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l 書名:哲學能做什麼?(WHAT PHILOSOPHY CAN DO)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哲學的重要性就是有助於對人們基本信念進行「知性維護」。知性維護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
有了個人哲學觀,可以引導個人往哪裡去?面對不同意見時,可以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或者面對社會多元意見時,去除紛擾,也能對其他人真知卓見能更完整理解,或者找到世界圖像的共同認知。
特別在公共議題上牽設複雜成因,又牽連諸多利益糾隔,非有簡單脈絡可言;在科學上是不是就具唯一真理,其論述有沒有悖論?在宗教上是否有神的存在論?或者婚姻(同婚)問題上,或者環境經濟議題上,或者生命的倫理與價值等等,當有爭論的命題應謹慎的論證,可以持有「善意理解原則」,亦即從對手觀點看事情,似乎可以得到更好的論證。
書名:哲學能做什麼?(WHAT PHILOSOPHY CAN DO)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
作者: #蓋瑞葛汀(Gary Gutting)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橡實文化 (2017年5月)
本書作者蓋瑞葛汀(Gary Gutting)應用了哲學工具「批判性反省」(critical reflection),不是以負面批評與承斥,而是一種對於價值與限限所做的細心評估。他特別提倡到「善意理解原則」(本書的特色),公平對待對手能夠讓自己論證更有說服力,是非常好的哲學論證技巧,本原則很重視彼此描述了正反立場間論證,哲學思考上不是修辭上攻防,並非一定要板倒對手不可,而是在各自嚴謹邏輯推理和前提假設下,讓思辨過程愈說愈明。哲學思辨重視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和預測前提。邏輯推理需要強調「相關證據原則」,乃是由一組信念推出一個結論,而預測前提則是以經驗來命題和意識形態信念。
這本書可以學到「確信概念」、「圖像概念」,論證中釐清「合乎邏輯」與「合乎理性」的區別。例如在本書的第一章「如何論辯政治議題」舉出一個範例:
「保羅克魯曼(註1)vs約翰泰勒(註2),二人對歐巴馬2012年聯邦預算持有不同看法的的經典論辯」。作者善用歸納或演繹方法解讀二個人在爭論中的盲點,若前題假設為真,演繹即為真的有效性及健全性,但為提為真下,歸納就不一定百分百的有效性及健全性了。當人們有深信不疑但不能證明的前提,只能稱之為「確信」。以這個歐巴馬2012年聯邦預算案為例,羅克魯曼與約翰泰勒二人都只能依賴彼此的「確信原則」進行論辯,他們依賴自己的大量確信,形成自己的圖像集。
這本書的內容豐富,針對諸多議題,作者都內心進行像剝洋蔥一層一層的哲學性探討。書本討論的議題包括以下,紮實有意涵,值得深究。
一 如何論辨政治議題
二 科學:一種使用指南
三 哲學與科學的限制
四 新無神論者
五 宗教不可知論
六 快樂、工作與資本主義
七 資本主義社會裡的教育
八 思考藝術
九 我們可偶不再吵墮胎這件. 事嗎?
十 哲學能做什麼?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我們常常稱羨有些人為什麼分析事情時非常有見地,或者研判趨勢精準無比呢?也許透過哲學訓練方法論,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性,在看事情的高度上的確會因站的夠高而望遠,最終達到通智慧求透徹。若結合心理學的人性弱點,更突顯獨立思考的重要。例如,在普羅間有「知識同儕現象」,在人性興趣同好性高下連結上相近者交易成本低傾向,有著「網路同溫層」效應,會凝聚群內共識,但群外是同仇敵寇的認知盲點。又例如當政治人物高談闊論時,吾人是否認同?認同與不認同的論點又為何呢?
