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潘達斯奈基》,我的互動式電影初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 Netflix 上觀看:
《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Netflix 的互動式電影:官方說明

前言

前幾天我的同學介紹了我這部電影,其實我平常是不看電影的,但是可以「自己選擇人物走向」這點吸引了我,在整個觀影體驗中,畫面的流暢度以及不同選擇帶來的蝴蝶效應也確實讓我覺得很驚喜。

雖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很少看電影,所以要驚艷到我相對容易啦。

總之,這篇不討論拍攝手法也不討論劇情深度,單純記錄一些我的觀後感。

我操縱你,誰操縱我?

我操縱你,誰操縱我?

我之所以喜歡互動式電影(或是 RPG 式遊戲,但是我也很少玩,因為太累了),是因為人生只有一個,替別人做選擇、看看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跟給朋友意見不同的是,我知道接下來不會有人受到傷害。

在過程以及整部片結束的時候,觀眾都有很多不同的選擇:
無腦選擇/入戲(作出符合個性的選擇/跟日常表現不同的個性)/是否破完所有結局/直接看結局攻略/思考導演和劇作家可能要傳達的東西。

就我個人來說,我喜歡選擇跟個性相像的選項,看看「如果是我,在這個被設定好的劇情裡面會是甚麼走向」,大概玩幾個結局之後,直接 Google 其他人的心得、看看有沒有隱藏版結局。


有雷分隔線,以下被劇透不負責


劇情簡介:(以免你想被劇透但是不知道我在說甚麼)
男主角 Stefan Butler 以《Bandersnatch》這本書為基底試圖創造一款遊戲,這款遊戲當中玩家可以一直經歷二選一的選項,達到不同支線的結局。Stefan 選擇和一家遊戲公司合作,來開發這款遊戲。隨著觀眾的不同選擇,會達到電影的不同劇情。

Stefan 的爸爸 Peter、遊戲公司老闆 Mohan Thakur、知名遊戲製作人 Colin Ritman(說是 Stefan 的偶像也不為過)、Stefan 的心理醫師 Dr. R. Haynes' 都是這部電影的重要角色。


因為我的同學在介紹這部電影的時候,他已經把 70% 的結局都玩過一輪了,所以我大概知道一部分的結局,而且我可以和他即時討論。

在其中一幕選擇要不要追上 Colin 的分線,Colin 會讓男主角選擇要不要嗑藥,我選不要,我同學選要;Colin 問 Stefan 跟他誰要先跳樓,我選了 Colin,我同學選了 Stefan。

還是用張溫和一點的示意圖吧。

還是用張溫和一點的示意圖吧。

這讓我覺得很有趣。
我無從獲知我同學的心態是甚麼,但我的心理活動大概是這樣的:

  1. 我也想知道嗑藥之後 Stefan 會發生甚麼事,可是我覺得嗑藥不好,我要替 Stefan 做決定,雖然故事都已經拍好了,可是我不想讓他發生不好的事。
  2. 啊,Colin 下藥在 Stefan 的茶裡!也太壞了吧!
  3. (我同學說他選“要”)不管選不選要都會變成嗑藥,是要減少支線嗎?
  4. 果然不能亂喝別人給的飲料(就算是欽佩的前輩、他在你面前泡的也不要)。
  5. Stefan 好ㄎㄧㄤ喔,嗑藥之後看起來這麼ㄎㄧㄤ的嗎。
  6. 兩個人都到陽台了!要到跳樓場景了嗎!
  7. Colin 跟 Stefan 我都不想讓他們跳啊!而且之後警察來問的話 Stefan 算不算唆使殺人?
  8. 不管了,Colin 你要跳就你跳好了。


直到看完,查劇評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不管選不選讓 Stefan 嗑藥結局是一樣的,因為: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有選擇,不,其實你沒有。
但我沒有要討論我們有沒有選擇這回事。

但我沒有要討論我們有沒有選擇這回事。


劇透部分結束請放心閱讀



在看完電影和部分劇評之後我想討論的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難避免去做一系列的道德判斷:這樣不好/那樣還行/沒有更好的選擇嗎/你確定你要這樣做?


而隨著劇情更多的揭露,被迫作出更激烈(或者更暗黑)的選擇,我內心的掙扎也就更多。但是我還是選了。

而且為了達到完美評分結局還要作出最“邪惡”的選擇。

這更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黑暗面,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貌似善良是因為足夠幸運,“邪惡”和“不那麼邪惡”。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羅馬書 3:10
raw-image


