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古典精神分析(Sigmund Freud)學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從2014過年前開始挑戰至今的心理學論文,總算是可以說略懂,並且開始動筆整理出這一系列的筆記當心路歷程...

對於一個心理有病、工作狂、把工作當樂趣與生活的人來說

要咱去探討工作的意義 、 遊戲的意義、教育與遊戲等的issue

真的是直接 Kill Me Heal Me ...

為了迅速的了解心理學各家門派的內容

首先...咱嗑了許多篇網路文章,其中 “諮商理論” 這篇,用電影,去體驗、去詮釋、去練習與碰觸劇內、劇外的人。這篇可說是集大家之大全,因此也成為了我知識庫內的首篇 Review paper,以下是該作者整理出的各家學派。

古典精神分析(Sigmund Freud) 自我心理學、人際精神分析、當代克萊恩學派(Melanie kleinian)

英國客體關係學派(object relations)

身分心理學(Heinz Kohut)

自體心理學(W. R. D. Fairbairn、Otto Kernberg)

新精神分析理論與技巧(Roy Schafer、Jacques Lacan)

榮格心理分析治療(Carl Young)

阿德勒心理治療(Alfred Adler)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Viktor E. Frankl)

個人中心治療(Carl Rogers)

完形心理治療(Fritz Perls、Nanthan Ackerman、Carl Whitaker / Virginia Satir)

家族治療學派(Murry Bowen、Jay Haley / Cloe Madanes)

現實治療學派(William Glasser)

理情行為治療(Albert Ellis)

認知治療學派(Aaron T. Beck)

後現代心理治療(Steve de Shazer)

焦點解決(Insoo Kim Berg)

敘事治療(Michael white)

東方及宗教心理治療(儒、釋、道)

依循著前人的腳步,咱也一步步地把這些影片找出來狠狠的嗑了一番,雖然有些如作者說的那般,但自己體驗的卻更為廣闊...

古典精神分析(Sigmund Freud)

「性與攻擊,是生命的兩大驅力。」

對於 Freud 來說,作者用了《瑪麗公主》這部電影來做為代表與詮釋新的角度去了解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瑪莉公主 ( Princesse Marie ) 上映 2004-03-04 法國片

Catherine Deneuve 飾演的瑪麗王妃是拿破侖的後人,她繼承豐厚的遺產後與希臘王子聯姻,而成為歐洲皇族裏的名人。這部兩集電視劇得體地表現了歷史名人在大時代中的傳奇交往過程,描述王妃與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在維也納相識後,王妃便成為弗洛伊德的信徒和好友。弗洛伊德幫助她醫治好了神經衰弱,而她則出資推廣弗洛伊德的學說並在二戰期間營救過他。

個人覺得這部片可用劇中 Princesse Marie台詞來作結論...

可放棄性愛,整天寫心理分析報告,讓我覺得恐怖。工作是容易的,性慾則難以放棄。貞潔讓我痛苦。

我的人生中唯一沒有讓我失望的只有工作。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每天5點起床去最高的閣樓讀書,那是我最大的快樂。看著火紅的太陽從巴黎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父親不愛我,祖母折磨我,我那時確信自己會像我母親一樣死得很早。

人生的底色是失望。當我們失望,就會反抗。自殺是最不成熟的一種。像您這個年紀的女人還是這樣想的話,就太不應該了。

我一生之中沒有這樣悲傷過。我感覺文明在幾分鐘內倒退了半個世紀。

弗洛伊德:蓋世太保對我的公寓明目張膽地洗劫,但是至少尊重了程序。

前半段主要是圍繞公主性冷感、解決心理問題、她的愛情、她的情人、她的私生活。到後半段鏡頭的場面就宏大起來,二戰前夕法西斯的擴張,學者和科學所遭受的踐踏,風聲鶴唳的歐洲大陸。可以說,後半段是展現她“男人性”的強勢一面,她是希臘的喬治王妃,是法國的波拿巴公主,政界,她和歐洲各國首腦平起平坐,學術界,她是精神分析協會的領頭人物,人道主義方面,她積極救援Freud教授脫離險境。期間,最疼愛她的乳母貝斯去世了,女兒出嫁了,情人遠走美利堅,她一個人孤軍奮鬥,奔走在時代的風口浪尖。

總結: Freud 是當代人格理論、精神分析與性學研究的 大師。 探討其理論可分成意識、前意識以及潛意識 三大區塊來探討,而這些可以直接用 勞動部 甚至 一些教育界喜歡用的比喻來說,就是 TMD 冰山 !!! 為何呢?咱們將三者比喻為一座冰山的話,意識只是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潛意識才是冰山的主體。

