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受害者?」擬真體驗的待答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什麼希望你了解:
越來越多的體驗強調「真實性」,然而並不是越真實就越有感,這其中有很多細節你必須注意。

當輕描淡寫變成止不住的顫抖:Run!難民擬真體驗

很有趣地,在看完《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的週末午後,我參與了由三所學校共同主辦的「Run!難民擬真體驗」。相對電影中魔法階級對麻瓜迫害的不真實感,在這個設計細膩的體驗裡,我確實感受到難民所經歷的種種忐忑不安與恐懼:以往在課堂上,社會科老師在黑板寫下的幾個名詞與動詞,似乎就構成了我們對「難民」的理解,然而,他們真實處境下的焦慮,就不是單純語言便能傳達的了。
有些時候,我們知道越少流程細節,「擬真」體驗就能越為真實,於是本篇家安老師將只說頭尾,以架構為重來做評論。

旅程之初:搖曳的燭光

難民,是移民之一類,因某種不可抗的原因,例如戰爭、天災等,而被迫遷移居住地,甚至是放棄國籍的人。 — — 維基百科。
雖然在定義上實屬移民一類,但他們的心情、與狀態絕不及我們常聽聞的「移民加拿大」等「旅行團」萬分之一舒適。簡單說明規則與共識後,體驗者將兩兩手上拿著一只蠟燭,將燭火「譬喻」為路途的意外重重,要在黑暗前行的過程中,抱持燃燒才能保有身上的財物、甚是家庭安全。
我認為,這次的蠟燭意象是一個非常巧妙的設定:在執行層面上,從後續流程所耗人力(雖然沒有確認,但我極度懷疑工作人員人數是體驗人員1.5~2倍)來看,主辦方並非沒有人力或能力去「造成突發事件」。然而,即便演技再好,那些終究只是設定好的演出而非真實。透過蠟燭的譬喻,參與者將真實感受到「生命燭光」在風吹雨淋下的脆弱,進而快速地進到「遠在他方」的難民情境,遠不只是在臺灣校園裡的擬真而已。

旅程之終:卸角,回歸生活

終究,我們不是敘利亞的人民;如何在體驗後能帶著「有感的思維」回到原來的身份,便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相較許多類似體驗(如LARP,實境角色扮演遊戲)常常在體驗尾聲直接進入「回饋單階段」,本次擬真體驗則由學生主持人帶領全體工作、與參與人員,透過一同拿下活動道具——可能是寫著「人蛇集團」的名牌,可能是喬裝的頭巾——調整呼吸,找回自己最舒服的感受。這是我第一次在實境體驗中接觸到「卸角」這個階段,也同時是我認為,最能回答「實境體驗為何需要教育專業設計?」的示範。

消費議題?從逃脫遊戲、貧窮旅行的觀點反思教育性

長期在娛樂圈、教育領域工作,時常耳聞「以真實事件為背景」的活動設計,在爆紅的同時,「你在消費受害者嗎?」的質疑隨之而來。舉例來說,曾有密室逃脫公司以「二戰集中營」為主題設計逃脫活動,在公布名稱後即引發軒然大波,最後選擇更名,並發布道歉啟示。
道歉文摘錄部份如下:
原本以集中營為主題,是以探討毒氣室的不人道和恐懼為出發點
一方面題材辨識度較高,且多有耳聞,搭配新的逃脫設計概念
希望更能引請大家的目光,進而刺激大家深入了解歷史的動力
再次強調在製作遊戲的過程,我們並無對任何歷史抱持嬉鬧與輕蔑的態度
為了能更加考究,工作室花了非常多的時間研究相關文獻
也請教過對歷史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士,並對其表達我們的創作理念
不過也許忽略了這個敏感議題帶給部分視聽者的不當感受
為了回歸遊戲本質的初衷
工作室於此公告新遊戲將更名
同時將影片下架、更改平面設計以及遊戲故事內容,刪除敏感爭議的橋段
除此之外遊戲架構流程以及機關等元素皆會保留
在此對造成不佳觀感深表歉意
請各位未來能繼續支持我們做出優質的創作
實際參與體驗後,我非常欣賞本遊戲的設計,不僅善用空間以符合逃獄的情景,在題目上也能實踐當時密碼學的進展與應用,在過程中也要隨時發揮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找到脫出線索。
然而,從該篇聲明也不難發現:遊戲架構流程、以及機關等元素對遊戲設計而言,並不與「議題」有直接相關——真正能促使體驗者有所成長的,是透過背後的扎實文本深度進入,是以教育信念支持參與者,直到離開議題核心的最後。
誠如 街遊 Hidden Taipei 發起人曾文勤 針對「貧窮體驗活動是否在消費貧窮議題,單純為一類文化商品的販賣?」質疑,回應「單向觀看的獵奇式貧窮旅遊,的確無助於解決貧窮;但並不代表體驗/看見貧窮的活動就必然消費貧窮。」箇中差異與本文所舉的例子類似。於是,我認為從「教育設計」的觀點發想、執行、並將其轉化為碰觸議題的體驗有其正向價值,也須更多人參與與了解。

