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回人生的主導權-在關係中更自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獻給每個在關係中關心他人卻忘了自己的你/妳---
文/劉阿青 心理工作者
自在的關係,心花朵朵開
我:「爸媽,大一的暑假我想計劃來一趟一個人的國外旅行~」
父母家人:「一個人到國外?你知道那有多危險嗎?你這樣我們會有多擔心,不準去。」
我:「北鼻,這週末我還是得加班喔,你也知道公司最近忙,而且,我想多花點心思在工作上。」
情人伴侶:「你又要加班?你知道我們已經多久沒有好好一起吃一飩飯了嗎?你跟工作交往就好啦!」
主管:「阿青,這週末的活動就麻煩你再加班了!酷哥要帶小孩、小美出國還沒回來、我丈母娘又要上來看孫子,所以我們組上又沒人了,活動不能沒人做。」
我:「……好。(os:我他x的已經連續加班一個月了!帶小孩、出國玩、丈母娘要看孫子,WTF!!)」
  在華人社會中,我們受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樣的思維影響著,強調做子女的我們要聽父母的話,不去評價父母的對錯、做個「好孩子」。尤其,不要惹爸媽長輩們擔心、生氣。另外,跟家人的相處上重視氣氛的和樂、相親相愛,強調和諧與認同。在這些日子裡,或許我們也有著許許多多不同於父母長輩的想法,但我們仍因為不想讓他們生氣、操煩,就孝順地照著父母的期望走。在家,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都是為我們好」的心意,卻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渴望。然而,這樣一個在家庭中養成的互動模式,也同樣在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和職場中重覆上演。在外,我們則順著他人的期待走,一樣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是我們在心理諮商中,經常提到的一個重要概念。家族治療師鮑文Bowen認為,當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心需求與他人期望相違背時(他人包含:家人、朋友、情人伴侶、上司同事…等),你可能正承接著他人的擔憂、生氣等情緒,同時,你也還有自己的失落情緒,而在這樣一個要安撫他人又要照顧自己的情境下,是否仍能就事論事,並在情緒上不受到對方情緒的起伏而影響到自身的抉擇。這討論的是一個人自我分化的程度,也就是能有適當的「你、我」情緒與期待的區分。鮑文Bowen認為,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不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較不會在關係中失去自主性;而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容易因為情感情緒的牽連而影響到生活中各種決擇。
  要做到自我分化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這裡,提供一個有助於提升自我分化程度的方向,可以參考以下四點-1覺察2分辨3 認清4微笑,讓我們試著在關係中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一、覺察自己的情緒
  是否曾碰過類似以下的經驗:因不想面對他人的焦慮感而想逃走;或是,當達不到他人期望時會覺得愧疚,引發彌補的行為;又或者,與他人分開時會覺得孤單,但待在一起時又容易對對方生氣等等。以上,都是反映出自己在關係中的不自在。因此,先覺察出自己的情緒和原因,才能進一步的為自己解套。
二、分辨三種我
  透過分辨三種我,來釐清自己是如何在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期待中拉扯:
1.真實需求的我:這是最真實的自己。自己怎麼想、怎麼感受、想要的是什麼,一個最真實、自然的自己。
2.理想中的我:這是自己期待自己的樣子,期待自己能擁有,或想要展現在他人面前的樣子。有時不能做到,但是是你的目標。
3.別人期待的我:這是因應別人的要求或期待而產生的行為,也是令自己最不自在的。
三、認清對方真正的目的
  認清對方說話背後真正的想法和動機,這有助於了解在關係中為何會感到困惑、不自在或被操控的感受,進而使自己產生適合的應對方式,對方可能的三種動機:
動機一 - 對方在避免他自己的焦慮情緒產生:
  他們需要感覺到一切是在他們的掌控中,避免因失控而引發出他們的焦慮情緒。動機二 - 對方在增加他自己的優越感:
  
他們需要有權力感,且從中得到優越感。
動機三 - 對方在維護他自己的需求:
  
這關係著他們的個人需求和利益,因此不惜犧牲他人權益。