由這個地方在申論下去,就出現了 本我、自我及超我 的理論。在繼續探討下去,就會發現三種原則,其分別是 本我(id) 也就是 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 ) 、 自我(ego) 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 ,最後發展到 超我(superego),在超我裡面, 自我承受來自本我、現實以及超我等三方壓力,當自我過分的使用而非常嚴重的損傷時,焦慮便會發展出來。

根據Freud的理論,這種衝突是一定會出現的,因為本能總是希望得到滿足,而社會的禁忌則是企圖去限制這類滿足。就如同所有的行為都被本能所驅動一般,所有的行為也都是防衛性的、為了對抗焦慮而作的防衛。這個在人格內部的爭戰的強度也許會有變動,但是它卻永遠不會消失。 因此,躁鬱症、焦慮來自於此,也就是我們自身的 防衛機制,自我用來防衛本身的策略,以對抗日常生活中的衝突所引發的焦慮,防衛機制雖然在特點上各有差異,但是卻有兩個共同特徵包括對現實的否認以及扭曲以及它們是在潛意識下運作的。

所以由潛意識發展下去,我們談這老爺子,就都會去說到夢境分析。 夢的解析:一種解釋夢境以發掘潛意識衝突的技巧,主要在拆除中間的偽裝、潤飾,要看到隱意 。如圖所示...

raw-image

Freud 認為夢就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樑,也就是被我們人類的防衛機轉所壓抑到潛意識中的事物,這些事物並不會憑空消失,往往在夢境中表露出來,但是由於所需表露的事物過於繁雜細瑣,因此夢境的內容多是象徵性的訊息傳達,夢主要由顯意的「顯夢」(manifest dream-content)及隱意的「隱夢」(latent dream-thought)組成的。

顯夢就是我們夢境中所出現的畫面,都經過了改裝加工的程序加以呈現,像是加了密碼一般,也因此Freud 需要對許多精神病患的夢境進行解析,由那些象徵性的畫面來進一步診斷病患確切的病因。

Freud 診斷疾病的方式也是獨立特出,面對病症所引發的現象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問題的根源,也就是深藏在潛意識當中,例如我們喚起了病人心中早已遺忘的不愉快事件,或是我們找尋到問題的根源,就往往能夠使疾病自然的好轉,而不是直接的針對症狀下治療。

因此,Freud 的學說下也不免讓人感到過度的潛意識決定論,正由於潛意識是我們無法意識到的,如此神秘的概念即便是透過了夢境的解析,亦或是平常生活中無意間的口誤及失語,尤其是 Freud 特別重視幼年經驗對於人格組成的成分,也往往讓人覺得過度的偏重了這些因素。

探討夢,是多種衝突所產生的一種心理,一方要休息一方要滿足自我需求,所以夢是有意義的心理動作也發現一件事實,潛意識與顯意識息息相關。從 Freud 的學說看出來,人的心靈非常複雜,雖然有邏輯規則,但在整個意識系統上,心靈會自動遺忘某些記憶片段。

因此,潛意識會影響著顯意識,如同人類原我受到規範,在慾望與本能上會有潛在行為,以往受到了心靈創傷,時間一久會隨之淡忘,但在行為上會反映心靈...

而在夢解析下,咱這老爺子又將整個人格理論發展到極致,也就是最核心部分!!!

性...Sex, 把人的一切問題,都歸因為性的問題,「性」是 Freud 精神分析理論的基石。是影響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性是令人快樂的,追求性快樂的慾望是一種最古老,也是人們感到最基本的衝動。但是人不能總是只有做愛,如果我們總是只有做愛,很多事情便永遠無法完成,所以我們必須將我們追求性快樂的慾望昇華,將那些做愛的精力轉移到其它事情,例如寫文章或是有意義的事上。

Freud 認為:沒有將性的慾望昇華到更具生產力的領域,就不會有文明。 而這也就是整個學說最為經典的一個地方,昇華(sublimation)概念!!!

