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明白歌》:讓我們一起走唱那段白色的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關於白色恐怖,我們不該只讓事件相關人將陰影留在心裡;
即便是解嚴後出生的孩子,若能對這段歷史有些了解,我們就能將未竟的故人事,吟唱成未來歌。

序言:未曾被傳唱的歷史

「你來這裡做什麼?」為了趕在一小時間從台北出發、抵達中興文創園區的老師,被計程車司機問了這個問題。「來看戲!」這晚是再拒劇團《明白歌》的倒數第二場。在等紅綠燈的時候,司機又開話題了:「上次我來這裡也是載乘客的。園區裡面有許多資料,以前是紙廠,做紙的。」

中興紙廠/取自粉絲專頁

匆匆的夜雨裡,我只來得及打傘,沒時間欣賞園區的建築模樣。那時我還不知道的是——原來,這裏正是1952年「中興紙廠案」的發生地點:這件案子共計有17人受牽連,鄭南榕也因為雙親在紙廠的福利社經營理髮、美容,大約在同時間(1953、1954年)在這裡待過。

演後座談/宜蘭場

這些,會是在地人知道的事情嗎?演後座談主持人問大家關於此事的記憶,或許是害羞、也或許真的沒有被傳唱下來,在場鴉雀無聲、也沒有人舉手。

關於屠殺的歷史,化為語言如此艱難,它難以再現、表述與言說,常常必須化為「遺忘」來展現。——黃思農

這樣記憶的空白,如何再現?促轉會與再拒劇團攜手,將白色恐怖時期的記憶以親子工作坊、說書劇場的形式,將威權時代的故人事從史料——無論是自白書、遺書、自新報告、審訊筆錄、信件,回憶錄等等檔案——帶回當地,重構臺灣的記憶。

《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說書劇場

以下老師就在宜蘭的兩場活動參與經驗做分享。

你的位置:《明白歌》親子工作坊

你還記得,兒時記憶裡的老師,教會你唱什麼歌嗎?

親子工作坊的主持人很有意思地,以出生年份做為活動開場。親與子,散落在不同年代的我們,是否有共同的回憶呢?那時候的我們、又是唱著什麼歌?主持人以這樣的開場、帶參與者進到一個又一個的案例中,認識那些可能少被人們所記憶的歷史。

工作坊/吳品萱提供

可惜的是,工作坊並沒有跳出「講述式課堂」的框架。若以嚴格的角度看待,其實是挺失敗的 ——雖然因為兩位主持人的專業,整體氛圍維持在一個「溫馨舒適」的狀態,但對於這麼一個「非體制」的學習來說,這樣的作法實屬可惜:老師不禁猜想,對於討厭聽課、常在課堂上會打瞌睡的孩子而言,這樣的模式是否仍會被拒絕?

3.5塊一顆的雞蛋,到了戒嚴時期曾飆漲到2,800元。

不過,但就教材內容,工作坊的編排還是要給予肯定的:除了定出每個人的出生年份、主持人也帶我們猜測不同時期的物價、或人力資源——你知道,國民政府當時派了多少人來接管法院嗎?3人。

1945年來臺負責接收法院的,僅司法行政部部派原任甘肅高等法院推事兼院長,調臺灣高院院長的楊鵬,帶著代理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推事兼院長廖嵃,與高院推事謝懷栻三人。——《戰後初期臺灣司法接收(1945-1949):人事、語言與文化的轉換》,劉恆妏。

藉由量化歷史,我們能更清晰地知道過往,對時代更有概念。

工作坊/吳品萱提供

《明白歌》說書劇場:你是要告訴我什麼?

