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真的沒做好,我要如何鼓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家扶國強非營利幼兒園帶親子教養工作坊,有家長提問:「老師妳都說要鼓勵孩子,但是孩子做的事情就不對,要怎麼鼓勵?」
這位媽媽說,前幾天她帶孩子外出時,孩子直接取走友人C桌上的物品。雖然C不介意,但是媽媽總覺得,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媽媽:「所以我告訴孩子:『這是C的東西,你如果要拿,要先問過C才能拿,不然這樣很沒禮貌。』老師請問,孩子沒先問,就直接取走別人的東西,他都沒做好了,我要如何鼓勵他?」
我建議這位媽媽:先在家中透過教導、示範、並帶著孩子做一次,陪孩子練習建立這個取他人物品之前要先問的習慣。
例如,孩子如果沒有問,就直接取走媽媽桌上的紙膠帶。我可以教導孩子:「你要先問『媽咪,請問我可以拿這個紙膠帶嗎?』並且帶著孩子說一次,再把紙膠帶借給他。」
第二次孩子可能還是會忘記先問再拿,就再提醒孩子,並讓他練習「問了再取」。開始練習的前3~5次,孩子可能都會忘記規矩,直接取走,媽媽只需要每一次都耐心地提醒、並請孩子「重新做一次」。
也許在第6次、或第10次時,孩子來拿妳的東西時,就會記得了。當孩子開口問「媽咪,我可以拿走妳桌上的某物品嗎?」這時候,妳就可以鼓勵他:「孩子,媽咪聽見這次你要拿東西之前,有先問我耶! 我看見你進步了,你是很願意學習的孩子,也很願意尊重別人,我覺得你很棒!」
我問媽媽:「如果我們是用這種鼓勵的方式教導孩子,你覺得孩子會不會有較高的機率願意聽從教導,並真的在取他人的東西之前會先問?」這時,提問的媽媽,臉眉鬆開了!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了。
你越說他煩,他就越煩;
你越說他沒禮貌,他就越沒禮貌;
你說他很願意調整,他就越願意調整。
當你唸孩子「你沒問就直接拿走很沒禮貌」
孩子就會繼續直接拿走沒禮貌
下次依舊不會記得要先問
唸久了孩子也會覺得媽媽的提醒很煩人
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
而透過用「鼓勵」的方式
孩子的「願意調整」被大人看見了
就會因為被鼓舞而更願意學習和進步、
並且提升了自我價值,
也因為大人的鼓勵,而能夠欣賞自己。
今天的工作坊,我用阿德勒的錯誤目標,說明孩子渴望層的真實需要;搭配薩提爾的冰山框架,協助成人認識自己的情緒、及理解孩子的內在想法。#阿薩母教養讓育兒變輕省
記得,
運用鼓勵的方法,在渴望層次滋養孩子!問題行為就可能慢慢無痛消逝,還能拉起與孩子美好的親子連結!
