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心得
avatar-img
曾友俞

《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倫理學一直都是我的閱讀範圍內中非常有興趣的一個學門,這本書又是聯經出版,看出名又似乎非常的平易近人,閒來無事想說來讀讀。不過卻讓我蠻失望的。


英文書名是《Ethics : The Big Questions》,每個章節確實都對於哲學議題提出問題,不過也僅止於提出問題,不僅對於不同立場未有詳細說明,亦且無從見得作者之立場,所以我會覺得再加上 No Answer 更加貼切(雖然哲學思考是透過不斷的思考以及提出質疑,但本書所寫作的問題在我看來不過就是對常見的哲學議題中普遍可見的提問予以複述罷了,當然或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沒有最終答案等等,但我不認同這種立場,不過退一步言之即便採取這個立場,也不代表能放棄探索答案,不然只顧著提問意義何在?)。此外,作者甚且認為義務論與結果論是修辭上的問題爾爾,以及提到他相信除了學術研討場合,根本沒有純粹的義務論者或效益主義者,雖然最後他提到「...至少,這是我所希望的。」,但對我而言,這很顯然是混淆了理論與現實的界限,在理論上成立的論題即便論者未必在現實上予以完全地、徹底地實踐,不代表這是個有瑕疵的理論。


我已經不止一次受到指教我太過理想化,這似乎被當成是活在幻想中的批評,不過對我而言,有效的理論即便在現實上不可行,不代表理論必須讓步,而是在現實上必須更用力地去追求理想。不過常態上似乎是要求理論讓步以妥協,這對我來說是本末倒置的。



raw-image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0內容數
雜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5/5世界之鑰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1/5別教出混蛋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5/5世界之鑰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1/5別教出混蛋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