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拉馬的兵」怎麼不見了?/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久前的一場搭機經驗,讓本文作者提醒企業經營除了要消滅「不拉馬的兵」,是否也要檢視「會拉馬的兵」是否還在。如果還在的話,是否還在拉馬、還是只在放馬吃草?

raw-image

8月初搭華航由深圳返台,旁邊坐了一位帶著一歲多小女兒的年輕媽媽。媽媽拎著一個大行李,但小女孩不吵不鬧,非常乖巧的站在座位上,看著媽媽把行李放進上頭的置物箱。

飛機開始滑行之後,我很吃驚的發現,媽媽自己扣上了安全帶,再用手抱著小女孩;起飛之後,我找來年輕的空服員問,為什麼不給媽媽一段延長安全帶(extension),以便將安全帶整個拉長、可以連小女孩一起扣住?

「延長安全帶」就是類似這樣的東西。

曾經有過的「延長安全帶」

空服員一臉茫然的表情說,沒有座位的小孩就是由大人抱著,沒聽過有「延長安全帶」這種東西。

過了一會兒,來了一位資深男空服員主動回覆我的質疑;但他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會這樣問,是因為長榮或其他航空公司有提供嗎?

我告訴他,20年前我的小兒子搭華航班機,空服員都會提供延長安全帶給大人,以確保同乘兒童的安全,現在為什麼不提供?連隨身行李都需要放在頭上行李櫃、或是座位底下,不可以用手抱住,為什麼一個活生生的小孩就可以由大人抱著?

我接著又問這位先生,在華航服務了多少年;他看起來應該很資深,難道不知道有延長安全帶這回事嗎?

男空服員回答,他在華航已經三十多年了。他剛加入華航受訓時,確實看過延長安全帶,提供給帶著不佔座位小孩的大人使用;但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就不再提供了。

我知道這個安全大隱憂不是空服員造成的,苛責他們也沒有用。

至少這位男空服員證實了我的說法,華航以前確實有提供,而且其他航空公司班機也都有提供。

我雖然經常到處飛,各國航機都搭乘過,但是自己小孩都長大了;要不是正好旁邊坐著一位年輕媽媽、還帶著沒有座位的小女孩,我也不會注意到這件事。

我不知道現在其他航空公司是否還提供延長安全帶,但可以確定的是,華航現在已經不提供了。

「會拉馬的兵」

我2017年9月3日曾經在本站發表過一篇題為〈從「不拉馬的兵」談企業中的無用習性〉的文章,本文也收錄在《程天縱的管理力》一書之中。

這篇文章指出,在包括產官學研領域的各種組織之中,由於人事更迭組織變動、加上「新官上任三把火」,雖說未必是蕭規曹隨,但是舊制不敢廢、新法不斷加,於是工作量不斷增加,績效未必提高,四處都充斥著「不拉馬的兵」。

組織裡面充斥不拉馬的兵,充其量就是成本增加、資源浪費、效率降低、喪失競爭力,頂多是慢性病,還不見得立刻致死。

但哪天萬一「會拉馬的兵」不見了,如果是重要性不大的,我們可以質疑該部門存在的價值;但如果是安全相關的職位,一旦出事可能就是生死攸關。

為什麼不見了?

華航班機不再提供延長安全帶的原因是什麼,令我百思不解。以下是幾個可能的想法:

1. 節省成本?

傳統航空公司近年來面臨廉價航空的競爭,確實經營不易,營收獲利下滑嚴重。

於是減少航線、減少班次、減少哩程酬賓優惠、減少人均服務的機組人員等,導致最近幾次嚴重的罷工事件。

但是,隨行不佔座位的幼兒畢竟還是少數,而幾條延長安全帶比起飛機和設備成本,幾乎微不足道,所以顯然不是為了節省成本。

2. 安全帶不安全?

曾經看過媒體報導,適用於成人的安全帶對幼兒並不安全;這也是為什麼規定幼兒搭乘汽車必須使用專用的汽車座椅,而且只能放在後座,再繫安全帶。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大人自己繫安全帶,再用手抱幼兒,會比用延長安全帶還要安全嗎?為什麼航空公司不提出更安全的措施,以保障幼兒的安全呢?

3. 螺絲釘鬆了?

有可能內部的空服員培訓不認真,導致這「會拉馬的兵」失傳了嗎?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原來每個航班配備的延長安全帶也不見了嗎?

