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罐頭工廠中的女性及原住民

2019/02/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根據1935年(昭和10年)的統計資料,當時在鳳梨罐頭工廠內的工人(包含職工、雜役、苦力),依人種別分為本島人(臺灣人)、內地人(日本人),工人有男有女。1935年(昭和10年)當時鳳梨罐頭工廠計有臺籍工人2622人;日籍工人僅1名男性,沒有女性。值得注意的是這2622名臺籍工人中,男性為594人(23%),女性有2028人(77%),男女比例相當懸殊。
從上述情形可見,臺灣女性投入職場、擔任加工廠女工,其實早從日本時代就已開始。這是因為以在來種鳳梨為原料的工廠,須仰賴人工去除芽目,這是製造過程中唯一無法用機器取代的部分,加之當時臺灣女性的工資低廉,因此未機械化生產的舊式工廠,高度依賴女工進行除芽目等加工工作。另外,從當時一篇由高雄中學校教頭(教務主任)─小林土志朗描述鳳梨罐頭工廠女工的短文中,可一窺當時鳳梨罐頭工廠女工的情形,不斷運送進來的鳳梨等待挑選後加工,女工需站立著去除鳳梨芽目,工作可說十分辛苦,也可見當年鳳山鳳梨工廠運作時的盛況。
此外,從1929年(昭和4年)的一張圖像說明曾提到,「臺灣鳳梨栽培會社農園之鳳梨田經理岡田氏,每天僱用本島人及生蠻人各50名,生蠻下山工作一週後再和別的部落之生蠻交換下山工作。一日的工資為50錢。」
可見當時臺灣鳳梨栽培會社農場除了聘僱臺灣人(本島人),亦聘請了原住民(生蠻人)從事鳳梨田的工作,而原住民在鳳梨田中工作的景象也因此成為明信片中一景,不知是否因為臺灣原住民本身所具備的代表性,及在鳳梨田中的意象相互輝映,臺灣鳳梨罐詰即是以「生蕃印」作為該會社出產的罐頭標籤,在今日看來仍相當有特色。
新書發表會
時間:3月16日下午3點
地點:高雄鳳梨工場(高雄市大樹區復興街42號)
詳情請鎖定 玉山社出版公司 粉絲團
作者:王御風、黃于津
定價:350元
出版社:玉山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玉山社出版公司
    玉山社出版公司
    分享與重建台灣共同的歷史記憶, 以自信與寬容,用生活的態度, 為本土文化灌注豐富的生命及活力! 台灣文史書籍,第一選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