最後,今天課堂中談到的鼓勵語法、及正向特質詞彙,是昨晚做最後rundown時,臨時決定新增到內容中的,因此今天的講義裡沒有!嗯…對,講課的ppt總是要改到最後一刻才定案…是我的一個壞習慣xd。
這麼重要的資訊怎麼能漏給大家!我把取自張英熙老師<看見孩子的亮點>一書的「正向特質詞彙表」,也跟大家分享。
「我看見你有一個…(正向特質)+具體事件」
用正向特質的鼓勵語法
滋養及茁壯孩子的特質
讓孩子的價值感++
圖為講課講到趴在地版上的講師高小露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9會員
2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已經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我有個「眼不見為淨」的劣習。當我遇到棘手、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會逃避、不去看這個問題。如此,我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不用去面對這份壓力。 這樣的「打岔」,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但也讓我經常處於不暢快不通透的狀態中,也對自己不夠滿意。甚至,在
燁三不五時就會從學校拿回一些寶可夢卡 「媽咪,這是我的好朋友ooo送我的」 「媽咪,這是我跟xxx換的」 孩子經常分享著哪個角色是幾星、有多強 媽媽我其實都有聽沒有懂。 我只知道, 不論是20元的零食、或100元的玩具 燁都要考慮很久, 最後也經常決定不買。 但「寶可夢卡」是極少數 燁很快就會掏出零
燁一直說他長大以後,不想生小孩。 不知是因為他看過我 生產前陣痛到流淚的影片 還是因為過去這幾年我一打二的日子 留給他帶小孩既狼狽又崩潰的印象? 昨晚睡前妞找我幫她包布布 老木我一直回:好~等一下。 突然聽見燁對妞說: 「妞,要不要我幫妳包?」 『可是你會嗎?』 「不知道…我們可以試試看啊?」 『啊
別人家是哥哥疼妹妹 我們家是 #妹妹寵哥哥。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連輸給妞3次時 燁直接伸手取走妞手上的寶可夢卡 「哼!我不跟妳玩了啦!!!!」 (根本腦羞成怒xddd) 我正幫妞吹頭髮,觀察著她的表情 還看不出她是生氣、難過、還是呆住了? 下一秒,妞開口問燁: 「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原本你只需要處理一件事,現在因為你不開心,你變成有兩件事要處理了:原本的事、和你的不開心。 昨天早上出門前,燁哭著走來討抱著說 「媽咪,我不開心」 『怎麼啦?』 「因為我想到這禮拜要上6天課…我不想上6天課…」 我意識到 我對孩子的不開心有抗拒 覺察到後,我放下心中的抗拒 『不開心啊…好…媽咪知道了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已經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我有個「眼不見為淨」的劣習。當我遇到棘手、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會逃避、不去看這個問題。如此,我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不用去面對這份壓力。 這樣的「打岔」,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但也讓我經常處於不暢快不通透的狀態中,也對自己不夠滿意。甚至,在
燁三不五時就會從學校拿回一些寶可夢卡 「媽咪,這是我的好朋友ooo送我的」 「媽咪,這是我跟xxx換的」 孩子經常分享著哪個角色是幾星、有多強 媽媽我其實都有聽沒有懂。 我只知道, 不論是20元的零食、或100元的玩具 燁都要考慮很久, 最後也經常決定不買。 但「寶可夢卡」是極少數 燁很快就會掏出零
燁一直說他長大以後,不想生小孩。 不知是因為他看過我 生產前陣痛到流淚的影片 還是因為過去這幾年我一打二的日子 留給他帶小孩既狼狽又崩潰的印象? 昨晚睡前妞找我幫她包布布 老木我一直回:好~等一下。 突然聽見燁對妞說: 「妞,要不要我幫妳包?」 『可是你會嗎?』 「不知道…我們可以試試看啊?」 『啊
別人家是哥哥疼妹妹 我們家是 #妹妹寵哥哥。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連輸給妞3次時 燁直接伸手取走妞手上的寶可夢卡 「哼!我不跟妳玩了啦!!!!」 (根本腦羞成怒xddd) 我正幫妞吹頭髮,觀察著她的表情 還看不出她是生氣、難過、還是呆住了? 下一秒,妞開口問燁: 「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原本你只需要處理一件事,現在因為你不開心,你變成有兩件事要處理了:原本的事、和你的不開心。 昨天早上出門前,燁哭著走來討抱著說 「媽咪,我不開心」 『怎麼啦?』 「因為我想到這禮拜要上6天課…我不想上6天課…」 我意識到 我對孩子的不開心有抗拒 覺察到後,我放下心中的抗拒 『不開心啊…好…媽咪知道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人轉PO洪蘭寫的「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事兒」,趕快丟出我的壓文) . 身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爸媽,到了孩子開始上學,整個情緒是亢奮的,一直想要孩子規劃什麼課程,幫孩子做些什麼事情。但是,時間拉長之後,回首親子教養這條來時路,自己盤點一些「家長要做與不做的事情」。先說說「不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