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夢與創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最近發了一個夢,在夢中被一名神祕的日本女子引領逃離到另一個國度,那名女子穿著傳統的日本和服,神態自若,而在夢中的我,是異常焦慮的。我沒刻意嘗試解讀這個夢境,卻把它寫進故事之中,成為故事人物的夢的經驗。原因很簡單,我相信夢境本身負載了一個或多個信息,而按佛洛伊德的說法,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而人在年幼時最重要的經驗和反應,都屬於潛意識,是不用也不應該貿然和強行理解它。布魯諾.貝特罕認為,孩子喜歡一個故事,往往都不能太清楚自己為甚麼會喜歡它。這不代表孩子說喜歡某個故事是胡謅,而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使孩子願意花時間和氣力,向故事的世界出發,從而學習理解未知的事,以及解決難題。正正是因為有問題存在,故事對孩子才具有意義1故事是我寫的,但我本身也是這故事的讀者,當作者把一個有趣而耐人尋味的夢境寫進故事之中,那個故事同時成為作者和故事人物的經驗,繼而與讀者一起探索在夢境之中的神祕世界,就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

我有一部分創作是從夢境之中獲得靈感的。夢分為睡夢與白日夢。就我的經驗而言,比起睡夢,從白日夢所獲得的靈感還要多,基本上,我上任何的課,都可以發起白日夢來。我發白日夢的時候,既意識到客觀世界的存在,又浸淫在主觀意願的宇宙之中,虛實的界線漸見模糊。在別人眼中,我可能有點心不在焉,或者神不守舍,但更貼切的說法是,我正在神遊太虛。

林良認為,夢主要由欲望與恐懼這種元素造成的2,而這兩種元素,對文學創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只要一個故事包含著欲望或恐懼,自然會吸引讀者,想知道「後事如何」。欲望與恐懼本身都是抽象的東西,而夢境與文學創作都能把抽象的東西化成具象的媒介。

文學裡的「具象」,叫作「心象」,叫作「意象」。「夢」的「具象」呢?不正好是地道的「心象」,地道的「意象」嗎?3

舉兩首詩闡釋文學的「具象」: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作者用四個畫面(具象)就充分表現了江雪下的靜與寒的意境了。

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正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風雨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悼亡妻至出現如夢如真的景象,呈現一幅如泣如訴的畫面,讀者如何不動容呢?

我認為文學創作者除了需要具備文學素養與技巧外,還需要有發夢的「能力」。這樣說是為了凸顯一個現象:人往往抹殺了夢(不論是睡夢還是白日夢)對人類心智成長的重要性,尤其在啟蒙時期後,幾乎喪失了人從夢裡發現意義的態度,認為夢只是非現實和無意義的表現。 4

現代都市人的忙碌生活,已經去到剝奪發夢的自由的地步了,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冗長的學習時間,逐漸扼殺專屬他們的私人心靈空間,莫說是發夢,就連喘息的空間都欠奉,更遑論希望他們享受閱讀和寫作了。

