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其實是東南亞的縮影 海洋文化與大陸文明的歧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mage by happypixel19 from Pixabay
台灣,是東南亞的縮影;東南亞,是台灣的投影。
其實,東南亞離我們並不遠。
只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錯覺:我們始終以為自己是居住在一塊大陸上。而不是生活在一座小島上。久而久之,成了我們潛意識裡的「大陸思維」,「海洋思維」不曾存在於我們的心智認知裡。
山海自然的豐富、人種族群的多元、語言文化的多樣、宗教信仰的包容……台灣都與東南亞一色一樣。
東南亞,在人類學上,存在相當多的人種,堪稱世界上僅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數千年來,因疾病、飢荒、戰亂或其他因素,來自亞洲大陸的族群往此地遷徙,從未停止。各族群間頗有「老死不相往來」的傳統,雖然經過千年淘洗,人種差異至今仍然清晰可見。在這方天地上,宜居的生活環境,為數不少杳無人煙的荒山野外,以及沒有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府機構,都成為人們便於移動的情境條件,促使著人們從四面八方,因緣際會,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來到此地,成了一代一代人不斷匯聚、遷移的「十字路口」。
東南亞各個獨立國家,毫無例外國內存在多元族群。當中,族群最多的是印尼,少說有一百個以上。其中,數量較具優勢的人種有馬來人、華人、越南人、高棉人等。此外,很多族群相互之間都有某種親緣關係。或許,在每個國家地區存在佔多數的主要群體,但總體上卻沒有以各族群佔總人口的絕對優勢。
每個國家地區的官方語言和地方方言十分複雜,半島地區的民族形勢甚至比海島地區更為複雜。最為普遍使用的語言是馬來語,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地域上廣泛通用,菲律賓南部、泰國、柬埔寨與越南南部沿海一帶少數民族的語言也與之密切相關。其次是泰佬語,泰國泰族、緬甸撣族、寮國老龍族、柬埔寨東北部和西部及馬來半島北端一些少數民族都說著這種語言。再來是越芒語,越南越族和芒族都操持這種語言。另外,一些當地通用語言就與大航海時代殖民主義的時代背景緊緊聯繫在一起,由於西方國家的長期殖民統治及文化滲透,原宗主國的語言如英語、法語等仍然在東南亞地區某些地方流行。
東南亞,土地不大,各種文化來到這裡,與在地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卻又各自綻放美麗。這兒的色彩似乎是斑駁混雜的,互相揉合,各色各種人帶著原生家鄉文化紛紜雜沓而至。在東南亞這片地域上,由於各種機緣巧合,出於偶然、出於必然或出於趣味,這裡成為了各種文明的交點。
幾乎世界上的所有重要宗教--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儒家等--都隨著絡繹不絕而來的移民和探險家伴隨而至。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每個國家、每個族群都作出自已的選擇,來支撐個人、社會到國家關關難過關關過。
但凡一個民族成為一片大陸土地上的持久強者,必定在某一方面有著過人之處,或經濟、或軍事、或文化,或者其他。然而,在東南亞的廣大範圍內從未出現過一個躍居主體位置的強大民族。
有著「逐鹿中原」傳統及「大一統」觀念的中國人常常對於這個地方感到奇怪荒謬、時常看不清、看不懂。
其實,這兒的人,只是簡單地生活著,統一並非此地人的想望和野心,一種單純平和的生活方式、生存哲學,才更貼近當地人的生理需求與心理祝願。
也許,這種靜好,骨子裡依舊還是亞洲式的。
註:這篇文首刊於新公民議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8會員
37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語自學者 的其他內容
「柬埔寨語」,或者「高棉語」是有別於「中文」及西方歐美語言的另外全然不同的語言。人類,是被「習慣」所支配的動物。如果能善用這個本能特性,可以漸漸培養出「好習慣」;假使不能好好運用,那麼便會養成「壞習性」。我只是先讓自己長期持續逐漸熟悉對於自己來說好像另一個星球的語言「柬埔寨語」的語感,並保持之。……
「日本語」,更不消說,在中國上千年的漢字文明發展演變過程中源源流長。對於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來說,可以運用「中文」的規律和特點更加容易地掌握「日語」。日本的文化型態和內涵,與漢文化同一源流,甚至同一表徵--「漢字」。「中文」與「日文」的「漢字」彼此交流、相互影響、交錯運用,輪番衍生出「漢字」……
「印尼語」,跟現今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馬來語」--有高度的相似性。雖然母語為中文及地方方言的我們卻可以透過「英語」的規律和特性來學習「印尼語」,因為「印尼語」和「馬來語」雙雙都被西方國家殖民統治過,因而受到西方語言文字的影響不在話下。喔!順帶一提,「印尼語」的口語語法與「中文」其實是相像的。
攤開地圖或轉動地球儀,台灣身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環境,大海、高山環境資源豐富多樣,自然景觀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活動具有獨特時空背景,可我們並非人人會登山、個個諳水性,好似我們不曾在美麗島「福爾摩沙」生活過。
「柬埔寨語」,或者「高棉語」是有別於「中文」及西方歐美語言的另外全然不同的語言。人類,是被「習慣」所支配的動物。如果能善用這個本能特性,可以漸漸培養出「好習慣」;假使不能好好運用,那麼便會養成「壞習性」。我只是先讓自己長期持續逐漸熟悉對於自己來說好像另一個星球的語言「柬埔寨語」的語感,並保持之。……
「日本語」,更不消說,在中國上千年的漢字文明發展演變過程中源源流長。對於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來說,可以運用「中文」的規律和特點更加容易地掌握「日語」。日本的文化型態和內涵,與漢文化同一源流,甚至同一表徵--「漢字」。「中文」與「日文」的「漢字」彼此交流、相互影響、交錯運用,輪番衍生出「漢字」……
「印尼語」,跟現今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馬來語」--有高度的相似性。雖然母語為中文及地方方言的我們卻可以透過「英語」的規律和特性來學習「印尼語」,因為「印尼語」和「馬來語」雙雙都被西方國家殖民統治過,因而受到西方語言文字的影響不在話下。喔!順帶一提,「印尼語」的口語語法與「中文」其實是相像的。
攤開地圖或轉動地球儀,台灣身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環境,大海、高山環境資源豐富多樣,自然景觀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活動具有獨特時空背景,可我們並非人人會登山、個個諳水性,好似我們不曾在美麗島「福爾摩沙」生活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