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陪伴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家人與家人之間陪伴的時間長短,總是很難拿捏,加上每個人有多重角色,身為女兒,人妻,母親,這中間的衡量,究竟誰說得準?


raw-image


當我還小時,父親在台灣上班,母親是家庭主婦,基本隨時在家,所以我跟姊姊回到家一定會有至少母親的陪伴,可所謂非常穩定的家庭,在父母親的教誨之下,我跟我姐順利成長。

當我長大開始上班之時,父親去國外工作,只有寒暑假重要節日會回來,母親依然是家庭主婦終年在家,而我姐已經結婚搬出去住,甚少回家。

我常常自問讓母親天天一個人在家是否合適,為了不讓我母親每天都獨自一人,我會盡量每週日回家陪母親出門吃飯。

前陣子,我開始覺得母親的想法有逐漸變得偏激的趨勢,她常常覺得走在路上有人在跟蹤她,找她搭話的路人都心懷不軌,有小孩哭鬧也是為了要看她的反應。我與父親姊姊討論後決定要找心理醫生看看母親,但是母親覺得她沒有生病,不需要看醫生。好不容易帶她去看診,她吃了藥覺得不適,就推托不吃也不想繼續看醫生了。

但這樣的母親讓我很難繼續一起吃飯,主要因為她出門時都會注意著周圍的人們,走路的路線會變得很曲折,跟我們平常走的路線完全不同之外,她常常談論的話題也都是她覺得別人在搞鬼的事,於是我減少了回家的時間,縱使我也想陪伴母親。

母親把我少回家的原因,歸咎於我沒有意願回家,遂跟父親討論,想透過給錢的方式鼓勵我回家陪她,但我減少回家的理由只是因為跟母親一起的氛圍實是無法忍受。

於是我找姊姊討論,想找出一些時間一起陪伴母親,至少二對一的壓力會減少許多。我姊願意一個月一次跟我一起陪伴母親,但是因為我姊擔心另一半會孤單一人,所以要母親搭車去姊姊家。我想我姊是對另一半非常好的人,而我母親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性,才會有這樣的結局。

我會常常因為儒家的孝道很難脫離不陪伴母親的罪惡感,但是這股罪惡感最近無法敵過跟母親一起吃飯的氛圍。

父親是一個非常具耐受力的人,他能忍受我母親的各種任性,包含剛剛所述的各種被害妄想,所以我覺得也許父親不能理解我的無法忍受。但是父親不能因為自己長時間不在家,就希望子女代替他來陪伴母親,這樣的希冀終究是錯的。