如果不是每個航班都是必備這個延長安全帶,而是根據乘客名單配置,那麼確實有可能由於標準作業程序SOP不嚴謹,在不受重視的情況下,年久失修而消失了。

結語

飛航安全是重中之重,何況人命關天,不可輕忽;如果不佔座位的幼兒不需要安全帶,那麼手提行李是否都可以抱在懷裡?

航空公司或是民航總局是否應該要檢討一下?難道要等到出了意外之後,分析調查後再補救?

以此為例,企業經營除了要消滅「不拉馬的兵」,是否也要檢視「會拉馬的兵」是否還在?如果還在的話,是否還在拉馬?還是只在放馬吃草?

編輯補充:關於機艙安全帶

在與本文作者討論過程中,編輯向資深前空服員洽詢相關細節,獲得了以下的答案:

註:接受詢問的空服員曾服務於國內兩大航空公司,但僅代表個人意見;曾在相同或其他航空公司服務過的空服員,印象與經驗也可能有所不同,此處僅供參考。歡迎讀者提供更新、或是更正確的相關知識,但實際作法應以官方飛安單位規定為準。

機上如何安排幼兒搭乘,大致上是看小孩的年齡和狀況:

  1. 頸部尚未發育完成的嬰兒;
  2. 頸部已較為成熟、可坐直、但還不會走路的幼兒;
  3. 已經會自己跑來跑去的幼兒。

過去華航確實曾經提供過延長安全帶,但現在似乎已經陸續淘汰;至於淘汰原因是因為成本考量、利用率低、或是作為準則的美國FAA飛安規定修改,實際上並不清楚。

如果是頸部還不夠硬的嬰兒,航空公司的建議是劃位時要求最前排、面前隔板上可以掛嬰兒吊籃的座位;但基於安全規定,起降時仍需家長用手抱著,不能放在籃內。

至於年齡較大、已經可以自主行動的小孩,航空公司則會盡量要求買獨立座位、自己使用安全帶。

然而,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可以抱,但還不會走路)的幼兒會比較尷尬;目前航空公司似乎確實沒有提供延長安全帶、或是其他特殊安全措施,只能從「自己抱著」跟「另買座位」兩者之間擇一。

以編輯過去為汽車業服務的經驗,車廠的觀念是無論嬰幼兒大小,都是以使用適合年齡與體型的安全座椅為最高原則;但如果是身高低於140公分左右的兒童,則必須使用安全帶高度調整器、兒童專用安全帶、或是加高座墊,讓安全帶可以發揮預期作用。

至於「讓大人抱在懷裡」或「直接使用成人安全帶」都是會大幅增加受傷(特別是內傷)風險的作法,車廠都不會建議。

也因為汽車業已經有如此明確的觀念,所以作者對於航空公司沒有特別照顧「尷尬期幼兒」的安全感到意外、也認為難以接受。

目前市面上確實有類似延長安全帶,連接在成人安全帶扣上、但把小孩放在成人安全帶外側的產品。從設計上看來,這似乎會比「跟大人綁在一起」安全;但因為這類產品是否經過檢測,品質、效果、以及實際安全性均屬未知,所以在這裡也不特別介紹,請有興趣的讀者自行搜尋。


編輯再補註:FAA對延長安全帶的相關規定

由於編輯訪談的前空服員提到美國FAA的相關規定,因此我們搜尋了一下,並且找到這份2011年的FAA官方文件(PDF下載):

raw-image
raw-image

其中提到幾個解讀重點:

  1. 即使在飛機上,如果可能的話,使用兒童安全座椅還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不知道是否有航空公司提供租借安全座椅,家長可能還是要自己帶),此時就必須搭配延長安全帶使用,以便固定座椅;
  2. 目前延長安全帶「僅限於搭配安全座椅使用」;
  3. FAA「不建議」乘客在抱小孩搭乘時,對小孩使用任何安全帶類型的限制裝置。簡單的說,不是不能用,但如果讓乘客使用的話,航空公司必須負責(這可能正是航空公司目前不再提供這類裝置的主要原因)。

