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ll楊建東《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你正常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讓我想起某天的課堂片段。老師問H同學說:「這本書是保守還是開放?」H同學回答:「保守。」老師:「那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看完這本書,就在思索,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他書中所描寫的世界,將人與人之間的標籤、藩籬皆打破。明白的告訴我們: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這也是此書所想要傳達的關鍵。究竟,在虛構的小說世界中,那些過度真實的人們,映照著現實社會中,人們因為不敢坦承面對的偽裝,誰是真,誰又是假?然而,這樣的我們都正常嗎?還是其實,不正常才算是正常呢?

天才與瘋子之間的相似處在於,他們同樣都是:「想法迥異」人們。不同之處卻在於,特殊的想法,在勇於提出之後,能否被世人所接受?能被接受的,並且受到大力讚揚的,我們就稱之為:「天才」;反之,不被接受,隨之而來的批評、怒罵,便將一個人評判為:「瘋子」。在這樣二元對立的社會之中,似乎並不接受灰色的模糊地帶。你不是天才,就是瘋子 。而評斷他人是天才還是瘋子的庸俗之人:你,我,我們。又該是天才,還是瘋子?

你正常嗎?


透過作者描寫不同病人的情況,讓我思索,究竟甚麼是正常?甚麼又是不正常?難道我和別人不一樣,就是不正常?也許又有更大的可能是,我們誤以為我們的正常,其實是建立在不正常的形況下,譬如歧視。那便沒有客觀的價值觀依據可言了。更不要說,我們所謂的正常,根本是在與不正常的比較之下所產生的正常。今天之所以被稱之為正常,純粹也只是因為,我們比不正常再正常一點點而已。

這樣看來,確實有把問題複雜化的傾向,好像有種越要說清越不能說清的感覺。不過在故事中,有許多小說的主角,就如同上述的文字般,一直圍繞著同一主題,不停的自我提問、自我解惑。如此深入過後,變得鑽牛角尖,變得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變得如此的「與眾不同」。他們以這種方式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我們閱讀者,好像不小心闖入他們的世界,所以才會不解地瞪大雙眼,望向他們。

會不會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有精神上的狀況,區別只是或輕或重的問題?

何謂治病?


如果每個人都有病,那麼故事中的精神科醫生,便形成一個極具衝突性的存在。他在故事中,讓人感到強烈的存在感,並不在於他以醫者「治病」的角度作切入,反而是彰顯在,他能夠深度的同理病者,盡己所能的去了解病人的狀態。

在這之中,醫者與病者的拉扯,令人印象深刻。究竟醫生真的能夠「治好」病人嗎?還是「精神」的問題,始於己,最終也僅僅只能癒於己?很特別的是,在故事的結尾,醫者總會遇見病者的出院。出院又代表什麼?他真的好了嗎?好到甚麼程度?

甚麼是病者?有的人,也許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卻只能隱身於這個世界,在不得不的狀態之下,不再造成許多紛擾。有的人,原本就沒病,只是借瘋裝傻的逃避。逃避那些他所該面對的,這樣的瘋子,就某個層面上來說他其實就是逃避界的天才。

你是怎樣的人?


也因為如此,在這本書的真真假假之中,身為讀者的我們才會被深深的吸引,進而有想要繼續閱讀下去的動力。也從閱讀的過程之中,不要再去猜想,故事中所謂的真實性。真正應該要問的應該是,在這個多樣化的社會,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在評斷他人之前,先為自己下一個定義吧!

因為標籤化的緣故,因為既定印象的驅使,我們很難去排除那些先入為主的負面想像。仔細看來,書中被認為有病、不正常的人,通常是不會傷害自己或是別人的。也就是說:「思想」在還沒具體化為行動之前,都沒有對或錯、好與壞的區別。然而那些壞念頭,勢必是需要一些觸發,才有可能成為加諸於己或是他人的行為,人們才有可能成為有罪、有病的惡人。

回顧文章一開頭提到的課堂片段。

老師問H同學說:「這本書是保守還是開放?」H同學回答:「保守。」老師:「那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H同學並沒有回答。但老師卻說:

