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 「再基本也不過的行銷課」心得
親親問:「把拔,你懂行銷嗎?」
「懂啊!」
她接著問:「那你有行銷方面的課程嗎?」
「沒有。」
接著,她張大了眼睛望著我說,「那你可以教我嗎?」
「好啊!」
這是一堂再基本也不過的行銷課
課堂中沒有考試,偶而需要搶答,結束之後可以選擇要不要交報告(心得)。基本上,這堂課的學生只有一個人,但是很多旁聽的人…
親親是國一的學生,我在他這個年紀時,就決心要讀醫學院,接下來就是一段把路越走越窄的過程,當我一路心無旁騖的從聯考的國英數到醫學院,然後進了醫院,就註定對醫療以外的事一無所知,行銷也好、銷售也好,在我的字典裡,它們是未曾被書寫過的頁面。
這樣的我,卻在開始工作沒幾年時,不知天高地厚地接手心臟重建中心,背負了其中一項全新的自費醫療項目,門診階段的心臟復健,的成敗,我糊里糊塗地披掛上陣,一路顛躓地走來,累積了很多跌跤的經驗,卻是在上了這堂課之後我才恍然大悟,未建構在基礎觀念的正確,現在看到的海市蜃樓也不過是疊床架屋的結果。
親親:「把拔,大家在敲碗希望你再開一次課,你覺得如何?」
「我還在考慮,妳希望我開嗎?」
親親:「是阿,這樣我就可以探班了?!」
醫療不能打廣告,專業也不促銷,疾病更是不能由消費者選擇,醫院裡常用的行銷方式,包括發表治療成效的記者會、病患衛教講座,也有些醫師會利用大量衛教文章的輸出,提高能見度,而老師在課堂上提到兩個:行銷通路及門市展售,如果說產品是心臟復健這項醫療服務,這兩項便是在醫院裡常常被忽略的:臨床路徑及治療環境。
臨床路徑常常被掛在嘴邊,但是往往被設計成單點獨立的步驟,而不是建構成連續的路徑,這幾年來發展幾個臨床路徑的經驗讓我學會,先畫出一條路徑,填上必要的『站』之後,還需要補足病人會從這站移動到下一站的動能,在醫療計畫裡,該經過的每一站都是固定的,而好的行銷策略應該思考如何讓病人自然產生往前的動能,當病人在某一站停滯不前時,挹注能量。
幾年前我們剛要成立心臟重建中心的時候,大家對於這個中心的想像,不外乎是健身房或像飯店一樣的健檢中心,但我覺得這兩種都不是讓一個心臟疾病大病初癒的病人,感受復原的氛圍。於是,我不採用地毯,而改以視覺上較為輕盈的木板;棄健身房時尚鮮明的線條,選擇讓病患信任的暖色及圓弧。行銷的推力,從顧客(病人)走進空間開始,讓他產生信任,感覺這項治療能帶給他的活力,並且願意在這裡讓自己越來越好,直到回復病人眼裡的烏托邦,我們的日常。
「孩子,你知道IPod嗎?在那個還是產品導向的年代,有一個傲驕而實際上他也有本事傲驕的總裁曾經說過:One thousand songs in your pocket!」
從產品導向的行銷1.0、顧客導向的2.0到提供解決方案的3.0,時代不停往前推進,人們食飽衣暖,在基本的生理需求普遍被滿足之後,唯有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讓人們願意拿出自己擁有的價值(錢或是時間)交換。
心臟復健無疑是可以解決問題的醫療計畫,但要如何推動病人願意花時間、克服恐懼、乃至於自掏腰包接受治療,便是行銷上必須下功夫的部分。各國在關於心臟復健的研究指出,影響病患參與心臟復健的屏障(barrier),來自於不方便的交通、忙碌生活中稀缺的時間以及經濟因素(接受治療的花費),但是試想一個狀況,有一天你摯愛的家人罹患了重症,找遍全國你發現只有在某家偏遠的東部醫院可以提供治療,你願意付出多少交通時間金錢等昂貴的成本,交換摯愛的家人接受治療?每個人心中的答案不同,提高心臟復健參與的行銷策略,與其降低價格、專業殺價,更應該讓病患了解能為他們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價值以及讓更多需要的人看見這項治療,因此讓參與的屏障與願意付出的成本靠近,在更多人的心中是等價的交換。
過去我們在思考心臟復健的臨床路徑時,會考慮病患接受治療的方便性以及各個階段的緊密連結,例如跟門診同一天治療,以減少病患多次的奔波,又例如出院前就溝通後續的排程,讓治療計畫可以無縫接軌,我想未來可以做得更好的是,在不影響治療成效的前提下,為不同背景的病患,多一滴少一點地滴定個別化的治療計畫。
