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甚麼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周了,改變了許多的習慣和做法,以前孩子上學,早餐以他吃飽了上學,偶爾自己在家做,大部分因應小孩想吃的就外出吃。
自己呢? 送完孩子上學,時而自己到早餐店悠閒地和經營早餐店的朋友聊天用餐,時而和其他家長約吃聊聊近日在教養上遇到的瓶頸。
午餐呢? 小孩在學校享用據說餐廳煮得很好吃的團餐,大人因為早餐一吃也都到10點,那午餐,就省了。再不然就回家吃牛奶麥片,好控制熱量攝取。
這樣下來,一天也只有張羅晚餐需要費點心,就算一大一小的餐,也因為大人午餐吃得少,煮上兩人份的餐也都還能吃光。在小孩看來,跟著媽媽吃飯就是正餐,盡可能地均衡健康營養和多變化。
自學以來,一天得款三餐,時間到就要想著吃甚麼。 一大一小的餐一次還可以,午晚餐都要實在不是很好安排,因為不善廚藝很多時候就外食了。
有的時候小孩會主動說餓了,但大部分的時候,他會專注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中,忘記要吃飯這件事。
等他結束抬起頭來,都過時了。一過了用餐時間,正餐就變得選擇性少了,就成了有甚麼吃甚麼,限制也就自然地鬆綁了許多。
鬆綁這件事,其實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小孩該吃甚麼、不該吃甚麼這些事,不只我們許多家庭總有自已的飲食文化和堅持。有的家庭的孩子,一點兒零食也不能給;有的家庭,一周只能選擇兩次麵食(因為小孩對麩質過敏);有的家庭甚至只吃有機食物,包括零嘴。我們家零食不主動給但想吃就可以正餐後自己取用。
有時候會想,當大人的限制與堅持好多的時候,小孩怎麼看待被限制這一件事情?!
有時候大人會解釋零食、糖果這些含糖量高、添加物多的物品,對於孩童身體健康的影響、對心智的影響...用來說明大人提出這樣的限制其來有自,都是為了保護健康。
既然大人基於保護、照顧的心情提出這些限制 ,這一件事情對於孩子而言,"理當"也同樣地在他們的心裡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們沒有理由拒絕或說破壞。
但是,孩子真正的心情會是甚麼樣貌? 選擇吃零食或垃圾食物的孩子,真的不珍惜自己嗎? 或者他們在食用的同時,經歷著的就是那種使壞時的感受?!刺激?興奮?會有罪惡感嗎?
爸爸在家的時候,經常父子倆在外吃速食,雞塊漢堡可樂冰淇淋,平常不吃的東西爸爸就一次滿足!小孩很是開心,也吃得很大方。
這周來的幾次用餐時間,每每問他想吃甚麼?倒是從來都沒有提出要吃速食,也沒有特別主動地說要吃垃圾食物。這會不會是來自他以為""很確定""媽媽會拒絕所以不問不提嗎?有時候也會想「如果聽到他說要吃速食,會說好嗎?要說好嗎?」。其實很確定不會,不會的原因是自己真的很不喜歡吃速食,速食就是除非沒有其他可以選才會吃的食物。這種說不要,跟因為想限制說的不要,對小孩來說會是一樣的嗎?
當自己想通這一點的時候,也很想知道小孩他自己怎麼想的。
如果他真的很喜歡吃這個口味的食物,會不會或為什麼不會想辦法解決彼此對於食物的需要?
或者對他而言,食物的口味不是一種因素,而是被限制所以跟爸爸去吃的時候,那個突破、被滿足的心情才是重要的因素。那麼,這樣的限制,就算基於保護,在實際面上也於事無補,不是嗎?大人的限制手段能夠持續有效多少年? 如果保護健康這一件事情,對孩子的重要性沒有大於口慾,那麼限制也只是管得了一時罷了。
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這一件事情究竟是幾歲的人要練習?
許多的大人不也是菸酒檳榔、時時大啖燒烤鹹酥雞;一個孩子吃添加物多的食品,真的有這麼罪不可赦嗎?
