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文化核心「好」與「惡」的補充說明--2019日本sci-con發表內容補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次sci-con的發表過後,有不少日本的聽眾來問我,台灣的「好」與「惡」更詳細的解說,我很想做更完整與徹底的解釋,不過這可能會讓幫忙翻譯的朋友忙過頭,所以我在這裡先寫下稍微深入一點的補充說明。
「好」是個在台灣經常聽到的生活問答主題。
像是「這樣做好不好?」「這是不是比較好?」,比起道德或價值上絕對性的「對」,台灣人確實更在乎相對性的「好」。
「對」是一種簡單明快的狀態,認定所有的問題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不照標準答案作就是錯的,惡的,不好的。
「好」是一種會隨時代與環境不斷改變的界線,在上一個時代「好」的事情,在下一個時代很可能就變成「不好」或是「邪惡」了。
具體地說,台灣的「好」除了是一種道德上具有主動意義的狀態之外,更是一種「如何在這個時代裡生存」的智慧性標準。
也因為台灣的「好」的基本要求是能夠在當下的時代裡生存,所以「好」的標準必然受到環境與政治的影響,隨著不同的時間做出不同的改變。
而這個隨著時代改變的「好」的標準,同時也影響了「惡」的界線。
相對於「好」這個很複雜的東西,「惡」其實就相對單純許多。
「好」是隨著時代改變的生存標準,「惡」就是在這個生存標準下,「不擇手段的界線」。
舉例來說:
台灣曾經遭遇過二二八事件的社會菁英集體消失慘劇,在那之後的白色恐怖時代裡,「好」的標準就瞬間降低到「能夠活命」這麼低。
只要能夠活命,不管動用什麼手段都可以的結果就是,那個時代的台灣人活得異常小心,不敢說政治,不敢說思想,不敢說任何可能害自己喪命的事情。不擇手段地隱藏自己,保護自己,猜忌他人,防備他人。
這些都是「惡」的行為,但是為了達成活命的「好」,只能這麼做,也不惜這麼做。
又比方說:
為了考上更好的國中與高中與大學,達成學歷亮眼的「好」。
不惜逼小孩從小就一直去補習班,上課的時間比父母上班的時間更長;或是走後門疏通管道,讓小孩可以有更大的優勢進入好學校;又或是很古典的花錢請老師下課後額外補習,傳授小孩只有這種課後輔導才能學到的「考試一定會考」的內容。
後面這些行為同樣也都是「惡」,但是為了達成考上好學校的「好」,很多父母會不惜這麼做,或被迫必須這麼做。
台灣「好」「惡」相依的文化核心背負著相當複雜且深沈、幽暗的歷史。今天的我們是因為前人的犧牲與努力,才能夠在比較光明的地方,一個更能與世界普遍價值觀銜接的位置,討論並發表這些內容。
這種「好」「惡」相依的核心,我認為可以跟大家普遍聽過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做對照。
從最底的「生存」、「安全」,到較高的「社交」、「尊重」,還有最終的「自我實現」。台灣的「好」的標準就是這樣一路攀爬上來的。
當這個「好」的標準爬得越高,「惡」的界線就會相對被縮限。從最底層的「為求生存,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到最高層的「就是為了實現『好』的目標與價值,所以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做」,台灣一直在進行這個「好」「惡」界線的平衡過程。
不管是政治或生活,文化或創作,每個台灣人都一直在進行所謂的「義利之辨」,隨著時代調整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就是「好」的方向,與達成目標的手段––「惡」的界線的調整。
但我們最終的目的其實早就已經定下了,就是要「好」。
在原住民的時代,他們的「好」是資源不虞匱乏。
在日本統治的時代,他們的「好」是能夠跟日本人不相上下,甚至比日本人更好。
在蔣介石統治的時代,他們的「好」是能夠活下來。
在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好」是自由、民主、獨立的未來永續。
台灣的文化核心並不穩定,因為我們直到現在都還在不停吸收外來的文化,重塑自己的內容。
但我們要前往的方向從很久以前就已經確定,那就是「我們是小國小民,我們是好國好民」。
雖然專屬台灣的文化主體性還沒有獲得一個定論,但我可以肯定,那絕對是個追求「好」,包容「惡」,隨著時代演變,不停拿捏「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一個文化。
為了達成這個時代的「好」,我們可以允許多少程度的「惡」?