說書劇場則以平易近人的氣氛開場,從1945年前開始演起。不過,隨著劇情來到戒嚴的威權統治時期,開始感受到強烈的壓力與恐懼——

互相幫個忙吧。我們要的是名字。——劇中的特務

宜蘭場畫面/取自粉絲專頁

2019年的下半年,這陣子描述威權體制的相關活動不在少數:從教育向的《續寫》、到大眾(娛樂)向的《返校》,老師認為《明白歌》恰好在兩端之間,有它很特別的位置。一般來說,教育向的活動以說理為主,必須竭盡可能地去整理、梳理脈絡;娛樂體驗則有相當大的「虛構改作空間」,以感官經驗為主,讓人對史實感到好奇。《明白歌》透過說書×音樂×劇場的方式,讓人浸潤其中、也能對發生過的事有直接的認識。

音樂/取自粉絲專頁

但相對地,這也會是它的缺點:當「教」被放置在「樂」為目的時,雖被認知為娛樂體驗、卻常會有過於明確的「指向性」,指向創作者、演出者意圖指涉、說明、強化的事情或概念,譬如「這是階級問題,不是省籍問題」的見解、或是國家機器暴力運作的恐懼。

燈光帶來恐懼的感受/說書劇場

教育以及娛樂,這兩種概念的疊加態,某種程度上就是以深刻的體驗,一拳一拳揍向觀眾;對於已有認知、甚至是曾「受過傷」的人而言,會是相當不舒服或有不明就理的感覺——以老師為例,由於作品參考的多數文本老師已有相關認知,「你是要告訴我什麼?」的疑問,就不停地在老師腦中浮現。

結語:一起吟唱未來歌

不過,指出這樣的疊加態、或工作坊的未竟之處,老師並非要論斷《明白歌》的缺失,而是希望指出這類「創新」會遇到的問題;創新是勢在必行的手段,因為過去的我們要了解一段歷史,往往要靠的是當事人口述或文字,然而光憑網路上短短幾行說名、或成書的史料,如今或許已經無法傳遞給更多還不知道的人,也無法讓他們感受到這其中的重要性。

針對中興紙廠白色恐怖搜尋,只有兩行/網路截圖

我忘記了我跟我媽媽說我很生氣⋯⋯

在親子工作坊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來自主持人的轉述。她說,有一位孩子跟他分享「他忘記過什麼?」孩子說,他忘記了跟他媽媽說,自己很生氣。

但我覺得他仍舊很生氣。

主持人這樣告訴我們。

工作坊/吳品萱提供

許多事件的遺忘、只是關於人事時地物,然而那些感受,或許從來沒有淡去,只是留在心裡蜷蜿。再次談起的時候,或許會是千瘡白孔,覺得,一個人面對怎麼那麼困難?

一群人面對,或許就沒那麼困難!