吾人嚐讀眾書,是洗滌自汙,小者能自我陶冶,大者能助人救世。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懂了一些皮毛就自以為事般傲慢自負。哲學思維並不是要養成驕傲習性、睥睨四方、瞧不起別人,最終無法傳達善意而落得孤芳自賞、孤掌難鳴。
當很多人挑戰哲學似象牙塔般的學術時,作者深不以為然,他認為哲學不是去「解答這個世界」,而是在「我們的確信」下進行「知性維護」。到底哲學能做些什麼?作者說:「做為一個孤立學科,相對來說做的很少,但他認為哲學的角色是協調並整合所有學科的成果,做有系統地的闡述,締造出一個完整圖像,說明一個人類在科學世界裡是什麼意義」。
《註1》,保羅克魯曼(Paul Robin Krugman,1953年2月28日-),美國經濟學家及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年度傑出校友,曾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現任紐約市立大學經濟系教授,是新興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代表,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註2》 約翰.泰勒教授(John Brian Taylor 1946年12月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Mary and Robert Raymond經濟學教授及胡佛研究所George P. Shultz高級研究員。曾於福特及卡特任內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高級經濟師,並於喬治.赫伯特.華克.布殊任內成為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其後更出任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次長。學術領域為宏觀經濟、貨幣經濟及國際經濟學。他以其對現代貨幣理論和政策的研究聞名,成果獲中央銀行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分析員採用。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網路上查一下「慰藉」的意思,可以等同「安慰」。慰藉就是在精神層面給予安慰、在思想上給予鼓勵,透過言語或動作,默默給了內心的力量,產生補償性。
以基本面挑出一年可以漲三的好公司,以技術面決定買賣進出時機,讓獲利最大化,一年最大獲利可以600%以上。一支個股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
莘莘學子,洋溢活力,敢言敢行,是未來的中堅與希望。但橫在眼前是顆浮動的心,其軌跡令人思索。有人注意到這幾年在美國校園內,或者因為課程內容,或者演講題目牽涉到立場不一時,易觸發敏感神經,終而引爆學生們大規模的抗議,甚至嚴重到示威暴動。為什麼正值青春的年輕人輕易地對諸如階級、種族、性別、性傾向、政治立場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本書所談的中國,是作者探討從1253年至1985年之間,橫跨700年,由西方人所寫的書籍中字裡行間,堆累出中國的印象,由作者爬梳從馬可波羅以降到二十世紀,描述中國在西方人士心中形象之流變,以整合及批判之集合。
這本書作者寫這本書時正逢新冠疫情在美歐地區釋虐,作者就在此書中談到,「當面對無情疫情,愈是危機,愈能激發人類無比雄心,人類智慧是如何運用人工智慧精準回應這波來得又急又猛的衝擊。既救了無數蒼生,又某些企業既掌握商機又俟機擴張」。
哲學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網路上查一下「慰藉」的意思,可以等同「安慰」。慰藉就是在精神層面給予安慰、在思想上給予鼓勵,透過言語或動作,默默給了內心的力量,產生補償性。
以基本面挑出一年可以漲三的好公司,以技術面決定買賣進出時機,讓獲利最大化,一年最大獲利可以600%以上。一支個股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
莘莘學子,洋溢活力,敢言敢行,是未來的中堅與希望。但橫在眼前是顆浮動的心,其軌跡令人思索。有人注意到這幾年在美國校園內,或者因為課程內容,或者演講題目牽涉到立場不一時,易觸發敏感神經,終而引爆學生們大規模的抗議,甚至嚴重到示威暴動。為什麼正值青春的年輕人輕易地對諸如階級、種族、性別、性傾向、政治立場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本書所談的中國,是作者探討從1253年至1985年之間,橫跨700年,由西方人所寫的書籍中字裡行間,堆累出中國的印象,由作者爬梳從馬可波羅以降到二十世紀,描述中國在西方人士心中形象之流變,以整合及批判之集合。
這本書作者寫這本書時正逢新冠疫情在美歐地區釋虐,作者就在此書中談到,「當面對無情疫情,愈是危機,愈能激發人類無比雄心,人類智慧是如何運用人工智慧精準回應這波來得又急又猛的衝擊。既救了無數蒼生,又某些企業既掌握商機又俟機擴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
Thumbnail
美國哲學諮商專家伊利特.科恩 (Elliot D. Cohen)曾表示:「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思維。」行為和情緒的好壞、合理與否早就決定於我們的思維了,所以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讀書並非單指讀書這個行為,而是指讀書之後能夠藉由「思考」書中的知識,獲得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
Thumbnail
美國哲學諮商專家伊利特.科恩 (Elliot D. Cohen)曾表示:「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思維。」行為和情緒的好壞、合理與否早就決定於我們的思維了,所以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讀書並非單指讀書這個行為,而是指讀書之後能夠藉由「思考」書中的知識,獲得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章說明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兼聽不同理論,並且具有自我反駁的能力。同時提到了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