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該不該在人少的時候,佔用博愛座?把行李放在殘障空間?
(一大早幾個老師帶著學生把腳踏車佔滿了電車有感)
每個人生命中經常會遇到明明不是為你設置的資源閒置,但我們總會在缺少他人眼光的情況下取用
地上看見一萬元該不該撿?
親子、殘障車位該不該佔用?
明明不符合補助的條件卻總是想辦法拿到證明文件去取得資格?
沒人看、沒人在意、不會被罰,用到賺到,想那麼多幹什麼?
我們可能真的當下獲得了方便、金錢,但最大的損失,
是「自律」
那是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取的自律
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的自律(應該要吃的健康、定期運動、準時交報表、應該拒絕的邀約)
不經過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做研判的標的我們不出手的自律
當我們長大,脫離父母師長的約束,很多自由隨之而來,伴隨著的是更多的獨處、更多的責任,這些都意味著我們的行為都倚賴著自律,作為生命高度的養分。
自律猶如心理的肌肉、腦袋裡的神經鍵結、生活的習慣。
越是使用、維護、鍛鍊,越是強韌,隨著每一次的堅持與執著,我們才能讓自律猶如呼吸一樣自然。讓自律變成習慣之後,便不需要刻意的消耗意志力去維持我們的計畫,甚麼減肥計畫、健康飲食計畫、運動計畫、英文學習計畫等。
自律是當你獨處的時候,也能自由的做自己。
那是可以專注達成自己真正嚮往的目標所需要完成事情的自由;
那是不被身邊各種感官誘惑所約束的自由;
那是珍惜當下不會有任何時間被蹉跎的自由;
那是可以用心體會「害怕死亡,是因害怕自己沒有好好活著」的自由。
並不是沒人在意、沒人看見,所以沒有關係,因為受傷害最大的從來都只是自己
眼前不勞而獲的東西,都會對人生加倍的討回
想著想著,原來我也坐在博愛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