Freud 的見解,不只有男人,全人類都是依靠下半身來形塑他們的。 研究整個學說會發現,潛意識是經過自我壓抑原我的結果,經過心靈審查制度受理性所壓抑的原欲。而這部份就走到最原始的自我,也就是對性的探討。

從 《夢的解析》一書裡,可以看到這位自負的作者正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其整派學說以「本能」與「驅力」來解釋人類的動機,本能(德文Instinkt)指的是天生的行為模式及反應,而驅力(德文Trieb)則隱含了敦促或推動自己朝向目標的動力。在他所提出的本能概念裡,強調了「性的驅力」存在於人類發展過程中,同時也是病態人格的導因。

他認為每個人都被這些驅力與本能慾望所牽制,每一個本能都是潛意識系統的構成要素,一直在尋找發洩的機會,為了發洩,這些本能只好在發展中與一個客體(ex. 咱高職時某位教官教的陰陽...)相連結。看到文獻裡面說心理治療界有個關於精神分析的笑話:如果你晚上忘了關門,分析師會詮釋說你的潛意識中有了巴不得被人強暴的渴望;但是如果你總是不忘鎖門,分析師仍會詮釋這行為是你渴望被強暴的「反向作用」。也就是無論你怎麼做,都註定是強暴。

最後,整個學說要咱來簡單的說,就是由小時候去了解一個人,成長過程奠定人格特質。還有西方的性開放,應該就是 Freud 搞出的!!!


