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經濟成長率之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般人也許不是很清楚,政府所謂的「經濟成長率」指的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意思是指在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的生產總值或地區生產總值,也就是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怎麼定義與計算的?現在網路很發達與便利,毋須翻厚重的經濟學教科書,查找一下維基百科就知道答案了。
GDP=C+I+G+ (X-M)
當中C = 民間消費,I = 民間投資, G = 政府消費,X = 出口總值,M = 進口總值,因為GDP是計算本地生產的總值,但進口不是,所以要計算淨出口(X-M)。要讓GDP成長,簡單來說就是讓C、I、G與(X-M)成長,但GDP計算的是毛額,當中一個元素成長不盡然會讓GDP成長,必須看其它元素的消長情況。
但,偏偏,元素之間並非完全獨立的,甚至,還是彼此相依。例如,進口負成長有可能會造成民間投資與民間消費雙雙負成長,所以,即使淨出口為正(即出超)也毋須高興太早。
政府消費增加,擴大公共支出,也可以讓GDP成長,但政府搶資源的結果,也許會排擠民間投資。

消費券之謎

臺灣在2009年對國民與具有長期居留資格的住民全面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券」(簡稱消費券),每人3,600元,當年的經建會以為在金融海嘯中民間消費低迷造成經濟成長無力,依據經濟學理,發放「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可以刺激民間消費成長。
但經建會不可能不知道,所謂的簡單凱因斯乘數理論,可是得在封閉型國家才能辦得到,但我們不是封閉型國家。結論是消費券的投入對GDP增加363億元,但政府卻得舉債858億元,事後經建會自估消費券對於GDP的貢獻僅約0.28~0.43%,然替代率達60%至70%,即六成至七成的花費是用以購買本來就打算購入的項目,成果低於預期。
為什麼消費券效果低於預期?其一,替代了原本的消費,意思是買了蔥,沒多買蒜;其二,我們消費了進口商品,移轉成為其他國家的GDP,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或美國等。(GDP計算的是淨出口)
大一經濟學的道理,經建會不可能不知!

經濟成長不代表幸福

再來,GDP計算是的是國內生產總值,所以,經濟成長代表支出面成長,與幸福感無關。政府舉債擴大支出,經濟也會成長,但債留子孫,豈有幸福感?

經濟成長率要看基期

這個政府最喜歡玩弄,某個年度出現高成長率,這時候要警覺的是是否存在有「基期效應」,如2010年為金融海嘯後,當年的GDP成長率一定很高,正是因為2009年基期表現差。