對於這樣的白色記憶,我們不該只讓事件相關人將陰影留在心裡;即便是戒嚴後出生的孩子,多對這段歷史有些了解,以這樣的方式,我們就能將未竟的故人事,吟唱成未來歌。

那麼,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為文章鼓掌,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家安老師的沙龍
123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家安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5
死侍與金剛狼的相遇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兩個經典角色之間的衝突和合作呈現出不同層面的英雄故事。文章從角色的成長和相互理解出發,探討了漫威宇宙的主題。這篇文章深入討論了電影的情節和角色塑造,值得影迷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4/07/25
死侍與金剛狼的相遇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兩個經典角色之間的衝突和合作呈現出不同層面的英雄故事。文章從角色的成長和相互理解出發,探討了漫威宇宙的主題。這篇文章深入討論了電影的情節和角色塑造,值得影迷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4/07/24
《金孫暴富攻略》是一部備受好評的泰劇,劇情充滿家族之間的愛與糾葛。文章深入探討了華人文化與無條件的愛之間的衝突,以及導演和監製的資訊。欲知更多有關電影和娛樂的訊息,請追蹤作者的作品。
Thumbnail
2024/07/24
《金孫暴富攻略》是一部備受好評的泰劇,劇情充滿家族之間的愛與糾葛。文章深入探討了華人文化與無條件的愛之間的衝突,以及導演和監製的資訊。欲知更多有關電影和娛樂的訊息,請追蹤作者的作品。
Thumbnail
2024/05/18
自殺防治不好談,但從電影我們能學到更多。2024 年度心動系電影《我在這裡等你》描述了一位失意的香港作家天宇在臺北與一名街頭混混阿翔相遇,展開尋找通往天堂的鯨逝灣的旅程。本文涵蓋了自殺防治等心理議題。
Thumbnail
2024/05/18
自殺防治不好談,但從電影我們能學到更多。2024 年度心動系電影《我在這裡等你》描述了一位失意的香港作家天宇在臺北與一名街頭混混阿翔相遇,展開尋找通往天堂的鯨逝灣的旅程。本文涵蓋了自殺防治等心理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次節目介紹書籍《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特別以左翼觀點出發討論一個獨立案件「白色恐怖郵電案」,與目前主流白色恐怖論述方式有些差異......
Thumbnail
本次節目介紹書籍《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特別以左翼觀點出發討論一個獨立案件「白色恐怖郵電案」,與目前主流白色恐怖論述方式有些差異......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我阿嬤講人家壞話都會瞬間降低音量,以前想不透旁邊又沒有外人,為什麼要這麼小聲,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戒嚴時養成的習慣,畢竟他們完整經歷過這個時期,而且30年前我家地下室有很多阿兵哥來來去去,說話當然要很小心,喔,那些阿兵哥其實是趁放假會來家裡賭博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我阿嬤講人家壞話都會瞬間降低音量,以前想不透旁邊又沒有外人,為什麼要這麼小聲,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戒嚴時養成的習慣,畢竟他們完整經歷過這個時期,而且30年前我家地下室有很多阿兵哥來來去去,說話當然要很小心,喔,那些阿兵哥其實是趁放假會來家裡賭博
Thumbnail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Thumbnail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Thumbnail
向來不是漫畫的受眾,曾經記得鄉下俗第一次看漫畫連格子怎麼跳都不會,以至於向來不是優先的選項。母校和臺大發生的46事件,牽連了許多我認識的師長。時至今日,我仍舊記得老師不願再提起的神情。她對影音紀錄的抗拒,在在顯示了當年的不堪。只是,如今仍舊沒有一個真正的結局,誰出來為他這些過去直面曾經發生的事實。
Thumbnail
向來不是漫畫的受眾,曾經記得鄉下俗第一次看漫畫連格子怎麼跳都不會,以至於向來不是優先的選項。母校和臺大發生的46事件,牽連了許多我認識的師長。時至今日,我仍舊記得老師不願再提起的神情。她對影音紀錄的抗拒,在在顯示了當年的不堪。只是,如今仍舊沒有一個真正的結局,誰出來為他這些過去直面曾經發生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週五上午,受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安排,去了北大高中講了100分鐘的白色恐怖,我從家屬的角度切入介紹在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家屬的遭遇與心情,再回頭講一些長輩的故事,最後講轉型正義。 進入校園,只要可以讓幾位同學有感受,我就很滿意了,因為這是一個播種的工作。
Thumbnail
週五上午,受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安排,去了北大高中講了100分鐘的白色恐怖,我從家屬的角度切入介紹在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家屬的遭遇與心情,再回頭講一些長輩的故事,最後講轉型正義。 進入校園,只要可以讓幾位同學有感受,我就很滿意了,因為這是一個播種的工作。
Thumbnail
越來越多的白色恐怖議題工作者,嘗試用不同的媒材和管道發聲:無論是透過音樂、教育活動、說唱工作坊、遊戲,歷史記憶開始走進大眾生活,開始被聊起、談論。但在普及之後,該如何讓人們對歷史有感?
Thumbnail
越來越多的白色恐怖議題工作者,嘗試用不同的媒材和管道發聲:無論是透過音樂、教育活動、說唱工作坊、遊戲,歷史記憶開始走進大眾生活,開始被聊起、談論。但在普及之後,該如何讓人們對歷史有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