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普及以來,就一直有人主張應該可以透過網路進行「不在籍投票」或「在家投票」;除了解決返鄉問題,也加快開票速度。近年來更有人提出,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來解決身份認證和投票記錄等問題,而本文則是作者根據經驗與觀察,提出的可行性問題討論。
台灣歷年來都有遠距投票、線上投票的議題與需求,而今年還多了個「區塊鏈」的話題來攪和。
在投票之前,很幸運的和一位外國朋友談到,他的國家對於「投票」這件事的態度。他說:「如果不投票是會被罰錢的」。
我問:「那萬一人剛好不在國內呢?」
朋友:「那你可以選擇提前投票。在第三人的見證下簽署提前投票的聲明,政府就會把選票提前寄到你家裡;你選好之後,再拿去特定的地方投入就可以了。」
當下我的腦中隨即出現了各種可能「被作票」的情境。朋友說,因為他居住的地方太大,除非真的是有心人士開著車一家一家偷拿信箱中的票,不然效益太低。
台灣地狹人稠,所以要做什麼其實都還蠻容易的。遠距、跨區投票的理想不是沒有出現過;如果設籍高雄,但在台北工作,只要有完整的投票機制,也許就可以解決舟車勞頓的返鄉潮,減輕輸運量。
這同時涉及了戶籍單位的驗證、選務人員是否足夠,以及相關投票、保密、驗票機制的安排;上述這些,只是實體投票部份的問題。
線上投票的前提
讓我們來進一步談談「線上投票」。這應該是最節省大家時間的作法,只要連上網路就可以投票,同時人也不一定得在台灣才能進行;就算身在其他國家,只要有加密安全的網路環境,通過身份驗證就可以投票。
這樣的形式涉及了:
- 網路安全相關:網路的安全性、載具與相關工具的安全性、網站的安全性與承載性(包括可否抵抗DDoS之類的常見網路攻擊)、是否容易被其他人得知你我的投票結果?例如過去有些網站就曾經發生過,只要改個參數就可以得知他人資料的結果。
- 時差的計算:例如台北時間下午四點截止投票,日內瓦時間可能是還在當天早上的八點。
- 戶籍單位驗證:必須有這類驗證機制,以避免有人重覆投票。
- 數位落差:因為地方和個人條件不同,而數位落差的關係,在實施後的十年內必定還是線上、實體並行。如何縮短數位落差與認知,也會是一條必經之路。
- 實體投票、驗票會出現的問題。
因為「網路投票」有重覆投票、或是被人篡改投票結果的風險,再加上區塊鏈技術盛行,於是開始有人開始討論「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投票」的可能性。
區塊鏈應用的本質問題
由於區塊鏈在金融的應用上,最大的作用就在解決「信任」問題,避免「相同的一塊錢被重覆支付給不同的人」,所以也有人認為可以應用在選舉上。
然而以我所認知的區塊鏈技術,並不涉及「身份驗證」;它不會記錄你的個人資訊,而是以「私鑰」(Private Key,一串個人專屬的密碼)來認定所有者。
許多我知道的區塊鏈應用,都想透過將個人資訊、以及生物特徵都寫入區塊鏈中,作為「身份驗證」之用;然而隨著這種驗證方式而來的,就是個人隱私的喪失。
如果將個人的投票結果再寫進區塊鏈,讓人可以透明、公開的看到,那麼隨之而來的結果,可能就是人們因為區塊鏈技術的不當使用,而感到不安與恐懼。
如果有興趣深入瞭解這個議題的讀者,可以參考以下兩篇文章;第一篇的標題是〈為什麼資安專家反對將「區塊鏈投票」用於(美國)期中選舉〉:
第二篇的標題則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選舉將是民主的災難〉: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
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