這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就是台灣文化的核心。
補記:
既然提到了還沒定論但大致有方向的台灣文化主體性,我在此也提出一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可能方向吧。
那就是「我全都要」。
在追求每個時代的「好」的同時,保持一種「邪惡的彈性」。
好的我要,惡的我也要。
我全都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會員
348內容數
一年一本,做好故事。 我們研究故事。 我們撰寫故事。 我們尬聊故事。 同時也幫助所有寫不出故事的人,完成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為2019日本SF大會發表稿 由不是貓食(コウイカ)、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分別介紹影響台灣作者的日本SF創作的不同類型,包括世界末日類、機器人類、Cyberpunk類、超能力類、宇宙航行類。
我想介紹幾位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他們其中有些是我們的大前輩,作品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我們對科幻的認知,有些是與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同好,他們筆下的,正是我們這一代所認知的科幻和所認識的台灣。
本文為2019日本Sci-con大會發表稿 發表人:*不是貓食、*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 在先前的部份,我們已經介紹過台灣科幻的特色。接著我們要談的,是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我們認為,日本的SF作品來到台灣之後,在1980年代後至少產生三種影響:新題材的出現、舊題材的復活、表現手法的改變。
大家好,我是石林散人。這次為了能在日本SF大會上簡單介紹台灣的科幻小說的發展,以下會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介紹台灣科幻的五個流派,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可以更能理解台灣科幻的發展狀況。 純文學流派 相對於重視娛樂性與可讀性的大眾文學,純文學比較偏向學院派,往往較為重視文字的藝術性與可能性的分類,
大家好,我是雲山,來自台灣的小說家,底下是這次跟我一起來日本,準備接力完成這上下午兩場發表的作家朋友們,卡巴、石林、偉家與andy。 初春令月,風淑氣和,恭喜日本,改元順利。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在這個改元的新年裡,向日本的各位朋友,以及日本之外的各位朋友,對台灣的科幻進行介紹與說明。 台灣的科幻創作與
在這個彩虹色的幸福日子裡,我想要跟大家分享與比較兩個台灣的漫畫作品。原本應該是要從1661國姓來襲開始這個系列主題的,但是命運選擇了彩虹的這一方,所以我也從這裡開始說起吧。 同性戀主題的漫畫雖然不多,但一直都有,或許用家庭的角度去探討,或許用戀愛的觀點去呈現,最後還凝練出GL、BL等多種表現類型。
本文為2019日本SF大會發表稿 由不是貓食(コウイカ)、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分別介紹影響台灣作者的日本SF創作的不同類型,包括世界末日類、機器人類、Cyberpunk類、超能力類、宇宙航行類。
我想介紹幾位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他們其中有些是我們的大前輩,作品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我們對科幻的認知,有些是與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同好,他們筆下的,正是我們這一代所認知的科幻和所認識的台灣。
本文為2019日本Sci-con大會發表稿 發表人:*不是貓食、*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 在先前的部份,我們已經介紹過台灣科幻的特色。接著我們要談的,是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我們認為,日本的SF作品來到台灣之後,在1980年代後至少產生三種影響:新題材的出現、舊題材的復活、表現手法的改變。
大家好,我是石林散人。這次為了能在日本SF大會上簡單介紹台灣的科幻小說的發展,以下會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介紹台灣科幻的五個流派,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可以更能理解台灣科幻的發展狀況。 純文學流派 相對於重視娛樂性與可讀性的大眾文學,純文學比較偏向學院派,往往較為重視文字的藝術性與可能性的分類,
大家好,我是雲山,來自台灣的小說家,底下是這次跟我一起來日本,準備接力完成這上下午兩場發表的作家朋友們,卡巴、石林、偉家與andy。 初春令月,風淑氣和,恭喜日本,改元順利。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在這個改元的新年裡,向日本的各位朋友,以及日本之外的各位朋友,對台灣的科幻進行介紹與說明。 台灣的科幻創作與
在這個彩虹色的幸福日子裡,我想要跟大家分享與比較兩個台灣的漫畫作品。原本應該是要從1661國姓來襲開始這個系列主題的,但是命運選擇了彩虹的這一方,所以我也從這裡開始說起吧。 同性戀主題的漫畫雖然不多,但一直都有,或許用家庭的角度去探討,或許用戀愛的觀點去呈現,最後還凝練出GL、BL等多種表現類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在這充斥罪惡的世界,不管是職場、家庭生活,還是遭遇巨變,人們會追求自我。然而,臺灣罪惡的氛圍持續中,詐騙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不安與不信任。人們應該思考如何減少罪惡,而不只是追求自我的快樂。救世主的嚮往是人類對美好、正義的渴望,但重要的是人們自身的努力,而不只是等待救世主的到來。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在這充斥罪惡的世界,不管是職場、家庭生活,還是遭遇巨變,人們會追求自我。然而,臺灣罪惡的氛圍持續中,詐騙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不安與不信任。人們應該思考如何減少罪惡,而不只是追求自我的快樂。救世主的嚮往是人類對美好、正義的渴望,但重要的是人們自身的努力,而不只是等待救世主的到來。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