所謂陪伴,是一輩子的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的沙龍
12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由古至今,女子出嫁都不只是嫁給自己的丈夫,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庭,待家翁家姑如自己的父母。在各篇「孝婦」文學書寫中,老公甚至要早死早著,只剩下媳婦用餘生照顧婆婆,去成全貞節的故事。
Thumbnail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由古至今,女子出嫁都不只是嫁給自己的丈夫,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庭,待家翁家姑如自己的父母。在各篇「孝婦」文學書寫中,老公甚至要早死早著,只剩下媳婦用餘生照顧婆婆,去成全貞節的故事。
Thumbnail
這本書有一句話,「我們選擇只將時間花在家人與我們的觀眾讀者身上,而捨去了原本既有的同事朋友圈。」其實能夠做到這種境界,就可以在人際方面自由了,因為有好多人很在意他人言語。不只是在一般人際上,兩位作者能做到斷捨離,面對媽媽,也能讓她做自己,不預期媽媽應該要怎麼樣。我想要請兩位跟我們分享,實際上在生活中
Thumbnail
這本書有一句話,「我們選擇只將時間花在家人與我們的觀眾讀者身上,而捨去了原本既有的同事朋友圈。」其實能夠做到這種境界,就可以在人際方面自由了,因為有好多人很在意他人言語。不只是在一般人際上,兩位作者能做到斷捨離,面對媽媽,也能讓她做自己,不預期媽媽應該要怎麼樣。我想要請兩位跟我們分享,實際上在生活中
Thumbnail
傍晚回娘家,帶了給爸爸買的短褲、襪子,知道我回家媽媽依舊先上市場買了魚、肉、菜,桌上做好的蓮藕糕還溫熱,放進冰箱一小時就會冰涼又軟Q。 「唉!又是這ㄧ齣。」我心裡暗暗ㄧ句。 「這不就是情緒勒索嗎?」察覺到自己有些不耐煩,應該不小心皺了眉頭吧。 但勉強住在一起感情就會近了?有了距離會不會感情更好呢?
Thumbnail
傍晚回娘家,帶了給爸爸買的短褲、襪子,知道我回家媽媽依舊先上市場買了魚、肉、菜,桌上做好的蓮藕糕還溫熱,放進冰箱一小時就會冰涼又軟Q。 「唉!又是這ㄧ齣。」我心裡暗暗ㄧ句。 「這不就是情緒勒索嗎?」察覺到自己有些不耐煩,應該不小心皺了眉頭吧。 但勉強住在一起感情就會近了?有了距離會不會感情更好呢?
Thumbnail
過年連假大家怎麼過? 家中的長輩又是怎麼過年?
Thumbnail
過年連假大家怎麼過? 家中的長輩又是怎麼過年?
Thumbnail
在診間,時常看到照顧長輩的通常是家中最不被愛的那個孩子。離得越遠,愛得越深,長輩總是誇讚住在國外的孩子念書念得高,認為每年過年都會回家一次的孩子最孝順。不斷抱怨為了照顧自己而放棄工作的孩子,抱怨孩子做事不勤快、限制自己的吃與外出......等等。這對實際照顧者來說,在照顧上是充滿矛盾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在診間,時常看到照顧長輩的通常是家中最不被愛的那個孩子。離得越遠,愛得越深,長輩總是誇讚住在國外的孩子念書念得高,認為每年過年都會回家一次的孩子最孝順。不斷抱怨為了照顧自己而放棄工作的孩子,抱怨孩子做事不勤快、限制自己的吃與外出......等等。這對實際照顧者來說,在照顧上是充滿矛盾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陪伴兩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不簡單.
Thumbnail
陪伴兩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不簡單.
Thumbnail
|與母親的日日是好日,第14天| 媽媽窩在床上一天的畫面,標配電熱毯。 出生到18歲後,離家北上念書,過了12年,最長時間待在家裡的時間是工作與工作中休息的一個月。 我好奇每位跟我一樣離鄉背井工作的人,這怎麼看到這種模式,與過去農業世代不同,我們早就在工作後像是寄居蟹脫殼一下,尋找一個個新的歸
Thumbnail
|與母親的日日是好日,第14天| 媽媽窩在床上一天的畫面,標配電熱毯。 出生到18歲後,離家北上念書,過了12年,最長時間待在家裡的時間是工作與工作中休息的一個月。 我好奇每位跟我一樣離鄉背井工作的人,這怎麼看到這種模式,與過去農業世代不同,我們早就在工作後像是寄居蟹脫殼一下,尋找一個個新的歸
Thumbnail
三十歲了,人生面臨到兩件事情,自願性無業一陣子、與母親相處好一陣子。 大學畢業後就沒有什麼機會跟家人長期相處,我家鄉在台南,念書跟工作都在台北,標準北上小孩,曾有一次跟母親相處約1個月的時間,也大概是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吵架,上演著世間情的劇碼,都不是什麼嚴重的大事,大概就是生活習慣、做生意的方式、價值
Thumbnail
三十歲了,人生面臨到兩件事情,自願性無業一陣子、與母親相處好一陣子。 大學畢業後就沒有什麼機會跟家人長期相處,我家鄉在台南,念書跟工作都在台北,標準北上小孩,曾有一次跟母親相處約1個月的時間,也大概是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吵架,上演著世間情的劇碼,都不是什麼嚴重的大事,大概就是生活習慣、做生意的方式、價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