來都只有月亮跟星星嗎?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黑夜中的白雲嗎?

回家的路上我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忍不住抬頭看天空。雖然覺得很不可思議(到底有什麼好不可思議?),很怕是自己看錯了,但我一邊騎,一邊想著好想趕快跟誰誰誰說:你知道嗎?夜晚的雲是白色的耶!是白色的喔!你知道嗎?是白色的喔!

但當時我並不曉得,這會成為寫作的開端。

當我發現那黑夜中白色的雲,這個極為平常的雲,給了我極大的驚奇感;但它明明就只是普通的天空,普通的雲,為什麼我會那麼驚奇呢?

後來我在大江健三郎《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之中,讀到了「異化」與「明視」。(編按:此處的「異化」為Остранение的日文譯詞,中文一般翻譯為「陌生化」)

大江健三郎描述了一段他小時候的經歷──他在一部電影中看到一幕開滿櫻花的樹枝特寫,他發現那小小的樹枝,以及成串的花和樹葉,「不停的」顫動著。大江健三郎當下的感覺是奇怪的,他無法接受,他說拍攝的那天又沒有風,樹枝花朵怎麼可能那樣顫動?一定是攝影助理還是什麼人偷偷搖動的吧?

他抱著這樣的問題,在隔天上學前跑去觀察朝陽照射下的樹枝,他發現那些樹葉真的不停地在晃動!而他的臉頰根本感覺不到一絲風……。大江健三郎說,那一次的發現,徹底的改變了他觀看世界的方式──

「像一個悔改者一樣,從那之後我養成了仔細觀察自己周圍樹木花草細微之處的習慣。每當我注視時,樹木的枝、雜草的嫩葉都在不停地晃動,從來沒有停息。」

我突然明白當時的自己為什麼那樣驚奇了──

當我不經意的望向天空,那二十秒的紅燈等待時間,我「發現」了黑夜中白色的雲,這跟我以往印象中夜晚的天空大為不同,那是一種陌生的感覺。

這種陌生的感覺,是否就是大江健三郎所說的「異化」?雖然我所注視的是現實的景象,大江健三郎注視的是螢幕特寫,但那映入我們眼簾裡的影像同樣給了我們一種陌生感,促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注視」我們習以為常的景象。

而從一個極為「普通」的事物或現象,「發現」以往沒看見過,沒想到過的事,這幾乎是我後來寫詩的開端。

再回到最前面的問題──「寫作這件事最重要的該是什麼?」這當然是端看寫作者自己對寫作的看法與態度是什麼。對我來說,幾乎是「看」與「感覺」,以及「發現」;那個「發現」並不是因為我發現它才出現,而是它一直都在那裡,而我終於發現它了。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我從未發現它,就算它一直在那裡,對沒有發現它的人來說,就等於不存在。

後來,在一次大人的寫作工作坊中,我思考著該怎麼讓或許不曾經歷過這種發現的人,感受到這種發現?我想起影響了大江健三郎的那幕影像特寫,我想,或許我可以仿製這樣的影象效果,喚起觀看者的發現。

大學時我曾經做過一種微物幻燈片──那是使用兩片透明片,將極其微小的東西夾起,然後利用強光將物體的影象投出、放大。我想我第一次看到那影像的陌生感,或許與大江健三郎看到的櫻花特寫十分雷同。

raw-image

透明片裡夾的是一種透明的強力膠,它比一般用的膠水要黏,看起來要更透明晶瑩。還沒透過幻燈機將它的影象打出來之前,它看起來不過就是膠水而已。我從來沒有想過,膠裡面有著如此多細小的泡泡、空氣。

更重要的是,它「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我們平常看到的強力膠。它看起來像什麼呢?像一敲就斷的骨頭,像被蟲蛀食的枯木。如果不說,沒有人想到這是強力膠,也不會有人沒事一直盯著強力膠看。強力膠有什麼好看?如果它不是以這樣的方式被呈現。

但當它以如此的方式呈現,那影像的陌生感使得我再次觀看,那平常我可能忽略的事物。我想,或許我可以帶工作坊的學員來製作微物幻燈片,或許大家能因此發現日常中的異常,或激發日常中的聯想。

