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進島嶼_Day25}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邁向第二個月,真實這個詞,會不時冒出在現場裡。
孩子們每天都有些新的或其實是已發生持續一段時間的細節。這些現象可能因為我的觀察狀態或是我展開行動的延續性、機動性,而有了不同的發展結果。
在表層上,孩子們還是需要一個足夠清晰的界線與戒律。好比,孩子們之於手機的使用/繳交作業的態度等。
在更深層點,我們自身對同樣事情的態度根本上是如何,其中的牽連更深。
這點,我非常欣賞姜姜老師在課堂的協力。雖然看似只是一趟數學練習。但孩子在許多面向上是得面對一種清晰感,醒的感覺。過程裡,老師有自然又幽默的化解方式。
這裡有種取徑可以暫且跳開感覺的沉重或輕浮,也可避免思考上的辯論與追殺,孩子自然喜歡面對真實,一種在戒律下的真實。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潛進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島嶼的孩子們性格都很鮮明。如果,大約六年的青春期是一個合理蛻變的歷程,孩子們的確也在練習結自己的蛹。 蛹之生 對多數的青少年來說,花氣力去找些認同的符碼是必須的。這種「依靠」可以有正向的觀察。好比,他
107.9.25 Day20 秋分天,第五週。單數週總提醒著我們在年段目標上要更有意識地前進。第一週時還有些矇矇懂懂;第三週,我們聚焦了三年內的可能目標,並且試著把一年後渴望的探索旅程凝結出時間與地點
島嶼的孩子們性格都很鮮明。如果,大約六年的青春期是一個合理蛻變的歷程,孩子們的確也在練習結自己的蛹。 蛹之生 對多數的青少年來說,花氣力去找些認同的符碼是必須的。這種「依靠」可以有正向的觀察。好比,他
107.9.25 Day20 秋分天,第五週。單數週總提醒著我們在年段目標上要更有意識地前進。第一週時還有些矇矇懂懂;第三週,我們聚焦了三年內的可能目標,並且試著把一年後渴望的探索旅程凝結出時間與地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Thumbnail
實人進入無政府狀態一週後(詳看芝麻:教室裡的觀察員—無政府狀態第一天),孩子們每天中午會看到自己的優點與問題,這時,準備上閱讀課的寶寶老師請孩子們倆倆分享「看完這些記錄表,你在想什麼?」 這是實人最特別的特色之一,老師們不會奪走孩子的話語權,而是不斷鼓勵孩子做後設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進入無政府狀態的第一天,老師們透過觀察記錄孩子們的優缺點,鼓勵孩子們自我檢討與進步,我覺得這像是一種動機轉化的過程,讓孩子們從習慣老師的提醒,到和同學互相提醒,最後養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Thumbnail
每週二是練習生們固定聚集的實習日,阿亮老師總能敏銳地觀察出大家的狀態:「你們有想過生活導師負責課堂開場的目的為何嗎?為什麼不給任課老師做就好呢?」我們陷入思考,一方面慚愧於自己上週沒有想清楚就上台,一方面則依照直覺回答了:開場是為了提醒孩子們準備好上課狀態。阿亮老師的這段話,一語道破了實人的不一樣。
最近小孩的班上,正發生了,一些對小孩覺得不公平的事在發生! 三月的某一天,小朋友們去考某間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這間學校風評好,想不到,卻出現了,很不公平的事,每個小孩去考試,都是抱著想知道自己實力有多強,而和大家來一場,公平的競爭,誰知,因爲現實的考量,學校做了對小孩不公平的待遇,小孩班上有幾位同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Thumbnail
實人進入無政府狀態一週後(詳看芝麻:教室裡的觀察員—無政府狀態第一天),孩子們每天中午會看到自己的優點與問題,這時,準備上閱讀課的寶寶老師請孩子們倆倆分享「看完這些記錄表,你在想什麼?」 這是實人最特別的特色之一,老師們不會奪走孩子的話語權,而是不斷鼓勵孩子做後設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進入無政府狀態的第一天,老師們透過觀察記錄孩子們的優缺點,鼓勵孩子們自我檢討與進步,我覺得這像是一種動機轉化的過程,讓孩子們從習慣老師的提醒,到和同學互相提醒,最後養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Thumbnail
每週二是練習生們固定聚集的實習日,阿亮老師總能敏銳地觀察出大家的狀態:「你們有想過生活導師負責課堂開場的目的為何嗎?為什麼不給任課老師做就好呢?」我們陷入思考,一方面慚愧於自己上週沒有想清楚就上台,一方面則依照直覺回答了:開場是為了提醒孩子們準備好上課狀態。阿亮老師的這段話,一語道破了實人的不一樣。
最近小孩的班上,正發生了,一些對小孩覺得不公平的事在發生! 三月的某一天,小朋友們去考某間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這間學校風評好,想不到,卻出現了,很不公平的事,每個小孩去考試,都是抱著想知道自己實力有多強,而和大家來一場,公平的競爭,誰知,因爲現實的考量,學校做了對小孩不公平的待遇,小孩班上有幾位同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