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黃書評: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套書(下)

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看了上回的《社會不平等》,很訝異這居然是十年前的書,因為跟現在的社會現象太吻合了,甚至過了十年,已經離2008經濟蕭條十一年之後的今天,世界整體經濟更好,人們的生活滿意度更糟。
讀這兩本書的時候,覺得不是在讀商業書,根本就是在讀我自己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剖析之精準令人冒汗。《收入不平等》撰寫的時代就是現在,更加貼近我們正在發生的事情。

越演越烈的社交焦慮

自拍打卡盛行已經見怪不怪,所有人習於出門帶著手機,與景點拍照、與食物拍照、與朋友拍照。照片代表了自己的身分地位,代表了自己的幸福快樂,代表了自己的豐富生活。
哪怕大家明明知道,所有人在手機上與手機下的生活截然不同,也要玩弄這一齣社交媒體每日打卡連續劇。
上古時代,人類狩獵採集並沒有很明顯的地位之分,人若有才能,在部落會受到敬重,但不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社會地位。直到農村時代,人類才開始有身分地位,明顯的上下之分。
傳統社會大家都聚集在一個小村落裡面,每個人互相認識,基本上大家的形象與地位已經固定了。到了現代,大多數的人在都市生存,且流動頻繁,意即我們跟陌生人互動的機率提高了,每一次見面都是一次身份地位評價的重新加權,每搬到一個新城市即是社會地位的洗牌。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長期維持自己的地位,成為人類的焦慮源,人類汲汲營營的維持外貌、穿衣,利用藝術文化等品味來證明自己、凸顯自己,想盡辦法增加影響力。
貧富差距越高的國家,人們對於地位的焦慮越高,青少年有很強的企圖心;相反的,越平等的國家,青少年越「胸無大志」,統計員估計可能是因為在較平等的國家,做基層工作並不會被瞧不起的緣故。

菁英主義的迷思

支持社會差距的人認為,我們應該維持社會的不平等,因為社會就是靠著不公平去運作的。能力好的人理當得到高位,而那些能力差的人,當然就要落到社會最底層。
作者經過無數數據資料交叉比對發現,「菁英」是後天形成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從小受到好的對待教養,在早期展現出比較高的智商,上學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成績;反觀窮人孩子從小被忽略、虐待的比率高於富裕家庭數倍,學習成績也明顯較差。
富裕家庭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職場,都擁有比貧窮家庭更多的資源、機會還有能力,而這些全都不是天生的,往往是因為幼兒時期的早期發展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所致。
同時,人也是有可塑性的,並不是窮人一輩子不變,早期經歷破碎的人,在成年後可以透過努力獲得聰明才智。作者發現,經濟較平等的國家如芬蘭,窮人家的孩子早期入學的成績即使較差,也有比較高的機率在後期追上來;相反,在貧富差距大的國家,孩子的翻轉機率也較低。
人類對於社會階級的影響也滲入教育,即便教師自認公平對待每個學生,也難免無意識的階級歧視,因為歧視就其本質上是人類生物性的本能。我們沒有辦法與生物本能對抗,所能做的就是增加知識,理解我們行為的背後來源動機,並且想辦法解決現有的社會問題。
菁英是後天的,是藉由家庭教育還有學校教育傳承的,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地區,菁英階級的地位越穩固,階級流動也越困難,「努力」在窮人眼裡是很奢侈的東西。

對於不平等,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經濟成長到一個程度,人民的幸福就不會再顯著提高了,但是因為人類天生希望自己擁有身分地位,所以大家即便擁有了基本生活要求,還會要求更多,甚至因為對於地位的焦慮,落入消費主義、菸酒、電玩遊戲上癮的漩渦之中。
現代社會因應人類各種科技生活,犧牲寶貴的地球環境,消費主義又加劇了汙染。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原始時代,人類經歷了非常長一段時間的平等時期,因為早期人類需求不高,狩獵採集就足夠溫飽,因此人類在古早時期並不需要劃分地位高低。
隨著人口增加,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增加單位糧食產量,從部落制度進入王朝時代。農業社會的資源有限,為了分配資源,人類開始分等第,依照等第決定誰拿多誰拿少。然而現在已經是個人人都能吃飽飯的時代了,世界總糧食產量已經超過人口需求,現代社會的饑荒,絕大多數的理由都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公,或者該國家有內亂外患所致。
後工業時代,我們擁有大量機器生產日用品,將來更有AI可代替大量勞工工作。倘若我們一直照著現在的社會體系走,那麼將來少數有全職工作的人將成為新貴階級,大多數失業的人則是下流階級,人類的焦慮感會更加擴大。
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從縮減貧富差距做起,我們可以藉由嶄新的生活模式,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美好時光,取代無止盡的地位攀比;每個人工時減少,用休閒取代加班工作;看重地球永續,不再追求華而不實的消費,讓各種快時尚還有用不到的物品堆滿家中,最後汙染環境。
世界上已經有75個國家至少達到部分民主國家的標準,身處民主體系的我們,一方面認為民主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另一方面,卻又接受私人企業的專制領導,這是很奇怪的現象。作者認為,將來的企業也應該走向民主體系,不再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給員工分階級,越是平等的企業,在獲利表現上面也比專制公司來得更好。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批判消費主義以及貧富差距帶來的危害,無論在道德上,或者在數據呈現上,皆顯示平等的社會對於總體人類有利。
我們能夠真正的消弭貧富差距嗎?還是貧富差距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了?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也許能,也許不能,但試試看總是比什麼都不做好多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54內容數
專門評論社會事件、政治、人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國家問題跟富裕程度有關嗎?如果有,為什麼最有錢的美國內部卻問題叢生呢?
《獲利的魔鬼,就躲在細節裡》,不拚業績、不砍成本、不擴張規模,你也可以賺更多錢!利潤導向的經營方式比你以為的更簡單。
國家問題跟富裕程度有關嗎?如果有,為什麼最有錢的美國內部卻問題叢生呢?
《獲利的魔鬼,就躲在細節裡》,不拚業績、不砍成本、不擴張規模,你也可以賺更多錢!利潤導向的經營方式比你以為的更簡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如果社會視角看過去,你與他人就是大同小異,何來的特殊待遇。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不過作者也認為,因為現代社會對很多階級的劃分越來越模糊,並且資源取得比以前容易很多,所以一個人要突破追求更好的優勢跟生活地位,是比以前容易許多的,而要改在社會上更進一步,則須要累積七種資本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如果社會視角看過去,你與他人就是大同小異,何來的特殊待遇。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不過作者也認為,因為現代社會對很多階級的劃分越來越模糊,並且資源取得比以前容易很多,所以一個人要突破追求更好的優勢跟生活地位,是比以前容易許多的,而要改在社會上更進一步,則須要累積七種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