經濟成長率各家預測不一

這個更要小心,因為經濟成長率的預測方法,每個預測機構可能都不一樣,以致於預測值有些樂觀,有些就會悲觀,但都不是實績,僅僅是預測值。
政府拿這個預測值誇大為政績,坦白說,就離譜了,更何況,經濟成長要看長期,而不是短期(短期有季成長與年成長)。請參見:讓人又喜又憂的GDP成長率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國家公園是共有財(Public Goods)(以前經濟學教科書翻譯是「公共財」),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使用共有財不見得一定得「免費」。共有財是免費使用的,這是很多人的誤解,對共有財收費的作法,簡單來說是外部成本內部化,對每一個使用者所造成的邊際成本收費,說是以價制量也可。
川普這一球,當然劍指中國大陸,但最後對於全球經貿影響究竟為何?坦白說難以評估,當然,經濟學家壓根也猜不到川普的決策,對於臺灣的影響呢?不能說沒有影響,兩岸的貿易往來產值就會受到波及。
重劃區的低租值行業,其實也代表著土地價格根本上就是低的,或者被過度高估的。目前房價空頭聲音不斷,有些大型建商保守一點的繼續囤地(甚至經營夜市),積極一點的早已出脫手上的精華土地變現,租值降低反映未來的地價與房價,更可能受景氣與人口結構的問題面臨到下修壓力。
「定向降準」不是指全面性的降低存款準備率,因為,降低存款準備率釋出貨幣供給的同時也可能會降低貸款利息,這些資金可能會湧向資報報酬較高的房地產或股市,而非導向特定的生產與投資。
美中談判有時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有時波濤洶湧暗藏殺機,這一回川普打算將習進平一軍,以5月10日為最終通牒,要嘛,中國接受我川普的條件,否則嘛,我川普直接調漲中國進口美國的關稅!
從勞動部與主計總處的官方統計數字重新抽絲剝繭後,得到兩個我們必須憂心的問題。第一,因產業結構無法調整,海外就業人口處增加,直接降低了失業率;第二,中老年勞動力因經濟壓力,老而不退不敢退的事實,也直接降低了失業率!
國家公園是共有財(Public Goods)(以前經濟學教科書翻譯是「公共財」),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使用共有財不見得一定得「免費」。共有財是免費使用的,這是很多人的誤解,對共有財收費的作法,簡單來說是外部成本內部化,對每一個使用者所造成的邊際成本收費,說是以價制量也可。
川普這一球,當然劍指中國大陸,但最後對於全球經貿影響究竟為何?坦白說難以評估,當然,經濟學家壓根也猜不到川普的決策,對於臺灣的影響呢?不能說沒有影響,兩岸的貿易往來產值就會受到波及。
重劃區的低租值行業,其實也代表著土地價格根本上就是低的,或者被過度高估的。目前房價空頭聲音不斷,有些大型建商保守一點的繼續囤地(甚至經營夜市),積極一點的早已出脫手上的精華土地變現,租值降低反映未來的地價與房價,更可能受景氣與人口結構的問題面臨到下修壓力。
「定向降準」不是指全面性的降低存款準備率,因為,降低存款準備率釋出貨幣供給的同時也可能會降低貸款利息,這些資金可能會湧向資報報酬較高的房地產或股市,而非導向特定的生產與投資。
美中談判有時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有時波濤洶湧暗藏殺機,這一回川普打算將習進平一軍,以5月10日為最終通牒,要嘛,中國接受我川普的條件,否則嘛,我川普直接調漲中國進口美國的關稅!
從勞動部與主計總處的官方統計數字重新抽絲剝繭後,得到兩個我們必須憂心的問題。第一,因產業結構無法調整,海外就業人口處增加,直接降低了失業率;第二,中老年勞動力因經濟壓力,老而不退不敢退的事實,也直接降低了失業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通膨與通縮的成因、衡量方法及影響,適合有基本經濟學概念且想深入了解通膨的讀者。通膨成因包括貨幣發行過多、支出增加和外部衝擊等,主要依靠CPI衡量。CPI有替代偏誤和品質變化偏誤等問題。低通膨風險,需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支持應對。對通膨2%的觀點持保留態度,認為需了解通膨成因才能有效應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商務部24日公佈總體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僅增長1.6%遠低於市場預期。加上26 日 公佈數據顯示,3 月個人消費支出 (PCE ) 物價指數年增 2.7%,高於市場預期的 2.6% 與前值 2.5%;按月來看成長 0.3%,符合市場預期且與前值持平。這兩個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中国发展 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目标与去年持平,这反映出哪些考量? 詹新宇:经济增长目标具有多重目的:首先,它用于凝聚共识,使社会上下各界了解政府的意图;其次,有助于动员资源;第三,提供了事后的考评依据。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过去40多年一直坚持用增长目标来引导宏观经济,体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
Thumbnail
經濟學家相信,長期來說,經濟要有所成長,主要靠的還是生產力提升,因為光靠調低利率等寬鬆貨幣手法刺激經濟,到頭來可能只是造成工資與物價皆漲,但就業率未必能更高。
Thumbnail
**經濟增長預測**: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將2024年台灣GDP增長預測提升至3.10%,高於先前的3.03%預測。這一修正預測是由於私人投資的反彈所驅動,高於2023年預期的1.41%增長。
Thumbnail
統計局成了2023年中國最大的反賊。他們用官方數字證實了大陸2023年的GDP將會下降4%左右,同時揭露了2022年中國GDP至少多報了6萬億,也就是2022年的GDP增長也該是負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通膨與通縮的成因、衡量方法及影響,適合有基本經濟學概念且想深入了解通膨的讀者。通膨成因包括貨幣發行過多、支出增加和外部衝擊等,主要依靠CPI衡量。CPI有替代偏誤和品質變化偏誤等問題。低通膨風險,需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支持應對。對通膨2%的觀點持保留態度,認為需了解通膨成因才能有效應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商務部24日公佈總體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僅增長1.6%遠低於市場預期。加上26 日 公佈數據顯示,3 月個人消費支出 (PCE ) 物價指數年增 2.7%,高於市場預期的 2.6% 與前值 2.5%;按月來看成長 0.3%,符合市場預期且與前值持平。這兩個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中国发展 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目标与去年持平,这反映出哪些考量? 詹新宇:经济增长目标具有多重目的:首先,它用于凝聚共识,使社会上下各界了解政府的意图;其次,有助于动员资源;第三,提供了事后的考评依据。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过去40多年一直坚持用增长目标来引导宏观经济,体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
Thumbnail
經濟學家相信,長期來說,經濟要有所成長,主要靠的還是生產力提升,因為光靠調低利率等寬鬆貨幣手法刺激經濟,到頭來可能只是造成工資與物價皆漲,但就業率未必能更高。
Thumbnail
**經濟增長預測**: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將2024年台灣GDP增長預測提升至3.10%,高於先前的3.03%預測。這一修正預測是由於私人投資的反彈所驅動,高於2023年預期的1.41%增長。
Thumbnail
統計局成了2023年中國最大的反賊。他們用官方數字證實了大陸2023年的GDP將會下降4%左右,同時揭露了2022年中國GDP至少多報了6萬億,也就是2022年的GDP增長也該是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