我希望學文學的各位,要成一個思想開放,但行為保守的人。

這或許也是我對於此書作者的想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正常?必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本身是不是可以衡量正常不正常呢?人生活得越久,越覺得不正常的人,可能比正常的人,還要正常。只是我們以為的正常人往往是決定一個人正不正常的那個重要角色!
avatar-img
Alpha的沙龍
8會員
16內容數
閱讀,是在字句所構成的虛擬世界裡,找到與現實生活的連結。 劃定座標,由心中的感受出發,尋找未知的答案! 【隨心所閱】專題,將帶你看見文學世界裡的小說與散文,那些觸動我內心的文字,與我交流過後的軌跡。 一起隨心所欲地體會閱讀的美好。
Alph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9
人生,有如一齣戲,是喜劇還是悲劇卻需要在夢醒後,才能知曉。一部小說,又像一個人,生而為人的說明書。我們因為有疑惑,才開始思索,思索過後,也許沒有答案,過程卻成為一部迷人的說明,這就是《後人間喜劇》,我對它的形容。
Thumbnail
2021/09/29
人生,有如一齣戲,是喜劇還是悲劇卻需要在夢醒後,才能知曉。一部小說,又像一個人,生而為人的說明書。我們因為有疑惑,才開始思索,思索過後,也許沒有答案,過程卻成為一部迷人的說明,這就是《後人間喜劇》,我對它的形容。
Thumbnail
2020/01/13
劉宸君,是一個躺在記憶中、一則則新聞報導中,模糊又清晰的姓名。假如,我在翻開《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之前,我沒有去搜尋這個作者,或許,我會抱著截然不同的情緒,爬一座山,閱讀一個人面對生命有著如此堅定的純粹。然而,在翻開書之前,「山難」這一詞跳進我的腦海,根深蒂固的長出根,抓住我的想像與思考。
Thumbnail
2020/01/13
劉宸君,是一個躺在記憶中、一則則新聞報導中,模糊又清晰的姓名。假如,我在翻開《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之前,我沒有去搜尋這個作者,或許,我會抱著截然不同的情緒,爬一座山,閱讀一個人面對生命有著如此堅定的純粹。然而,在翻開書之前,「山難」這一詞跳進我的腦海,根深蒂固的長出根,抓住我的想像與思考。
Thumbnail
2019/12/21
小說《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生醫實驗室裡的博士研究生「徐語娟」的自殺身亡。在同個實驗室的學弟「廖稦遠」,從學姐死後,開始抽絲剝繭整個事件案發的經過,並對於學姐的死因進行深刻的思索:學姐真的是自殺身亡的嗎?
Thumbnail
2019/12/21
小說《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生醫實驗室裡的博士研究生「徐語娟」的自殺身亡。在同個實驗室的學弟「廖稦遠」,從學姐死後,開始抽絲剝繭整個事件案發的經過,並對於學姐的死因進行深刻的思索:學姐真的是自殺身亡的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由於活著就會不斷探究生命的意義,因此高銘的《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就像另一種答案,攤開對於真實、對於世界本質的探索。
Thumbnail
由於活著就會不斷探究生命的意義,因此高銘的《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就像另一種答案,攤開對於真實、對於世界本質的探索。
Thumbnail
以一個不太會先試讀的讀者而言,這樣的書名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部單純敘述精神疾病案例的寫實作品,希望藉由真實事件,拉近患者與大眾的距離。然而,在心理學碩士穆戈的筆下,真實案例經過包裝,產生了更大的後座力,進而成就了一本虛實交錯,結合精神病學、犯罪心理、社會議題與療癒效果的小說。
Thumbnail
以一個不太會先試讀的讀者而言,這樣的書名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部單純敘述精神疾病案例的寫實作品,希望藉由真實事件,拉近患者與大眾的距離。然而,在心理學碩士穆戈的筆下,真實案例經過包裝,產生了更大的後座力,進而成就了一本虛實交錯,結合精神病學、犯罪心理、社會議題與療癒效果的小說。
Thumbnail
【閱讀筆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如何成為吸引人的瘋子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訪問各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以及少數作者認為有點精神狀況的朋友,歷經四年著作而成的一本書。 以往我們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認知有問題,或是精神上有缺陷,所以才會被判定為精神病患者。
Thumbnail