「孩子,你的爸爸創造了一個利基市場的課程,表示我做到別人趕不上的優勢,但是我更想讓你看見我是多麼努力才到這裡」
振興醫院的心臟復健在台灣應該歸類於利基市場,相對小的市場(心臟病患),進入的門檻高,並且我們擁有別的地方很難超越的專業團隊。利基市場的行銷,除了要非常努力維持優勢之外,鎖定目標族群也是必須掌握的核心概念。
在醫院裡面我們常常開玩笑的說,再專業的醫療人員講的話,都比不過市場上的王媽媽說。
雖說是玩笑話,但當我們面對未知的事物,習慣選擇相信自己熟悉的親友或是有相同經驗的人。尤其是當我們罹患疾病,我們會去找醫療專業的人打聽,其次是自己信任的親友,然後我們會聽很多同為天涯淪落人的故事。心臟復健必須順勢而為的讓心臟專科的醫療人員推薦轉介,並讓接受過治療的病友願意分享,如此,像一條線一樣的利基市場,才能十拿九穩地掌握。
老師在課堂上舉了打光燈的例子,先有了專業攝影師的推薦,加上看見同儕的理性購買瘋狂搶購,最後臨門一腳示範美食相片,便是一場成功的行銷,即使是十倍的價格,也阻止不了前仆後繼的購買者。
同儕分享的力量,我也從病友座談會中看見箇中的強大。
每個月一次,每次不同的主題,有時候是專業人員的衛教,有時候是計步活動或是茶會,單位內大部分的同事都不喜歡承接座談會的業務,因為從一開始發想活動進行方式,我會要求每個環節不能出錯;在宣傳的期間,我們要想辦法引起病患的興趣,進而提高參與率;一直到會後無修飾的檢討,這些堅持花了我們很多的心思,至今持續八年,而座談會基本上沒有收費,與我們付出的心力相比完全不成比例,但是,卻是在這樣的活動中,病友之間能夠分享交流,新病友有機會看見舊病友的神采,增加了他持之以恆參與的信心;對健康行為仍抱持保留態度的人,看見有人可以辦得到,也會決定起而力行,產生的另一個連帶的效應是,當每一個從重建中心出去的病友對這樣的改變都感到滿意時,便是對心臟復健最大的廣告。
過去我觀察到這樣的力量卻莫名所以,上課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就是行銷中所謂的分享管道(Acess)。
親親:「為什麼沒有標準答案?」
「我不想看你失望,所以我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孩子,你要知道,世界通常不照著標準答案運作的」
心臟復健的定價對我來說完全是個災難,在國內完全沒有參考的收費,第一版本的定價說是我在辦公桌前憑空想像出來的完全不誇張,直接成本加上間接成本等於定價,比這個算式更令人跌破眼鏡的,就是當時我根本不知道間接成本有哪些。可想而知這個中心在初期的營運簡直是慘不忍睹,我感覺不對勁,除了看得見的成本之外,隱約覺得還有什麼持續在耗損卻沒有被計算,於是有一年我決定提高定價,當時卻是用最原始草率的方式公告後提高定價,果不其然在病人之間引起了不少怨言。。。
一直到聽了老師的課,我才知道現有價值模式下的價格,應該包含了產品利益、服務利益、以及品牌的形象,當要提高價格時,應該強化前述的價值,讓病患願意付出額外的金錢來交換。也到了此時我這個門外漢才粗淺地看到,如何利用市場研究的結果定價。在醫院量性研究做慣了,總是很膚淺地不信任質性研究的結果,但是行銷、購買與價值交換,本來就是人類社會的行為,透過精確的分析,也能讓質性研究的結果精準推測行為模式。
「不只如此,我還答應她,我不打算隨便零散的講講;我想要設計出一整套課程,但是只講這一次,而且還要找一群人來跟她一起上課,因為我覺得這樣才會有最好的學習效果,而這就是我送她的禮物。」
你還記得曾經為了讓專業精益求精、堅持不放棄的初衷嗎?或是揣摩顧客心中價值,苦思行銷策略的曾經嗎?
醫療本來就應該以解決病患問題為目標,站在心臟復健的第一線,過去我們致力鑽研於專業的殿堂而忽略病人的體驗,我們習慣追求最好的治療成效而不是最佳解決方案,「不是把你生產的東西賣出去,而是知道你要生產甚麼」,在這堂再基本也不過的行銷課裡,我們奮力學習的同時,並時刻省思著莫忘初衷。
這是一堂給親親的課,教的是關於讓銷售變成多餘的行銷、任性的父愛、以及讓我們可以躬逢其盛的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