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總召集人日誌02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畢展的本質仍然是畢業設計本身。
不知道從哪一年起(我想濫觴是東海建築99級(2016)在台中舊第一信用合作社辦理非常態畢展-「開始畢業」),「這本畢刊,全長51公尺,總共510頁,手工裱裝,正反兩面可翻,分別是兩種不同內容,其中一面安置了作品集,另一面安置了畢展系列活動紀錄。對本書而言,兩面的內容的重要性是一致的。我們以如此裝訂方式,同時呈現兩種內容。」(邱浩修, 2016)。
東海建築99級_開始畢業
不單單只是展場本身,作品集展開居然也能成就另一空間,從我在凌天老師手上接過作品集之後久久不能擺脫展場與作品集相互成就的空間想像;於是建築畢展所能在非一般展覽空間做到的事對我而言失去了想像的疆界,似乎只要能力所及,甚麼都能辦得到,不只是那些在學院裡談論飄忽空中、與基地幾近失去關聯的建築設計,而是能夠透過所學,真實觸碰材料、印刷、施工、平面視覺、展場、照明設計、網頁、社群......等等在這個所學必須無所不包的時代,一切真刀實彈地幹。
幾年下來,非常態展年覆一年地在全台各地變得頻繁發生,其中具代表性的中原建築從101級(2016) - 「大觀園」開始連續三屆畢業生選擇鄰近建築系館的老舊街區作為基地進行設計營造的在地實踐及場域開發,而我也在展期後實地走過一次,那是真實的戰場,設計與場所之間。
中原建築101級_大觀園
或許是受到那樣的啟發,金大建築106級(2017)_「回‧家」選擇了位於金城鎮東門市場的荒廢閒置空間進行一連串「試場」的實驗性設計操作,用廚藝大賽連接起了地方產業、常民生活與建築設計,十足展現我們時常念叨的地方關懷。
金大建築106級_回‧家
是為了回應那一份應該要有的在地性,所以毅然走出學院,透過策展投入地方空間營造、意圖改善生活品質或者刺激鄰里對閒置空間的討論與想像,藉由設計來開發場域,這即是建築設計教育中解題能力的實體投射。
但長期以來,我們是否也陷入了非常態展的窠臼,為在地連結而連結、為地方關懷而關懷,手段逐漸隱晦地轉變為目的,忽視了畢展本質該是畢業設計?必須時刻手持著天秤衡量兩者之間,提醒身旁的人在策展現實裡拼鬥的同時不要忘記畢業設計的小宇宙。
2018/12/26.
139會員
684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