結語:讓止不住的顫抖,成為活下去的可能

玩完遊戲後的髒衣服
體驗結束後,全身衣物都髒掉的我,手裡還揣著這些「逃難時」帶著的假鈔,但真能「帶出體驗」的絕非這些「擬真票券」,比起它們,記憶裡那「充滿勇氣的幾秒」更為珍貴:
整趟體驗令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自己的反應,還有身旁參與者 — — 雖然我們不曾對話,黑暗中我甚至不清楚是誰 — — 在狹小空間中,停不下來的顫抖。
那一刻,我認真思考著:「我能伸出手安慰、幫助他嗎?」
思考的時間彷彿停滯了。最後我伸出了手,握住了那個在顫抖的肩膀。
在沒有穿上他的衣服,踏進他的鞋子走上一段路,並且能夠從他的角度去思考之前,都不算真的了解這個人。 — — 梅崗城故事
“You never really understand a person until you consider things from his point of view […] until you climb into his skin and walk around in it.” — — To Kill a Mockingbird
這趟擬真旅程雖然在那個週末午後結束了,但它所帶來啟發卻仍持續發生著,也期勉有更多的教育體驗能帶給下一代不一樣的學習視野。
(再次感謝台東均一中學、西松高中、三重高中、無界塾師生所組成的難民擬真體驗團隊,你們辛苦了。)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不錯,歡迎按下愛心給我肯定,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
★歡迎追蹤我,以收到影評刊出通知
★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3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家安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夢想?這問題你去問張雨生吧。」劇場裡的孩子這麼回答你。「你沒有夢想嗎?」「我的夢想是離開家裡。」
過往在國文課本上生硬的題解、作者介紹,或許是我們在認識文豪時僅有的選項,然而當科技興起、劇場娛樂普及,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讓東坡説說東坡自己的話。
關於性別的不公允,並不是只有女性應當思考或推動的議題,也是婦女節的今日,無論性別都該思索的重要原因。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為什麼劇中的老師這麼無能為力? 揉合了暗黑奇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將我們從小到大曾有過的妄想一次解放。然而比起興奮,追完全劇卻感到更加空虛惆悵?這是因為你還沒找到具體的改善方法!就讓在影集中缺席的老師現在來告訴你「三個解放教養壓力」的秘密:
改編自〈私的迷思〉,《孔雀》主要討論中產階級家庭為了唸私校所付出的代價。然而,比起老生常談「私校/明星學校是否真的值得追求?」我認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影集《孔雀》藉由奇幻包裝點出的不只如此:
「夢想?這問題你去問張雨生吧。」劇場裡的孩子這麼回答你。「你沒有夢想嗎?」「我的夢想是離開家裡。」
過往在國文課本上生硬的題解、作者介紹,或許是我們在認識文豪時僅有的選項,然而當科技興起、劇場娛樂普及,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讓東坡説說東坡自己的話。
關於性別的不公允,並不是只有女性應當思考或推動的議題,也是婦女節的今日,無論性別都該思索的重要原因。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為什麼劇中的老師這麼無能為力? 揉合了暗黑奇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將我們從小到大曾有過的妄想一次解放。然而比起興奮,追完全劇卻感到更加空虛惆悵?這是因為你還沒找到具體的改善方法!就讓在影集中缺席的老師現在來告訴你「三個解放教養壓力」的秘密:
