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認份地苦命存錢,老了才不會變成下流老人好?
還是,早買早享受、明天的事以後再說吧的月光透支族好呢?
我說,這應該不是世代之爭吧,一起找找平衡點可好?
傳統上,以存錢為財務重要目標的人們,認為未來中老年的生活會需要較多的錢,按而且多存錢才能變有錢,也比較容易認為現在一切的「想要」都不太是必要的,感覺這樣的想法是相對比較明智、且有風險概念。
但常常真實的情況是,存了一輩子、省了一輩子、也常常苛待了自己一輩子,這些錢財或房子留給子女還是誰都可能覺得不甘心,畢竟以前的自己都過得這麼辛苦了,怎麼能隨意使用這些財富呢。但,存錢不就是為了老年能過好生活嗎,卻因為年輕時沒能好好了解自己的需要去滿足,自然而然老了、退休了,也沒有真正學會善待自己、好像要過上自己真正需要且舒心的生活反而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至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月光族,甚至是直接預支明日財富的借貸族,對於明天以後的人生也許太困惑也感到太沈重,加上目前的狀況和人際現況也可能不如自己期待的,說好的女友呢(別傻了你只有左右手)、說好的高富帥呢(哎唷,呼叫uber載你或是搭捷運啊,比起盼望騎士男友實在多了)。然而,沒有了這些希望,只好透過消費、透過購買來宣洩對自己人生的不滿、焦慮和相對無法期待未來的絕望感。
好像是在逼迫自己,錢花光了、未來的預支透了,就能在不甘願卻沒得選擇的情況下,過著現在這種自己都厭惡的人生。然後阿,就無止境感覺很匱乏、買下去、透支下去就對了,繼續、持續、持續地買啊、負債啊,焦慮下去。
這兩者,死命存錢的存了恐懼財、死命花錢的買了偽抗焦慮藥,結果恐懼的越恐懼、焦慮的也更焦慮,兩個世代的情緒持續交疊和累積,誰也沒有過好,誰也都在倉鼠籠子裡充滿苦痛又無助的認定只能跑下去、跑到死、跑一輩子。
會不會,也許,這之中可以有一個出口呢?也許就算活如倉鼠的我們,也可以暫時先慢下來,讓籠子的圈圈繞行的速度先放慢一下,這樣是不是有機會可以在放慢的過程,就可以跑慢一點點、甚至可以暫時先不用跑了,也因此有了可以走出籠子的可能性。畢竟跑個不停,就算籠子門沒關,倉鼠也停不下來的呀。
人類吶,總是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但其實也是因為資源有限,才能讓我們能處在有意識受限的資源內,能夠有機會去覺察自身的慾望,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哪些是焦慮、哪些是恐懼。
透過給予自己有限的資源,來獲得排序慾望的可能,有可能藉此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和能讓自己活好的想要,而不只是對抗恐懼和餵養焦慮。
我們的購買、儲蓄和工作需要很有覺察,可以某種程度的讓我們的慾望得到緩解,才有機會把生活過成自己真正怦然、自在、輕鬆的樣子,我還在學,你呢,我們一起試試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