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去、還是出來呢?如果可以,能不能兩個都不要:Friend Zone《限時好友》

2019/03/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寫在本文開頭:
我仍是在「歌頌單伴侶制」的臺灣社會中長大的,但因為在觀賞本片時,「看見」單伴侶制對人性的壓迫,遂寫成本文以供討論。

序:當你想做的不只是朋友

在上戲院前,我一直以為泰國電影《限時好友》是跟「IG限時動態」有關,直到放映後我才知道,故事其實是描述一段「十年愛情長跑」(2009~2019);相較之下,英文片名(Friend Zone)就比較容易理解,泰國GDH的官方臉書甚至給了解釋:
這是一種兩人關係,但其中一人對另一方抱持著一種浪漫、卻得不到回報的情感。A situation in which a friendship exists between two people, one of whom has an unreciprocated romantic interest in the other.
換句話說,這樣的處境很可能是你對對方「有意思」,但對方「只把你當朋友」、或不多加表態、進而你產生了一張被「朋友區」束縛的尷尬感。
朋友區示意圖(任意雙方)
這樣的感情處境為何困窘、有什麼突破的方法嗎?數學有解。
(以下有雷)

先愛上的就輸了:工具人賽局

賽局理論可以說是一種用來分析雙方採取的各式策略,得到不同結果的模式科學。一般而言,結果(報酬矩陣)有四種:告白×告白、告白×不表態、不表態×告白、以及不表態×不表態。然而,尤其在那場啤酒鴛鴦浴後,明顯地對雙方而言,並不存在「男主角潘不表態」的選項,換句話說,唯一有「控球權」的是女主角琴。
工具人賽局|此處潘的「告白」可以理解成已表達「明顯的好感」
對琴而言,她有兩種選擇:是要接受呢?還是持續不表態?「十年老友」的潘一直帶給她最溫柔的支持;然而,若是接受了他的情感,不僅會喪失與現任男友在一起的喜悅,更因為她對「交往後的可能失去」感到害怕,而選擇「不會分手的朋友」。
我拿選擇讓你選擇我。
這句台詞恰恰描述了潘讓自己沒有選擇的困境。做為十年工具人,潘有打破僵局的可能嗎?

當代的關係想像:鬆綁家庭與情慾

《限時好友》給出的解答是一條「通往家庭」的筆直道路,告訴我們:修煉愛情就是為了「朋友→戀人→家人」,兩人就是要破關斬將,才能得到幸福與美滿;然而仔細一想,潛藏在關係中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迎刃而解。
為什麼他可以(身體出軌)但我不行!。
學生時期的兩人就曾扮演過「名偵探柯南」,聽見琴的父親在隔牆幽會。當時留下的待答問題:「我已經不知道他(父親)到底愛不愛我跟媽媽了!」直到十年後的啤酒浴、兩人做愛未果時仍未解決。

能與其他人做愛,就是不愛對方了嗎?

1955年發行的歌曲〈愛與婚姻〉,法蘭辛納屈就開始唱著 ”Love and marriage, You can’t have one without the other”。「情慾」與「成家」常被緊密地掛鉤在一起,然而這類「性」與「愛」的結合,深究起來實則是由西方白人社會定義的家庭想像。
這樣的家庭是否美好因人而異。事實上,就算是主張傳統家庭價值的政界人士也屢屢出軌,新聞版面從來不缺這類緋聞——但也可以發現,社會對於「何謂伴侶」開始有更多元的想像與實踐,或者說,更多元的「看見」 — — 從古至今,許多家庭一直不是如此,只是我們的文化背景讓我們選擇忽視、否定他們的存在(譬如南非的多伴侶制、或是「無夫無父的國度」摩梭族。)
推薦閱讀:吳嘉苓(2015)〈看見親密多樣性:鬆綁情慾與家庭〉。
說實話:今天我們見面,妳難道沒有隱瞞他嗎?
檢視潘、琴、與她前男友的相處,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琴在關係中的壓抑。她既要追根究柢、卻又感慨「我不該發現真相」,自己更沒有遵循那些戒條——《限時好友》的最後,雖以求婚的浪漫讓十年愛情「修成正果」,但回到兩人關係的潘v.s.琴,明顯仍有許多問題在等待兩人一一面對。

結語:浪漫後的待答問題

令老師感到驚奇的是,在劇情的最後,我們才發現「去死去死魯蛇團」中原來有非異性戀的角色存在。在台灣,我們雖然才要迎接婚姻平權元年(2019),但也因此我們對「家庭樣態」的討論勢必不能停下
我們的愛是否仍舊美好?——主題曲「想太多」
畢竟,五月以後,會有更多人走進「愛情的墳墓」呀。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不錯,請按下愛心給我肯定,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
★歡迎追蹤我,以收到影評刊出通知
★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1會員
170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