越意識到自己有多偽善、有多黑暗,

既如此,就更顯得主耶穌的救贖有多寶貴了。


你以為這是影評嗎,其實是傳教文啦。


後記

雖然一直在寫某一個系列文,但果然越想寫越拖稿,反而是靈光乍現的隨筆更容易完稿呢。

順帶一提,我後來也看了《鞋貓劍客:魔法書中逃》(Puss in Book: Trapped in an Epic Tale)《Minecraft:故事模式》(Minecraft: Story Mode),果然還是《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比較有趣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今日宜真理
23會員
22內容數
嗨,我想跟你分享,我一路上學到的事。
今日宜真理的其他內容
2021/10/23
前幾天在煮飯的時候聽了大人學 Podcast 的 EP195「調整快樂的基準線,從自己到他人,學會貢獻讓你更快樂」。 裡面提到,有的時候會覺得生活某件事很過不去,是因為太在意自己了......
Thumbnail
2021/10/23
前幾天在煮飯的時候聽了大人學 Podcast 的 EP195「調整快樂的基準線,從自己到他人,學會貢獻讓你更快樂」。 裡面提到,有的時候會覺得生活某件事很過不去,是因為太在意自己了......
Thumbnail
2020/12/31
我曾經有一個神祕的天賦,無論班上有幾個人,我都可以待在「最中間」的名次。 我一方面覺得自己老是沒做甚麼,應該追求再有用一點、再多做一點、再做好一點;一方面又覺得我應該小心翼翼地待在中間,不可以太好,也不可以太差……
Thumbnail
2020/12/31
我曾經有一個神祕的天賦,無論班上有幾個人,我都可以待在「最中間」的名次。 我一方面覺得自己老是沒做甚麼,應該追求再有用一點、再多做一點、再做好一點;一方面又覺得我應該小心翼翼地待在中間,不可以太好,也不可以太差……
Thumbnail
2020/12/02
我在方格子在Telegram的創作者聊天室中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大家平常會隨時記錄下來想要寫的題目嗎? 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方格子發文時慘痛的經驗……
Thumbnail
2020/12/02
我在方格子在Telegram的創作者聊天室中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大家平常會隨時記錄下來想要寫的題目嗎? 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方格子發文時慘痛的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 我的經歷就像電影,但電影都會有壞人。 愛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你心碎多少次,仍然憧憬愛。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 我的經歷就像電影,但電影都會有壞人。 愛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你心碎多少次,仍然憧憬愛。
Thumbnail
拖著疲憊的腦子,打開久違的Netflix ,我看到了一部6/30即將下檔的老片,2003年的「托斯卡尼艷陽下」,猶豫著要不要點開來看時,腦子出現了「享受吧!一個人旅行」和「柏林男孩」⋯ 我快忘了我有多喜歡類似的描述主角內心世界的電影,這種極具孤獨感、在陌生環境裡獨自尋找的自我的電影,總是讓我沈浸其
Thumbnail
拖著疲憊的腦子,打開久違的Netflix ,我看到了一部6/30即將下檔的老片,2003年的「托斯卡尼艷陽下」,猶豫著要不要點開來看時,腦子出現了「享受吧!一個人旅行」和「柏林男孩」⋯ 我快忘了我有多喜歡類似的描述主角內心世界的電影,這種極具孤獨感、在陌生環境裡獨自尋找的自我的電影,總是讓我沈浸其
Thumbnail
最近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幻幻之交」,英文片名Imaginary Friends, 本以為是部兒童電影,意外地發現這是一部很適合大人看的電影。 ​ ​ 劇情主要闡述每個成年人在童年時期都曾有一個想像中的好朋友半歲我們長大(電影中稱之為「幻幻」= IF),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求生存,我們開始關
Thumbnail
最近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幻幻之交」,英文片名Imaginary Friends, 本以為是部兒童電影,意外地發現這是一部很適合大人看的電影。 ​ ​ 劇情主要闡述每個成年人在童年時期都曾有一個想像中的好朋友半歲我們長大(電影中稱之為「幻幻」= IF),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求生存,我們開始關
Thumbnail
!!劇情暴雷!! 記錄個人心得及想法 我不太會寫什麼深度心得文,希望大家輕鬆看看哈哈 會去看這部電影的契機是因為網路上偶然瞥見這部電影很好評、很感人,第一印象還覺得畫風不太會是我喜歡的風格,頂多劇情好入口吧?所以放鬆地去看了,因為我完全沒查資料做功課,哇塞~電影開始播放之後我完全不知道到這是
Thumbnail
!!劇情暴雷!! 記錄個人心得及想法 我不太會寫什麼深度心得文,希望大家輕鬆看看哈哈 會去看這部電影的契機是因為網路上偶然瞥見這部電影很好評、很感人,第一印象還覺得畫風不太會是我喜歡的風格,頂多劇情好入口吧?所以放鬆地去看了,因為我完全沒查資料做功課,哇塞~電影開始播放之後我完全不知道到這是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無數次的「第一次」,有些自己會記得,有些是別人會記得,有些是開心的,有些是感到驕傲的,有些是傷心難過的,更有些是椎心之痛,在記憶裡留下永難抹滅的痕跡。有些是令人驚豔,在腦海裡刻下無法磨滅的記憶,例如說我在英國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如此。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無數次的「第一次」,有些自己會記得,有些是別人會記得,有些是開心的,有些是感到驕傲的,有些是傷心難過的,更有些是椎心之痛,在記憶裡留下永難抹滅的痕跡。有些是令人驚豔,在腦海裡刻下無法磨滅的記憶,例如說我在英國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如此。
Thumbnail
這部被歸類在電影,但其實很不像一部電影,當初是覺得片名有趣所以我點開來看,整部電影看完之後,覺得算普通沒有讓我腦袋大爆炸的感覺,但有幾個觀念其實還算有趣,蠻喜歡裡面的一句話「這是社群媒體的人類精華片段」。
Thumbnail
這部被歸類在電影,但其實很不像一部電影,當初是覺得片名有趣所以我點開來看,整部電影看完之後,覺得算普通沒有讓我腦袋大爆炸的感覺,但有幾個觀念其實還算有趣,蠻喜歡裡面的一句話「這是社群媒體的人類精華片段」。
Thumbnail
這是一本獻給電影院兒童的書。「那些社區劇院,向我揭示了電影之美,成為我珍貴的回憶。」「那些能帶我走向不同地方的導演,為我呈現獨特而難以忘懷的電影體驗。」
Thumbnail
這是一本獻給電影院兒童的書。「那些社區劇院,向我揭示了電影之美,成為我珍貴的回憶。」「那些能帶我走向不同地方的導演,為我呈現獨特而難以忘懷的電影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