學員們製作時反應比我預想得還要好。創作的過程笑聲不斷,「這個可以放進去嗎?」「這個不曉得會是什麼樣子?」

學員製作的微物幻燈片(和後文的幻燈投影像為不同批學員所創作)

學員製作的微物幻燈片(和後文的幻燈投影像為不同批學員所創作)

學員們所創作的幻燈片裡的微物,是從書店裡的角落或書店外的巷弄採集來的。有的是花蕊,有的是檳榔渣,還有菸蒂紙……那些平常毫不起眼不會讓人們多看一眼的事物,在強光下讓大家驚呼──「沒想到這個東西竟然是這個樣子!」「它讓我想到……」

我想不論寫不寫,這都讓我們對習以為常的世界,有了不同的「看見」。

raw-image
  • 幻燈片作者:姮
raw-image
  • 幻燈片作者:盈
raw-image
  • 我看見蜘蛛絲,我看見花蕊、花莖、花瓣。我看見蚊香灰。我看見檳榔渣。我看見雨水,我看見鼻頭的油。我看見黑甜仔的汁液。這麼多的看見,彼此之肩似乎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在幻燈片下,又有了彼此之間的共通點,成了點,成了線,成了面,成了水珠狀,成了粉霧狀,成了白、成了黑、成了灰、成了一幅一幅抽象又觀象的畫面。人與人之間也好像這樣的關係(幻燈片與文字作者:蕙)
raw-image
  • 一些平日俯拾可得的東西,經過幻燈片放大的效果變成一幅幅令人驚艷的畫。雨珠在畫裡不斷的變化,平日裡不曾仔細注視它,透過強烈的光,它有著不同的樣貎,變得認不出也猜不出它的名稱,豐富了各種物品的生命,卻也多了許多的想像。時而像船在鯨魚的肚中,片子再轉回來,鯨魚的眼珠不見了。因著才剛下過雨,水氣及水珠在幻燈片中繼續舞動它的生命,這時因為強烈的光,我們才能窺探它另一個樣貌。(幻燈片作者:羽。文字: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他看著很遠很遠的遠方,從一片漆黑中露出一點藍藍紫紫,快要近破曉的時候,晨露開始在一片片樹葉上凝固,這時候的空氣最濕潤,把手放出去一掃回來,手上都是清新的味道。他已經不知道坐了多久,又是一個獨自看日出的早上,這個山頭他來了好幾次,每一次都是在大白天的時候,山上山下都是人,唯獨在這個時分,倒是第一次。他
Thumbnail
他看著很遠很遠的遠方,從一片漆黑中露出一點藍藍紫紫,快要近破曉的時候,晨露開始在一片片樹葉上凝固,這時候的空氣最濕潤,把手放出去一掃回來,手上都是清新的味道。他已經不知道坐了多久,又是一個獨自看日出的早上,這個山頭他來了好幾次,每一次都是在大白天的時候,山上山下都是人,唯獨在這個時分,倒是第一次。他
Thumbnail
繪畫有個技法叫「烘雲托月」,要畫月亮並不是單純畫月亮,而是透過周圍的雲彩來襯托。蕭蕭的禪詩就像「烘雲托月」的畫作,他從不吝嗇對雲的描摹,白雲向來不是單獨的存在,白雲深處自有一片禪境。
Thumbnail
繪畫有個技法叫「烘雲托月」,要畫月亮並不是單純畫月亮,而是透過周圍的雲彩來襯托。蕭蕭的禪詩就像「烘雲托月」的畫作,他從不吝嗇對雲的描摹,白雲向來不是單獨的存在,白雲深處自有一片禪境。
Thumbnail
這樣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一直以來我都不曾體驗過所謂的既視感。 當然,既視感不像星座或天氣等等其他容易時常提及的話題,就算碰到了也可以隨意敷衍過去。所以我一次也沒跟人提過我從來沒有既視感。或許本來就有這樣子的人存在,並不是什麼值得特別提出來的事情吧我想,所謂沒有既視感這回事。
Thumbnail
這樣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一直以來我都不曾體驗過所謂的既視感。 當然,既視感不像星座或天氣等等其他容易時常提及的話題,就算碰到了也可以隨意敷衍過去。所以我一次也沒跟人提過我從來沒有既視感。或許本來就有這樣子的人存在,並不是什麼值得特別提出來的事情吧我想,所謂沒有既視感這回事。