改編自〈私的迷思〉,《孔雀》主要討論中產階級家庭為了唸私校所付出的代價。然而,比起老生常談「私校/明星學校是否真的值得追求?」我認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影集《孔雀》藉由奇幻包裝點出的不只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玩過或聽過「密室逃脫」的遊戲吧?您可能也知道,這類遊戲其實是「玩假的」(至少在台灣,我聽說的是這樣),總有內部人員在玩家遇到困難時適時出面提示或解決難題,以便玩家順利進入下一個關卡。(畢竟下一批玩家馬上就要進來了吧?) . 如果「密室逃脫」是真的,你會想參加嗎?即使這遊戲攸關玩家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台灣普遍的夾娃娃文化本來就是採集遊戲啊 只是為了難度與樂趣,多了很多特殊技巧 #故事取用前請簡單告知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這幾年有很多社福團體、NGO會舉辦「貧窮體驗」的活動,一部份是參訪性質,像跟著遊民生活一天;或者類似營隊,設計特定的情境,只給很少的資源,包括金錢、食物,要參與者度過幾天,還會找人扮演貧窮者身邊的各種角色,作出歧視或「見死不救」的行為,總之就是讓大家更認識窮人的生活。 參與者有的是一般人,還有
作者通過《模擬市民》這款遊戲,分享了他對人生的一些觀察和感悟。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中三個主要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如何通過習慣性行為進行角色轉換。以《哆啦A夢》的故事情境為例,說明角色的變化和相互影響,並探討這些角色在心理互動中的終極影響力。心理遊戲中的角色轉換不僅影響個人行為,還能深入影響人際關係的動態,促進自我覺察和關係改進。
Thumbnail
「當NPC變成有自我意識的偽玩家。」光是這樣的設定,就足以想見應該會有許多bug,但出乎意料,《脫稿玩家》卻以各種設定,最大程度上合理化了那些危機。在這部以現實場景呈現虛擬空間的作品中,如何將存在於遊戲中的橋段,轉化成真實人類的感受,絕對是一大看點,但在各種諷刺與黑色幽默外,甚至還有餘力去探討一些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玩過或聽過「密室逃脫」的遊戲吧?您可能也知道,這類遊戲其實是「玩假的」(至少在台灣,我聽說的是這樣),總有內部人員在玩家遇到困難時適時出面提示或解決難題,以便玩家順利進入下一個關卡。(畢竟下一批玩家馬上就要進來了吧?) . 如果「密室逃脫」是真的,你會想參加嗎?即使這遊戲攸關玩家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台灣普遍的夾娃娃文化本來就是採集遊戲啊 只是為了難度與樂趣,多了很多特殊技巧 #故事取用前請簡單告知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這幾年有很多社福團體、NGO會舉辦「貧窮體驗」的活動,一部份是參訪性質,像跟著遊民生活一天;或者類似營隊,設計特定的情境,只給很少的資源,包括金錢、食物,要參與者度過幾天,還會找人扮演貧窮者身邊的各種角色,作出歧視或「見死不救」的行為,總之就是讓大家更認識窮人的生活。 參與者有的是一般人,還有
作者通過《模擬市民》這款遊戲,分享了他對人生的一些觀察和感悟。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中三個主要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如何通過習慣性行為進行角色轉換。以《哆啦A夢》的故事情境為例,說明角色的變化和相互影響,並探討這些角色在心理互動中的終極影響力。心理遊戲中的角色轉換不僅影響個人行為,還能深入影響人際關係的動態,促進自我覺察和關係改進。
Thumbnail
「當NPC變成有自我意識的偽玩家。」光是這樣的設定,就足以想見應該會有許多bug,但出乎意料,《脫稿玩家》卻以各種設定,最大程度上合理化了那些危機。在這部以現實場景呈現虛擬空間的作品中,如何將存在於遊戲中的橋段,轉化成真實人類的感受,絕對是一大看點,但在各種諷刺與黑色幽默外,甚至還有餘力去探討一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