【閱讀筆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如何成為吸引人的瘋子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訪問各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以及少數作者認為有點精神狀況的朋友,歷經四年著作而成的一本書。 以往我們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認知有問題,或是精神上有缺陷,所以才會被判定為精神病患者。
Thumbnail
人類必然會瘋癲到這種地步,即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Blaise Pascal,Pensees,1670) 偶然間又把這十多年前的電影翻出來,再看一次還是令人回味無窮。 開放式的結局,讓人更想窺探導演與編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深怕自己是否一個不注意就漏了某個重要環節。
Thumbnail
人類必然會瘋癲到這種地步,即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Blaise Pascal,Pensees,1670) 偶然間又把這十多年前的電影翻出來,再看一次還是令人回味無窮。 開放式的結局,讓人更想窺探導演與編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深怕自己是否一個不注意就漏了某個重要環節。
Thumbnail
/「自學的本事有時比體制性的教育,更能讓人學自己所要的知識。」 /自己就能為自己探究的心理,原來藏在我體內 /諮商不是為了「變好」,而是為了「了解」。 /在聽的過程中,在說的過程中,我又了解了原本我不知道的自己。 /我要寫的這個不正常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因為不明白。 奇怪是什麼?
Thumbnail
/「自學的本事有時比體制性的教育,更能讓人學自己所要的知識。」 /自己就能為自己探究的心理,原來藏在我體內 /諮商不是為了「變好」,而是為了「了解」。 /在聽的過程中,在說的過程中,我又了解了原本我不知道的自己。 /我要寫的這個不正常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因為不明白。 奇怪是什麼?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對我而言,人應該是一體的,也就是不分什麼,而有一個個體存在。我多次強調這點,也然而,也然而,我們仍有些人類上的缺憾:偏見,表面看法,謬誤,以及更多心理學上所說的術語,也然而,我多次強調,無論心理學家,或是研究人類心理行為的人都明白,那預防你錯誤發生的種
Thumbnail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對我而言,人應該是一體的,也就是不分什麼,而有一個個體存在。我多次強調這點,也然而,也然而,我們仍有些人類上的缺憾:偏見,表面看法,謬誤,以及更多心理學上所說的術語,也然而,我多次強調,無論心理學家,或是研究人類心理行為的人都明白,那預防你錯誤發生的種
Thumbnail
▰ 《明鏡週刊》連續十個月非文學類排名第一 德國最暢銷心理科普書,帶你從瘋狂中洞悉人性!▰
Thumbnail
▰ 《明鏡週刊》連續十個月非文學類排名第一 德國最暢銷心理科普書,帶你從瘋狂中洞悉人性!▰
Thumbnail
​​ ●2020寶瓶文化出版 大陸小說 楊建東【我在神經病院當醫生2 人人皆撒旦】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認知是多麼的膚淺 我沒有讀過【我在神經病院當醫生】第1部,所有的介紹對我來說僅供參考,但無法否定的是如果第1部沒特色不精采,應該不會有第2部的繁體出版。
Thumbnail
​​ ●2020寶瓶文化出版 大陸小說 楊建東【我在神經病院當醫生2 人人皆撒旦】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認知是多麼的膚淺 我沒有讀過【我在神經病院當醫生】第1部,所有的介紹對我來說僅供參考,但無法否定的是如果第1部沒特色不精采,應該不會有第2部的繁體出版。
Thumbnail
我看完這本書,就在思索,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他書中所描寫的世界,將人與人之間的標籤、藩籬皆打破。明白的告訴我們: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這也是此書所想要傳達的關鍵。究竟,在虛構的小說世界中,那些過度真實的人們,印照著現實社會中,人們因為不敢坦承面對的偽裝,誰是真,誰又是假?然而,這樣的我們都正常嗎?
Thumbnail
我看完這本書,就在思索,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他書中所描寫的世界,將人與人之間的標籤、藩籬皆打破。明白的告訴我們: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這也是此書所想要傳達的關鍵。究竟,在虛構的小說世界中,那些過度真實的人們,印照著現實社會中,人們因為不敢坦承面對的偽裝,誰是真,誰又是假?然而,這樣的我們都正常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