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東南亞離我們並不遠。
只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錯覺:我們始終以為自己是居住在一塊大陸上。而不是生活在一座小島上。久而久之,成了我們潛意識裡的「大陸思維」,「海洋思維」不曾存在於我們的心智認知裡。
山海自然的豐富、人種族群的多元、語言文化的多樣、宗教信仰的包容……台灣都與東南亞一色一樣。
東南亞,在人類學上,存在相當多的人種,堪稱世界上僅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數千年來,因疾病、飢荒、戰亂或其他因素,來自亞洲大陸的族群往此地遷徙,從未停止。各族群間頗有「老死不相往來」的傳統,雖然經過千年淘洗,人種差異至今仍然清晰可見。在這方天地上,宜居的生活環境,為數不少杳無人煙的荒山野外,以及沒有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府機構,都成為人們便於移動的情境條件,促使著人們從四面八方,因緣際會,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來到此地,成了一代一代人不斷匯聚、遷移的「十字路口」。
東南亞各個獨立國家,毫無例外國內存在多元族群。當中,族群最多的是印尼,少說有一百個以上。其中,數量較具優勢的人種有馬來人、華人、越南人、高棉人等。此外,很多族群相互之間都有某種親緣關係。或許,在每個國家地區存在佔多數的主要群體,但總體上卻沒有以各族群佔總人口的絕對優勢。
每個國家地區的官方語言和地方方言十分複雜,半島地區的民族形勢甚至比海島地區更為複雜。最為普遍使用的語言是馬來語,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地域上廣泛通用,菲律賓南部、泰國、柬埔寨與越南南部沿海一帶少數民族的語言也與之密切相關。其次是泰佬語,泰國泰族、緬甸撣族、寮國老龍族、柬埔寨東北部和西部及馬來半島北端一些少數民族都說著這種語言。再來是越芒語,越南越族和芒族都操持這種語言。另外,一些當地通用語言就與大航海時代殖民主義的時代背景緊緊聯繫在一起,由於西方國家的長期殖民統治及文化滲透,原宗主國的語言如英語、法語等仍然在東南亞地區某些地方流行。
東南亞,土地不大,各種文化來到這裡,與在地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卻又各自綻放美麗。這兒的色彩似乎是斑駁混雜的,互相揉合,各色各種人帶著原生家鄉文化紛紜雜沓而至。在東南亞這片地域上,由於各種機緣巧合,出於偶然、出於必然或出於趣味,這裡成為了各種文明的交點。
幾乎世界上的所有重要宗教--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儒家等--都隨著絡繹不絕而來的移民和探險家伴隨而至。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每個國家、每個族群都作出自已的選擇,來支撐個人、社會到國家關關難過關關過。
但凡一個民族成為一片大陸土地上的持久強者,必定在某一方面有著過人之處,或經濟、或軍事、或文化,或者其他。然而,在東南亞的廣大範圍內從未出現過一個躍居主體位置的強大民族。
有著「逐鹿中原」傳統及「大一統」觀念的中國人常常對於這個地方感到奇怪荒謬、時常看不清、看不懂。
其實,這兒的人,只是簡單地生活著,統一並非此地人的想望和野心,一種單純平和的生活方式、生存哲學,才更貼近當地人的生理需求與心理祝願。
也許,這種靜好,骨子裡依舊還是亞洲式的。
註:這篇文首刊於新公民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