Thumbnail
建議先看:十一月題目:《缺》橘子樂園 再來食用本文 今天的天空,如一貫的蔚藍。只有不看聲色的民航穿過,留下白色的痕跡分開那藍色的畫布。 你說過,你很喜歡藍天。灰濛濛的下雨夜使你憂鬱,但雨過天晴的澄藍令你勾起滿意的笑臉。 你還在我身旁的時候,比藍天更奪去我的目光。
Thumbnail
建議先看:十一月題目:《缺》橘子樂園 再來食用本文 今天的天空,如一貫的蔚藍。只有不看聲色的民航穿過,留下白色的痕跡分開那藍色的畫布。 你說過,你很喜歡藍天。灰濛濛的下雨夜使你憂鬱,但雨過天晴的澄藍令你勾起滿意的笑臉。 你還在我身旁的時候,比藍天更奪去我的目光。
Thumbnail
論經歷,我談不上幾個年頭;論器材,我拿的也非高檔神器;論作品,我更沒有什麼驚豔全場的美圖。只是發覺從開始拍照以來,我一次都沒有寫過相關的文章,便想趁此機會,好好回顧一番。
Thumbnail
論經歷,我談不上幾個年頭;論器材,我拿的也非高檔神器;論作品,我更沒有什麼驚豔全場的美圖。只是發覺從開始拍照以來,我一次都沒有寫過相關的文章,便想趁此機會,好好回顧一番。
Thumbnail
看似平凡的夜空,其實瑰麗多變!光是顏色,就有許多令人回味的畫面與故事。小時候我以為夜空是純黑色,每次畫畫,總是將畫面塗黑;長大以後,發現夜空有深灰、深褐、深青、深紫、深橄欖等等的顏色... ...
Thumbnail
看似平凡的夜空,其實瑰麗多變!光是顏色,就有許多令人回味的畫面與故事。小時候我以為夜空是純黑色,每次畫畫,總是將畫面塗黑;長大以後,發現夜空有深灰、深褐、深青、深紫、深橄欖等等的顏色... ...
Thumbnail
當一個人回復一個人的生活 步調就是如此上演著 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 再來就是去中興修法 在假日睡到自然醒 爸爸總會替我備好早餐 放在電鍋裡保溫 我能做的就是為家人 泡上一杯咖啡 每次拿給奶奶 她總會說 那安呢苦(台語) 但是她還是會很開心的喝完 尤其是泡拿鐵的時候 覺得人生總要有個寄託
Thumbnail
當一個人回復一個人的生活 步調就是如此上演著 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 再來就是去中興修法 在假日睡到自然醒 爸爸總會替我備好早餐 放在電鍋裡保溫 我能做的就是為家人 泡上一杯咖啡 每次拿給奶奶 她總會說 那安呢苦(台語) 但是她還是會很開心的喝完 尤其是泡拿鐵的時候 覺得人生總要有個寄託
Thumbnail
賀湘儀老師初階獨白課程   Twilight,是白日與夜晚的交界,光明與黑暗的分際。薄暮與黎明的微光,照耀著兩個世界同在的灰色地帶。既是現實與理性,又是夢境與幻想;既為暗夜的苦難帶來熾亮的希望,又為堅
Thumbnail
賀湘儀老師初階獨白課程   Twilight,是白日與夜晚的交界,光明與黑暗的分際。薄暮與黎明的微光,照耀著兩個世界同在的灰色地帶。既是現實與理性,又是夢境與幻想;既為暗夜的苦難帶來熾亮的希望,又為堅
Thumbnail
當我不經意的望向天空,那二十秒的紅燈等待時間,我「發現」了「黑夜中白色的雲」,這跟我以往印象中夜晚的天空大為不同,那是一種陌生的感覺。從一個極為「普通」的事物或現象,「發現」以往沒看見過、沒想到過的事,這幾乎是我後來寫詩的開端。
Thumbnail
當我不經意的望向天空,那二十秒的紅燈等待時間,我「發現」了「黑夜中白色的雲」,這跟我以往印象中夜晚的天空大為不同,那是一種陌生的感覺。從一個極為「普通」的事物或現象,「發現」以往沒看見過、沒想到過的事,這幾乎是我後來寫詩的開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