會不會其實可能是大人為了要用這些美味的食品做為獎懲的工具,所以平時不能給得太自動或自然,要不就間接影響行為控制的效力。
一個小孩若是能主動地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做出抗拒這些垃圾食物時,那該是要經歷過多少次的練習和確認自己的控制能力以及自主性?
自己沒有想過要用去吃速食作為獎賞,但是沒有這樣想,卻也沒有主動帶他去吃,這樣他對這項食物的選擇還算是有自主性嗎?
不要相信小孩應當由「他律」階段進展為「自律」這一件事情,看看大人自己不就知道了。哪一個大人沒有經過他律的階段,最後又有多少人因為這樣有了進展?
人的自律,是因為看見了自己真實的欲求,與現實的不可求之間有了差距,然後在這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做為自我的調整準則,這些來自內在力量的律才是我們期望孩子長出來的能力,這能力才是穩定且不容易潰堤的律。
而大人能給的,就只是陪伴他經歷現實的不可求造成的失落而已。
「我知道你很想吃速食,不過你剛剛才洗腎完啊~可以不要嗎?」大概只有這種情況可以說的理直氣壯吧!(其實洗腎還是可以吃的說!少鹽少油就好啦!那還好吃嗎?)
還是多喝水好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要上甚麼?」變成了每天起床後準備開始的第一句話 這時候會想:如果沒有課表還會這樣問嗎? 自學計畫的要求裡面有課表這一項,所以才寫上去,如果沒有寫這一項的話,那會怎麼說?!
是不是需要照著自學計畫裡面的課表進行?! 這是大人的疑問,小孩似乎沒有拒絕一個硬梆梆的課表。
印象中小時候的國語課,除了念課文、查生字、造句、背課文、還有一堂說話課。不確定課程名稱是不是就叫說話課,也不太記得那堂課到底上了甚麼。只記得幾個畫面是:某個同學在那堂課上,說了一個成語故事---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如果自主學習是一個目標,那麼要怎樣才算是符合這個目標? 完全自主並且自由地主動執行某一項看起來像學習的事情,才能算嗎?如果給了一個不是自主而來的目標,但不介入走向目標的方向與過程歷時,這樣還能算是嗎?
就像成人對所有疾病的診斷都有的害怕一樣,一個專業名詞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歷經的所有擔憂與恐懼,在人開始發問的時刻,就是學習的當下......
「今天要上甚麼?」變成了每天起床後準備開始的第一句話 這時候會想:如果沒有課表還會這樣問嗎? 自學計畫的要求裡面有課表這一項,所以才寫上去,如果沒有寫這一項的話,那會怎麼說?!
是不是需要照著自學計畫裡面的課表進行?! 這是大人的疑問,小孩似乎沒有拒絕一個硬梆梆的課表。
印象中小時候的國語課,除了念課文、查生字、造句、背課文、還有一堂說話課。不確定課程名稱是不是就叫說話課,也不太記得那堂課到底上了甚麼。只記得幾個畫面是:某個同學在那堂課上,說了一個成語故事---
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如果自主學習是一個目標,那麼要怎樣才算是符合這個目標? 完全自主並且自由地主動執行某一項看起來像學習的事情,才能算嗎?如果給了一個不是自主而來的目標,但不介入走向目標的方向與過程歷時,這樣還能算是嗎?
就像成人對所有疾病的診斷都有的害怕一樣,一個專業名詞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歷經的所有擔憂與恐懼,在人開始發問的時刻,就是學習的當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你家也有小孩挑食的狀況嗎? 我常常因為家裡的寶貝食慾不好、飯吃很少而擔心 加上他是早產兒 就更擔心寶貝 怕會不會因為小孩不吃飯 直接影響營養吸收、間接影響成長發展 之前就有跟朋友請教過說小孩不吃飯要怎麼辦
Thumbnail
 飲食習慣真的是從小養成的,因此父母師長的責任就特別重要,為了孩子一輩子的健康,真的必須多花點心思注意我們吃進了多少的東西啊!