四、理解但不接受他人的踩線,微笑的站住自己的界限
  理解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後,在與對方的互動上可對他的行為多些同理的描述,例如:我知道你是擔心我、我也很想花時間跟你相處、我知道活動一定要有人執行…等,再溫柔而堅定的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立場,又或著討論出對雙方來說較為平衡的處理方式。進而照顧到了對方,也不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最後,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習慣要改變本就不容易,這像是一場為自己而戰的革命。然而我們可以相信,一點點的在生活中不斷調整,由小小的改變開始,漸漸為我們帶來大大的改變。讓我們更能為自己而生活,拿回人生的主導權,在關係中更自在。
參考資料
於正君、徐西森(2017)。台灣家庭家人自我分化歷程的個案研究:以Bowen家族治療觀點論之。中國心理學家大會11周年。取自http://www.ifuun.com/a2017793671033/
趙文滔、許皓宜(2012)。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臺北市,張老師。
Patricia Farrell(2003),張美惠譯。做自己的心理管家。臺北市,張老師。
Harriet B. Braikerr(2014),林又千譯。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看穿無形的心理操縱術。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情人節 VS. 情人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我的好書單|多工時代《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心得起床多久,你能不看手機呢? 1。不斷切換腦袋在不同工作項目:研究發現每一次分心,再拉回原來的狀態需要25分鐘 2。錯失恐懼症:總害怕錯失什麼第一時間訊息。 3。科技上癮:不論有事沒事都想滑一下。 注意力經濟已經不是陌生的名詞,未來你不用主動去,訊息自己會找上門,反而是你要花錢保護自己的注意力
    Thumbnail
    avatar
    陳虹君
    2021-07-27
    專訪吳一無二法式甜點主理人:你的甜點在人生的扉頁中,就像一篇又一篇翩然甜蜜的註腳。2010年,許多在法國知名廚藝學校如 Ferrandi、Lenôtre 等培育而成的台灣留學生,紛紛懷抱著精湛的廚藝回台歸根,開啟了一間間獨具特色的甜點店,在城市中綻放著各具風情的法式甜點,擄獲了不少人的芳心。吳一無二在這當中獨樹一格,以清
    Thumbnail
    avatar
    學籽 Seeducation
    2021-07-22
    【職場工作_書摘】《斜槓青年》人生不只一種!拿回你人生的主導權,活成心中理想的模樣斜槓的誕生與本質,來自於對現有工作生態的反思 受夠了當朝九晚五、做著貌合神離的工作、每天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打從心底想當個看似自由、無拘無束的自由工作者,幻想著如果工作可以結合興趣和嗜好,每天工作就像玩樂一樣有趣,那該有多好?該如何兼得工作和夢想,或只是將兩者拉近一點,一點點也好?
    Thumbnail
    avatar
    謝宜孝
    2020-07-26
    08 主理人職場人生觀察週記 | 在創造人生驚嘆號之前,更需要擁抱彌足珍貴的人生頓號「我們要訓練自己擁有停頓的能力,當你有能力停頓,才有空間去轉換,而不再只是無意識地按照自己的慣性進行回應,如此,才有機會成為自己的主人。」禪師的這段話,點醒了在場許多像陀螺不停旋轉的我們,曾幾何時,我們像機器人般失去意識和方向,即使前進,也前進得茫然無措;想暫時停頓,卻擔心被社會所追趕,或是停下來後
    Thumbnail
    avatar
    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
    2019-12-05
    如何經營自己(一): 人生的主導權永遠在自己手上每一個選擇都能將自己帶往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人生中有許多需要用心經營的人事物,如何讓自己過的如沐春風,您的每一個選擇都有影響力
    Thumbnail
    avatar
    法國宅媽
    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