我相信如果青年作者能享受發夢並且把發夢的「能力」融入在文學創作之中,能使他們的作品更富魅力。


  1. 貝魯諾.貝特罕:《童話的魅力》(台北:漫遊者,2017),頁39。
  2. 林良:《陌生的吸引力》(二版)(台北:國語日報社,2015),頁196。
  3. 同上,頁198。
  4. 河合隼雄:《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台北:心靈工坊,2019),頁23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18
一個疫症,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孩子的學習生活。忽然間,孩子要適應在家上課與學習的模式,家長們自然份外緊張,到底孩子在家能否集中精神學習,而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外,他們又可以藉甚麼課外的材料—-例如兒童文學—-來幫助學習呢? 啟發的重點在於開放式的探索。 至於所謂的啟發,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Thumbnail
2022/03/18
一個疫症,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孩子的學習生活。忽然間,孩子要適應在家上課與學習的模式,家長們自然份外緊張,到底孩子在家能否集中精神學習,而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外,他們又可以藉甚麼課外的材料—-例如兒童文學—-來幫助學習呢? 啟發的重點在於開放式的探索。 至於所謂的啟發,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Thumbnail
2021/08/28
林良先生秉持「淺語的藝術」來寫作。他所要呈現的是文章內在的意義、情感,所要傳達的是作者的理念與想法,而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與美麗的詞彙構成的文學世界。他讓語言回歸溝通的本質,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原本就是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Thumbnail
2021/08/28
林良先生秉持「淺語的藝術」來寫作。他所要呈現的是文章內在的意義、情感,所要傳達的是作者的理念與想法,而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與美麗的詞彙構成的文學世界。他讓語言回歸溝通的本質,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原本就是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Thumbnail
2020/06/28
故事確實必須往前推進,總得發生一些事情,但單單一封已寄出卻未送達的信,沒有明言的想法,或盛夏的一天,都算是行動。故事中不斷出現激烈的行動,通常只顯示出作者根本沒有在說故事。
Thumbnail
2020/06/28
故事確實必須往前推進,總得發生一些事情,但單單一封已寄出卻未送達的信,沒有明言的想法,或盛夏的一天,都算是行動。故事中不斷出現激烈的行動,通常只顯示出作者根本沒有在說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是今年初才開始記錄夢境,我是聽了某個友人的建議才開始寫作。偶爾會想,歐洲好像有那種專門解析夢境的人,而且是專科,那我放上作夢的文章,會不會被看透?想太多,專科的人不會免費幫我看!等我寫多一點,我打算把它們鎖起來,不給看了。   描述夢境並不是很簡單的事,因為很多畫面是跳躍不連續的,不同的夢內
Thumbnail
  我是今年初才開始記錄夢境,我是聽了某個友人的建議才開始寫作。偶爾會想,歐洲好像有那種專門解析夢境的人,而且是專科,那我放上作夢的文章,會不會被看透?想太多,專科的人不會免費幫我看!等我寫多一點,我打算把它們鎖起來,不給看了。   描述夢境並不是很簡單的事,因為很多畫面是跳躍不連續的,不同的夢內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其他有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其他有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夢是心靈的指紋,心底的聲音,看懂你的夢,開始羽自己直白對話
Thumbnail
夢是心靈的指紋,心底的聲音,看懂你的夢,開始羽自己直白對話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作夢,但比較少人會想去寫詩。作者從我們很常有的「夢境」來切入詩的觀點很特別,睡著了作夢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夢境通常反映的是我們的潛意識或是經歷的事件、生活的情緒、看過的及遇見的人或風景,可是在夢裡和我們真實所見的人事物又全然的不同。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作夢,但比較少人會想去寫詩。作者從我們很常有的「夢境」來切入詩的觀點很特別,睡著了作夢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夢境通常反映的是我們的潛意識或是經歷的事件、生活的情緒、看過的及遇見的人或風景,可是在夢裡和我們真實所見的人事物又全然的不同。
Thumbnail
魏知夢已經很久沒有做夢了。對他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Thumbnail
魏知夢已經很久沒有做夢了。對他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Thumbnail
我認為文學創作者除了需要具備文學素養與技巧外,還需要有發夢的「能力」。這樣說是為了凸顯一個現象:人往往抹殺了夢(不論是睡夢還是白日夢)對人類心智成長的重要性,尤其在啟蒙時期後,幾乎喪失了人從夢裡發現意義的態度,認為夢只是非現實和無意義的表現。
Thumbnail
我認為文學創作者除了需要具備文學素養與技巧外,還需要有發夢的「能力」。這樣說是為了凸顯一個現象:人往往抹殺了夢(不論是睡夢還是白日夢)對人類心智成長的重要性,尤其在啟蒙時期後,幾乎喪失了人從夢裡發現意義的態度,認為夢只是非現實和無意義的表現。
Thumbnail
奇幻世界看似難以捉摸,想要憑空生成更是天方夜譚;只不過,這往往始因於我們觀賞奇幻世界的角度不同。 奇幻世界的發想仰賴小說家對現實的凝視。當他們對現實的體悟越深刻,或是某種現實現象觸動了他們的感官思緒、啟發了小說家的使命感,便會令小說家萌生說故事的慾望。
Thumbnail
奇幻世界看似難以捉摸,想要憑空生成更是天方夜譚;只不過,這往往始因於我們觀賞奇幻世界的角度不同。 奇幻世界的發想仰賴小說家對現實的凝視。當他們對現實的體悟越深刻,或是某種現實現象觸動了他們的感官思緒、啟發了小說家的使命感,便會令小說家萌生說故事的慾望。
Thumbnail
夢和夢想差了一個字,卻有著一樣的性質,同樣虛幻,也同樣反應一個人的模樣,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夢,不一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或許僅只是他能想像出的夢想,就只有那個模樣。或許,夢和夢想的距離,正如一字之差,好像很近,卻也很遠。
Thumbnail
夢和夢想差了一個字,卻有著一樣的性質,同樣虛幻,也同樣反應一個人的模樣,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夢,不一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或許僅只是他能想像出的夢想,就只有那個模樣。或許,夢和夢想的距離,正如一字之差,好像很近,卻也很遠。
Thumbnail
從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就出現象徵「夢」的文字來看,「作夢」(dream) 是漢字文化有史以來就存在的一種人體睡眠中的自發現象。..................
Thumbnail
從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就出現象徵「夢」的文字來看,「作夢」(dream) 是漢字文化有史以來就存在的一種人體睡眠中的自發現象。..................
Thumbnail
夢是看不見的真實 夢是看不懂的真實 夢是不想看的真實      夢是被忽視的真實 夢是被忽略的真實 夢是被疏忽的真實 夢是被遺漏的真實 夢是被遺忘的真實 夢是被遺棄的真實 夢是被壓抑的真實 ......
Thumbnail
夢是看不見的真實 夢是看不懂的真實 夢是不想看的真實      夢是被忽視的真實 夢是被忽略的真實 夢是被疏忽的真實 夢是被遺漏的真實 夢是被遺忘的真實 夢是被遺棄的真實 夢是被壓抑的真實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