Thumbnail
飲食習慣對孩子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了幫助孩子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建議,包括均衡飲食、充足的蛋白質、鈣和維生素D、健康的脂肪、控制糖分和鹽分、規律的餐食時間、適量的水分攝取、與孩子一起做飯、減少外食以及健康的零食選擇。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每個導師多多少少都有些必須堅守的原則,然而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為何,總有它的故事。
Thumbnail
你想過自己進食的當下是基於什麼原因嗎?是飢腸轆轆,還是時間到了自然想要進食,抑或是一股強烈的情緒使然而把慾望吃下肚? 回想孩子年幼的時候,只要出門在外開始哭鬧,便會有許多熱心的陌生人想要塞糖果餅乾給小孩,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平息情緒,然而我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習慣或作法可能會造成日後什麼
Thumbnail
很多孩子都有偏食的習慣,家中的老大不喜歡吃肉、吃魚,他幾乎是素食者;而另外一個孩子則大啖肉、魚及海鮮,標準的重口味及肉食者;為了避免他們養成偏食的習慣,我總要求他們即使不喜歡吃的食物至少要吃一口,但每每我苦口婆心、說破了嘴,他們就是不為所動,不肯吃。
Thumbnail
掙扎於孩子的挑食煩惱?來,讓我們一起將每次的用餐時光,化作家庭歡聚的美好時刻!不再是勉強的喂食,而是樂在其中的共享。 孩子對食物的抗拒,其實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用一點巧思,我們可以讓餐桌成為學習與樂趣並存的地方。從創意遊戲到正向鼓勵,從家長的榜樣到共同參與,一切皆有可能。 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從勉強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孩子吃飯總是虎頭蛇尾,最後只好由我這個老媽子一口一口餵進他們的嘴,可是心中實在很不願意,動手拿湯匙挖飯、放進嘴裡,這是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所以為了要讓他們全程自己吃飯,也是費煞腦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你家也有小孩挑食的狀況嗎? 我常常因為家裡的寶貝食慾不好、飯吃很少而擔心 加上他是早產兒 就更擔心寶貝 怕會不會因為小孩不吃飯 直接影響營養吸收、間接影響成長發展 之前就有跟朋友請教過說小孩不吃飯要怎麼辦
Thumbnail
 飲食習慣真的是從小養成的,因此父母師長的責任就特別重要,為了孩子一輩子的健康,真的必須多花點心思注意我們吃進了多少的東西啊!
Thumbnail
飲食習慣對孩子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了幫助孩子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建議,包括均衡飲食、充足的蛋白質、鈣和維生素D、健康的脂肪、控制糖分和鹽分、規律的餐食時間、適量的水分攝取、與孩子一起做飯、減少外食以及健康的零食選擇。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每個導師多多少少都有些必須堅守的原則,然而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為何,總有它的故事。
Thumbnail
你想過自己進食的當下是基於什麼原因嗎?是飢腸轆轆,還是時間到了自然想要進食,抑或是一股強烈的情緒使然而把慾望吃下肚? 回想孩子年幼的時候,只要出門在外開始哭鬧,便會有許多熱心的陌生人想要塞糖果餅乾給小孩,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平息情緒,然而我們曾經思考過這樣的習慣或作法可能會造成日後什麼
Thumbnail
很多孩子都有偏食的習慣,家中的老大不喜歡吃肉、吃魚,他幾乎是素食者;而另外一個孩子則大啖肉、魚及海鮮,標準的重口味及肉食者;為了避免他們養成偏食的習慣,我總要求他們即使不喜歡吃的食物至少要吃一口,但每每我苦口婆心、說破了嘴,他們就是不為所動,不肯吃。
Thumbnail
掙扎於孩子的挑食煩惱?來,讓我們一起將每次的用餐時光,化作家庭歡聚的美好時刻!不再是勉強的喂食,而是樂在其中的共享。 孩子對食物的抗拒,其實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用一點巧思,我們可以讓餐桌成為學習與樂趣並存的地方。從創意遊戲到正向鼓勵,從家長的榜樣到共同參與,一切皆有可能。 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從勉強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孩子吃飯總是虎頭蛇尾,最後只好由我這個老媽子一口一口餵進他們的嘴,可是心中實在很不願意,動手拿湯匙挖飯、放進嘴裡,這是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所以為了要讓他們全程自己吃飯,也是費煞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