轉向你的內在、觀察你的內心深處,乃是學習了解你自己的第一步...by Sigmund Freud


Sigmund Freud (德语: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犹太人。 創立心理分析學派(School of Psychoanalysis),其理論在心理學界有深遠的影響,對人格理論、精神病、心理治療、變態心理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是位極富創見的心理學家。其著作甚勤,終其一生,計有四十多冊,較重要者有:《歇斯底里亞研究》(Studies in Hysteria)、《釋夢》(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日常生活的精神病學》(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對性慾理論的三 種貢獻》(Three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Sex)、《自我和本我》(Ego and the I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J的沙龍
42會員
136內容數
獨立遊戲開發紀錄
MJ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2
🗓 Steam 上市日期:2025/4/28 | 🖤 加入願望清單: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634400/Elara/ 「他們說我太敏感,說我不合群。 但我只是——不想學會沉默。」 —Elara Quinn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時,感
Thumbnail
2025/04/12
🗓 Steam 上市日期:2025/4/28 | 🖤 加入願望清單: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634400/Elara/ 「他們說我太敏感,說我不合群。 但我只是——不想學會沉默。」 —Elara Quinn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時,感
Thumbnail
2025/03/05
在靈異頻發的醫院夜班,小護士林筱筱意外發現她的冷酷上司——蘇醫生,竟然早已死亡五年,從此她與這位神秘的「鬼醫生」攜手處理靈異事件,並在驚魂不斷的夜班中逐漸建立起一段超越生死的羈絆。
Thumbnail
2025/03/05
在靈異頻發的醫院夜班,小護士林筱筱意外發現她的冷酷上司——蘇醫生,竟然早已死亡五年,從此她與這位神秘的「鬼醫生」攜手處理靈異事件,並在驚魂不斷的夜班中逐漸建立起一段超越生死的羈絆。
Thumbnail
2025/02/24
這是一篇懸疑驚悚小說,描述女主角江語珊調查一起離奇命案的故事。死者林曦是一位心理學教授,死於自家公寓,現場佈滿鏡子,死者嘴角帶著詭異的微笑。語珊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此案與一種名為「鏡像侵蝕」的心理現象有關,並逐漸被捲入其中。
Thumbnail
2025/02/24
這是一篇懸疑驚悚小說,描述女主角江語珊調查一起離奇命案的故事。死者林曦是一位心理學教授,死於自家公寓,現場佈滿鏡子,死者嘴角帶著詭異的微笑。語珊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此案與一種名為「鏡像侵蝕」的心理現象有關,並逐漸被捲入其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洛伊德對性與婚姻的觀點,以及在當時社會的反響。透過著名作曲家馬勒的婚姻問題和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案例,呈現了性與愛的糾葛。 文章透過歷史故事呈現對於佛洛伊德的思想和分析觀點,並引用他的名言,為讀者串聯出婚姻關係中問題的核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洛伊德對性與婚姻的觀點,以及在當時社會的反響。透過著名作曲家馬勒的婚姻問題和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案例,呈現了性與愛的糾葛。 文章透過歷史故事呈現對於佛洛伊德的思想和分析觀點,並引用他的名言,為讀者串聯出婚姻關係中問題的核心。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生活的哭悲與無常,就用一杯酒水惜別你的的放蕩時光,今天的你還好嗎? 你現在所觀看的內容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哭悲無常】系列專題 本文藉以影像文本探討當代社會對於性別議題的接受程度,比較平權實現後的社會性厭女現象,並從古典至現代的論述中,循序探索性解放的可能。
Thumbnail
生活的哭悲與無常,就用一杯酒水惜別你的的放蕩時光,今天的你還好嗎? 你現在所觀看的內容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哭悲無常】系列專題 本文藉以影像文本探討當代社會對於性別議題的接受程度,比較平權實現後的社會性厭女現象,並從古典至現代的論述中,循序探索性解放的可能。
Thumbnail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Thumbnail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阿克,歡迎收聽阿克的podcast第二季第一集。 首先要跟大家道個歉,拖了這麼久才更新,並非沒有主題可以撰寫,而實在是心理上的畏懼和不敢重複聽自己的聲音阻礙了這些更新。感謝燒女好友Cony的協助剪接,讓我可以比較不害怕更新。她目前也有自己製作「女孩微叛逆podcast」歡迎大家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阿克,歡迎收聽阿克的podcast第二季第一集。 首先要跟大家道個歉,拖了這麼久才更新,並非沒有主題可以撰寫,而實在是心理上的畏懼和不敢重複聽自己的聲音阻礙了這些更新。感謝燒女好友Cony的協助剪接,讓我可以比較不害怕更新。她目前也有自己製作「女孩微叛逆podcast」歡迎大家
Thumbnail
梳理基於生理及社會性別差異而造成引發 PTSD 的兩性區別後,再回過來看《香水》這部德國影集,我們便能發現《香水》中的人物設定在性別及創傷的關聯性上進行了顛覆。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發現《香水》中的主要角色幾乎都帶著來自童年的創傷經驗,而他們成年後的行為也顯示了創傷情境的固著⋯⋯
Thumbnail
梳理基於生理及社會性別差異而造成引發 PTSD 的兩性區別後,再回過來看《香水》這部德國影集,我們便能發現《香水》中的人物設定在性別及創傷的關聯性上進行了顛覆。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發現《香水》中的主要角色幾乎都帶著來自童年的創傷經驗,而他們成年後的行為也顯示了創傷情境的固著⋯⋯
Thumbnail
主角Sibyl西碧兒複雜的內心世界,絕不只寂寞,她是否完全獲得診療呢? 或許西碧兒重複做夢和情慾幻想,又或許她不斷酒癮發作並如宿醉後清醒萬分。
Thumbnail
主角Sibyl西碧兒複雜的內心世界,絕不只寂寞,她是否完全獲得診療呢? 或許西碧兒重複做夢和情慾幻想,又或許她不斷酒癮發作並如宿醉後清醒萬分。
Thumbnail
多數人不一定是毒蟲,自認沒有創作小說、音樂、詩詞的天賦與餘裕,但每天在捷運上我都無限感慨,我們每天活在自己和別人的 ig 限動之中,我們「暴露」成癮,暴露、被暴露自我。我們活在虛構中,彷彿我們都是小說家。對我來說,整個時代都是酒鬼,我沉溺一種藉由通訊軟體吸食的酒精。
Thumbnail
多數人不一定是毒蟲,自認沒有創作小說、音樂、詩詞的天賦與餘裕,但每天在捷運上我都無限感慨,我們每天活在自己和別人的 ig 限動之中,我們「暴露」成癮,暴露、被暴露自我。我們活在虛構中,彷彿我們都是小說家。對我來說,整個時代都是酒鬼,我沉溺一種藉由通訊軟體吸食的酒精。
Thumbnail
按照電影中的邏輯,Tony Blair最後會維護女王,是因為女王跟他母親很像,所以他的認同就轉移了。這是很典型的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調調,我實在不喜歡很多西方電影老是愛玩這種心理分析的遊戲。
Thumbnail
按照電影中的邏輯,Tony Blair最後會維護女王,是因為女王跟他母親很像,所以他的認同就轉移了。這是很典型的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調調,我實在不喜歡很多西方電影老是愛玩這種心理分析的遊戲。
Thumbnail
有些電影在這裡:《我們》《愛.欺》《真寵》《羅馬》《坂本龍一:終章》《一個巨星的誕生》《女神卡卡:五呎二吋》《搖滾啟示錄》《厭世媽咪日記》《滅絕》《黑豹》《聖鹿之死》《敦克爾克大撤退》。
Thumbnail
有些電影在這裡:《我們》《愛.欺》《真寵》《羅馬》《坂本龍一:終章》《一個巨星的誕生》《女神卡卡:五呎二吋》《搖滾啟示錄》《厭世媽咪日記》《滅絕》《黑豹》《聖鹿之死》《敦克爾克大撤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