所以,航空公司或許有很好的理由不提供延長安全帶,而基於上述的「汽車業作法」,延長安全帶或許對幼兒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的問題是,除了租借兒童安全座椅(如果有的話),航空公司為「尷尬期」的幼兒安全還提供了什麼其他措施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很多旅客都不知道機場其實淺藏許多危機! 剛剛五點下班要搭下行的電走道去搭機捷時! 又有爸爸媽媽推著行李手推車滿載行李! 讓小朋友就坐在行李箱上面準備下樓! 這當然是被良福保全的弟兄阻擋了! 機場旅客很多! 有很多旅客都缺乏安全上的危機意識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很多旅客都不知道機場其實淺藏許多危機! 剛剛五點下班要搭下行的電走道去搭機捷時! 又有爸爸媽媽推著行李手推車滿載行李! 讓小朋友就坐在行李箱上面準備下樓! 這當然是被良福保全的弟兄阻擋了! 機場旅客很多! 有很多旅客都缺乏安全上的危機意識
Thumbnail
新航因為近期的飛機亂流事故,改變了服務規範,強調安全帶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飛航安全執行情況以及空服員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新航因為近期的飛機亂流事故,改變了服務規範,強調安全帶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飛航安全執行情況以及空服員面臨的困境。
Thumbnail
說了那麼多不要來考空服的故事和理由,這次阿姨來分享飛了十多年為什麼捨不得這片天空的片段記憶
Thumbnail
說了那麼多不要來考空服的故事和理由,這次阿姨來分享飛了十多年為什麼捨不得這片天空的片段記憶
Thumbnail
航空業被稱為「主權產業」,因為背後牽涉政治因素,而非單純商業因素,常因國台辦一席話豬羊變色。 ■由於諸位關切長榮航/華航,開盤前先撰寫本篇新文,原文章繼續更新中,前篇文章後續有精彩結論,今晚務必重讀。 □先放長榮航/華航完整圖解,五福/三芳圖解進公司後盤前再補齊,抱歉,年底要做明年度工作報告。
Thumbnail
航空業被稱為「主權產業」,因為背後牽涉政治因素,而非單純商業因素,常因國台辦一席話豬羊變色。 ■由於諸位關切長榮航/華航,開盤前先撰寫本篇新文,原文章繼續更新中,前篇文章後續有精彩結論,今晚務必重讀。 □先放長榮航/華航完整圖解,五福/三芳圖解進公司後盤前再補齊,抱歉,年底要做明年度工作報告。
Thumbnail
「你飛國際線嗎?你飛哪條線?」 分享這句來自沒話找話聊的乘客,或是初入航空業的新手小白會有的萬年詰問。
Thumbnail
「你飛國際線嗎?你飛哪條線?」 分享這句來自沒話找話聊的乘客,或是初入航空業的新手小白會有的萬年詰問。
Thumbnail
好久沒有寫日文文法了耶。這兩個動詞不僅長得很像,連意思都非常接近。講到這個動詞,就要從坐飛機開始說呢! 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不僅不能出國,也好久沒有坐飛機了。坐飛機的時候,有兩種行李:
Thumbnail
好久沒有寫日文文法了耶。這兩個動詞不僅長得很像,連意思都非常接近。講到這個動詞,就要從坐飛機開始說呢! 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不僅不能出國,也好久沒有坐飛機了。坐飛機的時候,有兩種行李:
Thumbnail
帶著兩寶搭乘超過24小時的飛機,真的需要極大勇氣。還好,我們撐過來了,機上娛樂的基本條件就是要輕、要小。一起來看看我們帶了什麼法寶可以渡過這漫長的時間!
Thumbnail
帶著兩寶搭乘超過24小時的飛機,真的需要極大勇氣。還好,我們撐過來了,機上娛樂的基本條件就是要輕、要小。一起來看看我們帶了什麼法寶可以渡過這漫長的時間!
Thumbnail
不久前的一場搭機經驗,讓本文作者提醒企業經營除了要消滅「不拉馬的兵」,是否也要檢視「會拉馬的兵」是否還在。如果還在的話,是否還在拉馬、還是只在放馬吃草?
Thumbnail
不久前的一場搭機經驗,讓本文作者提醒企業經營除了要消滅「不拉馬的兵」,是否也要檢視「會拉馬的兵」是否還在。如果還在的話,是否還在拉馬、還是只在放馬吃草?
Thumbnail
這禮拜看到長榮航空罷工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又來了?”當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不要罷工最好,每趟旅程開心上機,平安回家,但是現在航空公司出了亂子,付了錢回不了家,我們只好仔細來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這禮拜看到長榮航空罷工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又來了?”當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不要罷工最好,每趟旅程開心上機,平安回家,但是現在航空公司出了亂子,付了錢回不了家,我們只好仔細來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